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多情,多少才子佳人缱绻悱恻;

因为多情,多少文人骚客留下佳句;

因为多情,多少有情人泪干魂亦断;

多情不是占有,多情也不仅仅是贪色;多情是一种博爱、一丝惆怅、一段情思、一种深沉的情感。不得不佩服那些诗人能把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的感人肺腑,让人产生共情与共鸣。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骚客,春花秋月,花间酒旗,因为他们饱满多情的人生,留下篇篇名章,段段佳话!

向来情淡奈何缘深(侬本多情奈何缘浅)(1)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魏子安的《花月痕》,清代魏秀仁,字子安,能叫子安的都是才高八斗的大人物。唐朝有一个英年天才王子安,南海冰冷的海水也填不住他的满腹才情。元末明初有个写下《水浒传》的施子安。"最是凝眸无限意,似曾相逢在前生",写下这样诗句的人绝对是一个感情丰富又多情的人,子安因屡试不第,生活贫困而不得志,就算多情也无人能够通达,只能通过小说描写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来抒发无法排遣的丰富情感。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的《长恨歌》,这句诗与上一句有相似的情感,抒发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凄美的爱情,同样也是在感慨自己的坎坷情路。写长恨歌时诗人已三十五岁,但还未婚,一个大龄的未婚之人在古代早婚的环境下是不可想象的。白居易写诗的感情如此勃发,只因白居易也有苦恋之人,和他青梅竹马的女子湘灵,相恋多年因为白母反对而不得不生死别离,他更是通过多次拒绝与别人结婚来抗争逃避,直到37岁时才结婚,为此他也写下不少情感名篇寄托深情。

向来情淡奈何缘深(侬本多情奈何缘浅)(2)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的《节妇吟》,这首情感真挚的诗据说是用比兴手法来明志的政治诗。不过与之相似的改诗却直观充分地表达了感情的无奈,“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源至情僧苏曼殊的 《本事诗十首·选二》,在日本苏曼殊遇到了美貌多情的百助枫子,可惜缘浅情深,对你给的爱情,只能报之以无情的泪水。又有被称为最有才华的渣男李叔同文“还君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一说,当然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满目山河空望远,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的《浣溪沙》,另一首同名诗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不遇之意。《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同样百口传唱,妇孺皆知。晏殊的感情如此深厚,我试图寻找他的一二感情经历,发现他的人生太过顺畅而伟光正,官至尚书,范仲淹、欧阳修都出其门下。如此才情纵有万丈豪情也能从容压抑与宣泄了。

“多情自古伤离别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此词为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虫娘离别所作,感伤之情溢于言表。若论多情才子,闺情词为数最多的柳三变必不可少,只有长期流连于烟花之地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多的有关青楼女子的脍炙人口的歌词。

向来情淡奈何缘深(侬本多情奈何缘浅)(3)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李义山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宋华阳相识相恋,但这段感情于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毫无结果,宋女士怀孕,李商隐被逐下山。这一段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作者的心内始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著有《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世间深情,大体若此。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陆游与唐琬的爱情广为人知,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命不可违。他们夫妻本就情意深重,一旦分离,便有那许多的思念。情之所钟不可解,那如许多的惆怅,最后也只化了伤心泪。

向来情淡奈何缘深(侬本多情奈何缘浅)(4)

“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杨洁《女儿情》,多情的不只有男子,一个温柔多情少女的深情一瞥,足以瞬间融化强壮汉子的心。女儿国国王对御弟哥哥的一片痴情,让佛心坚固的三藏法师动了凡心。然而,就算女儿国国王再美,又岂能宁负如来不负卿?爱而不得,最为凄美,最为悲痛。

侬本多情之人,奈何缘浅至此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