“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是游子们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他们想回,却暂且回不去的地方。于是,游子的心中便有了乡愁,一轮明月,一段音乐,一句乡音都足以触发他们的故乡之思。在初春的一个夜晚,唐代诗人戎昱听到一阵笛声,夜不能寐,写下了《闻笛》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戎昱董庭兰(戎昱闻笛今夜注定无眠)(1)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到了夜晚,我更加想回到家乡;在夜晚传来的清幽笛声使我更加悲哀。诗人开篇点出自己的状态,他身处异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乡,只是随着夜幕的降临,周围逐渐安静,他得以面对自己真实的心灵,发现,比以往什么时候都更想回到家乡。这时,一阵清幽哀婉的笛声穿过夜幕传入诗人的耳鼓,与诗人的惆怅心绪丝丝相扣。诗人觉得这笛声仿佛是在为自己而吹奏,越听越感到哀愁。

戎昱董庭兰(戎昱闻笛今夜注定无眠)(2)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惆怅的人不愿听到这幽咽的笛声;但它却飘到了我的枕头之畔。一时间,诗人不能自己,他觉得自己的哀愁将要到达顶点,心即将变成碎片,他不愿再听到这使人哀愁的笛声,躺在床上,试图入睡,希望能够减轻一点痛苦。然而,一切都是徒劳,这清幽哀婉的笛声不在乎诗人的感受,依旧在夜空中飘荡,虽细微悠长,但在诗人听来却是如此清晰,仿佛是在自己心中吹奏一般。

戎昱董庭兰(戎昱闻笛今夜注定无眠)(3)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夜里的大风吹散了塞外的密云;夜深之后,边塞的月亮清晰可见。诗人明白,对他来说,今晚注定无眠。于是,他不再强迫自己入睡,不再假装听不到笛声,而是披衣而起,推门而出,边塞的劲风携着寒意扑面而来,使人更觉悲伤。诗人仰望着夜空,发现云彩未眠,而是随着劲风翻涌,不知会飘往何方?夜渐渐深了,在云彩的空隙中,一轮明月当空,月光如雪,注视着哀愁的诗人。

戎昱董庭兰(戎昱闻笛今夜注定无眠)(4)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黎明时分,我独自惆怅;庭院中的梅花已飘零殆尽。诗人一夜未眠,在月光下,在笛声中,独自在庭前徘徊了一夜。在夜幕逐渐散去,黎明初现之时,诗人却倍感忧伤,那哀婉的笛声,那明澈的月光,那挥之不去的乡愁都似一场梦,却又如此真实。更让诗人惆怅的,是那满地的落梅,它们纷纷从枝头飘落,随风打旋,不知归处。诗人不禁想,难道落梅也已随风归去?那自己却要何时归呢?

戎昱董庭兰(戎昱闻笛今夜注定无眠)(5)

在这个早春时节,诗人身在边关,却早怀归乡之思。在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清幽哀怨的笛声格外动人心弦。在笛声的感发之下,诗人彻夜难眠。在这个失眠之夜里,边关风起云涌,明月如镜,梅花飘零,斯人惆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