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平病重,弥留之际他紧紧握着何香凝的手,连喊了三声“廖仲恺夫人,我感谢你”。围绕在孙中山身边的人闻言落泪,何香凝掩泪对孙中山说:
“先生改组国民党的苦心,我是知道的,此后我誓必拥护孙先生改组国民党的精神。孙先生的一切主张,我也誓必遵守……”
何香凝两次怒斥蒋介石在孙中山病逝之后,廖仲恺接过孙中山的革命大旗,坚持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却是国民党右派、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所不愿看到的。
一时间,廖仲恺被中外势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置之于死地。
图丨廖仲恺旧照
没过几个月,国民党右派分子就开始集中攻击廖仲恺,散布各种谣言企图搞垮廖仲恺和三大政策,但廖仲恺对此坚决不妥协,继续联合共产党人支持工农革命运动,同时发表文章怒斥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行径。
廖仲恺的这些举动对国民党右派的刺激很大,他们决定用卑鄙的手段除掉廖仲恺。
从8月开始,国民党右派要杀害廖仲恺的消息就被传得满城风雨,何香凝虽然支持廖仲恺的革命斗争,但对丈夫的安危也有些担心,劝说他增加几个卫士防备一下。然而廖仲恺对此不以为然:
“增加卫兵,并不能阻止他们行凶。我生平为人做事凭良心,自问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总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
半个多月之后的一天早上,廖仲恺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后带着何香凝一起前往中央党部开会。下车之后,何香凝遇到了妇女部的同志,便与其攀谈了几句,廖仲恺先一步向会场走去。
就在这时,几名凶手突然举枪朝廖仲恺射击,廖仲恺身中数弹倒地,何香凝也险些丧命。
廖仲恺遇难后,为了表示自己要与国民党右派斗争到底的决心,何香凝在自家门口贴了四个大字:“精神不死”,并慷慨激昂地表示:“苟利于国,则吾举家以殉亦所不惜。”
这次事件让何香凝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但也让她看清了国民党右派的真面目,更加坚定了她捍卫三大政策的决心。
图丨廖仲恺与何香凝
国民党右派终于扳倒了廖仲恺,以蒋介石等人为首的新右派集团,开始策划一系列篡夺革命领导权的工作。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以“阴谋暴动”的借口,逮捕了一批共产党员。
何香凝闻讯颇为激愤,她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对得起已经离世的孙中山和廖仲恺。在没有口令的情况下,何香凝以大义和真理,冲破了武装戒严的阻挠,找到了蒋介石:
“总理死后,尸骨未寒;仲恺死后,血也未干,你这样做,何以对得起孙先生?”
面对何香凝的质问,蒋介石不敢多说什么,当即打电话下令,将包围苏联顾问的军队全部撤去。
通过这件事情,何香凝就看清了蒋介石的反动本质,预见他日后必定会背叛三大政策。
不出何香凝所料,仅仅在一年之后,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反革命政变,大批的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遭到逮捕。何香凝闻讯无比愤怒,第二天就发表演说,揭露了蒋介石反革命的事实,并联合宋庆龄等40多名中央委员发表“讨蒋通电”,号召全国人民讨伐蒋介石。
图丨1926年的蒋介石
1928年初,蒋介石派人请何香凝到南京,当时何香凝的母亲在香港病危,考虑到这是一次劝诫蒋介石的机会,何香凝毅然前往南京。当时宋美龄先蒋介石一步,带着礼品来看望何香凝,结果不到20分钟,就被何香凝厉声斥责而去。
几天之后,蒋介石穿着全副军装,神气十足地来到何香凝所住的招待所。和宋美龄同样的遭遇,两人没说几句,何香凝就开始高声训斥,说到激动处,何香凝还不停地拍桌子。
在何香凝面前,蒋介石也不敢多言语,被骂了一阵之后,蒋介石挺腰立正,向何香凝敬了一个军礼,愤然离去。但何香凝余怒未消,对着蒋介石离去的方向又斥责了好一阵。
这次劝告未能奏效,何香凝没过几天就返回了上海。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自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建立之后,蒋介石的政治权力就受到来自内外不同方面的挑战。蒋介石借鉴曾国藩面对洋人和太平军关系的做法,将“安内攘外”作为国民政府的一项基本方针。
图丨蒋介石南京政府成立纪念照
在当时的蒋介石看来,共产党和国民党反蒋势力是自己的心腹大患,而日本则不是自己主要的敌人。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坚持以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对日本的侵略行动不予抵抗,导致东北全境沦陷,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
而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却在何应钦秘书的建议下,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幌子,成立了所谓的中华民族复兴社,并在各省市设立分社。当时复兴社的主要任务有三个:
搜集情报;策反政敌以及镇压进步势力。
对于虎视眈眈的日本侵略者,蒋介石选择了无视,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付共产党和进步人士上。
1935年5月,汉奸胡恩溥和白逾桓在天津日租界接连被杀,日方向中方提出强烈抗议,并诬陷天津市市长等人为主凶,要求国民政府进行严惩。
图丨天津日租界的日本士兵
随后驻热河日军通知国民党保安大队,声称要对抗日武装孙永勤部进行铲除,要求保安大队从长城后撤二十五里,当晚,保安大队撤入遵化城。
在日军和孙永勤部发生激战时,国民党特警部队奉命配合日军夹击孙永勤部,导致孙永勤部大部官兵阵亡,孙永勤部抗日宣告失败。
对于国民党方面的“效忠”,日本方面并不领情。在铲除孙永勤部后,日方代表先后会见了国民党代表何应钦,将胡恩溥和白逾桓遇刺一事,推卸到国民党头上,并坚称孙永勤部曾经得到遵化县政府的援助,破坏了《塘沽协定》。
借由这两件事,日方提出了多项无理要求,并对何应钦进行了种种威胁。一向亲日的何应钦当即表示要罢免相关人等,并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采取措施。
南京政府接到何应钦关于日方要求的报告后,立即安排何应钦尽量按照日方要求“妥善办理”。
图丨何应钦旧照
在国民党和日方的多次会谈中,日本方面多次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包括撤走国民党政府以及军队,对有害于“邦交”的秘密团体严加取缔,在全中国禁止排日活动。而何应钦按照南京训令,全部答应下来:
“中日亲善提携,为我中央既定方针,个人自当遵照此方针努力进行。过去如有注意不周之处,亦当加以改善,务使中日国交日益亲密接近。”
至此,日本侵略者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考虑到何应钦是口头承诺,没有形成正式的文件。因此日方将一份“备忘录”交给国民党方面,并在其中附加了三项新的条件。
很显然,日本方面企图用这种方式,让国民党正式签署一个协定。
但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蒋介石一系列不抵抗的政策,已经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碍于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不敢再公开签署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卖国协定。
日本方面也适时地改变了策略,在继续向国民党政府施压的同时,故作姿态不再坚持让何应钦在“备忘录”上签字,而要求国民党方面给予一个表示承诺的书面通知。
图丨何梅协定
日方的策略正中国民党的下怀,经汪精卫同意,何应钦签署了“致梅津函”,承诺如期履行日方提出的各项要求。
至此,日方的“备忘录”和何应钦的“致梅津函”,组成了“何梅协定”。
何香凝听说此事之后,当即拿了一条自己的裙子,将自己以前写得一首诗抄在了上面,托人送给蒋介石。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这首嘲弄蒋介石不如女子的诗,令蒋介石勃然大怒,但他也只敢自己发泄一下怒气,对于何香凝,他是万万不敢动手的。
图丨何香凝旧照
同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何香凝立刻联络宋庆龄等20多人率先响应,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之后廖仲恺的国葬在南京举行,何香凝面对前来迎接的黄埔军官,只问了一句话:
“你们身穿戎装,而现在日祸猖獗,试问你们是卫人呢?还是卫国?”
“不用人间造孽钱”1936年12月,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安内攘外”的政策,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史称“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当天,何香凝和宋庆龄联合其他的爱国救亡团体,表示拥护张、杨提出的八项抗日救国主张。之后对于中共方面提出的和平解决方针,何香凝同样表示极为赞同。
当时何香凝正因心脏病发在家卧床不起,当宋庆龄邀请她一同前往西安斡旋,促成事变妥善解决时,何香凝欣然答应同行。虽然后来因未能解决交通工具而未成行,但何香凝能将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品德仍令人感动。
图丨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与宋庆龄合影
为了促成国共合作,何香凝亲赴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这是她十年来第一次出席国民党中央全会。在会上,何香凝和宋庆龄联合十多名中央委员,提出了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提案。
虽然这一提案因国民党亲日派和顽固分子的阻挠未能通过,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激烈斗争,国民党接受了中共提出的抗战政策,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大门打开了。经过中共的积极努力,以及何香凝等爱国民主人士的大力推动,国民党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成立。
何香凝得知自己期盼已久的目标终于实现时,兴奋地热泪盈眶,当即给远在陕北的儿子廖承志发电报:“国共团结抗战,对于汝父十三年改组国民党,执行三大政策之主张实现,为之安慰。汝须努力奋斗御敌,勉为政府抗战后援,以竟汝父遗志。”
抗战全面爆发后,年近花甲的何香凝立刻投身到抗战的大潮中,她拖着自己的病躯广泛联络,发动各界妇女进步人士参加救伤和慰劳工作。经过和宋庆龄等人的紧张筹备,“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成立,初步形成了上海妇女界的抗日统一战线。
图丨何香凝在群众大会发表演讲
为了应付巨大的军费开支,国民党政府发行了5亿元的救国公债,何香凝积极予以支持,并动员上海各界妇女开展献金活动。在何香凝的号召下,仅仅几天时间,2.3万多元的公债就被后援会认购。
上海沦陷之后,为躲避日寇的迫害,何香凝不得不迁居香港,但对于统一抗战的状况,她仍保持高度关注。在国民党顽固派加入统一战线后,不断制造摩擦,何香凝为此一再告诫国民党当局,一定要“以民族国家利益为先”。
从1939年冬天开始,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活动迅速扩大,接连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何香凝坚决支持团结抗战,同国民党顽固派坚决斗争。
“皖南事变”发生后,何香凝和宋庆龄等人联名致函蒋介石政府,痛斥其违背孙中山遗训,要求撤销剿共部署,保障各种抗日党派。随后她又电斥蒋介石,要求他必须停止以武力攻击共产党。
蒋介石袭击新四军的行为,很快受到国内外舆论的谴责。为了保住“领导抗战”的旗帜,蒋介石不得不取消对八路军的进攻计划。
同年,何香凝连续发表了多篇回忆文章,缅怀孙中山坎坷的革命道路,启发国民党人为捍卫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而斗争。
图丨抗战时期的何香凝
1941年香港沦陷之后,何香凝辗转到达了桂林,和儿媳、孙子一同住在城郊,靠卖些字画勉强维持生活。后来蒋介石出于自身需要,托人请何香凝到重庆,并奉上100万元路费。但何香凝不为所动,在信封上写了两句诗,交给来人退回:
“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
八年的抗战时间,让何香凝不得不随着战局变化四处流浪,但不管自己身在何处,何香凝都用自己的方式呼吁人们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到底。她运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捍卫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