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普洱茶的品质是一门学问,对于一个不太懂茶的人来说,晃一眼过去,会发现,七子饼都长得差不多。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外国人,特别是白人,一眼看过去感觉都长得一样,若不观察其细节很难发现有什么不同。
可这些对于有经验的老茶客来说,就没有这么困难了,有的喝一口就能知道是哪一个山头地产,存放的年份,甚至茶树龄都能知道。
为此,鉴别普洱,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学会鉴别差异。那怎么学会分析其普洱茶的不同(差异性)?关于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般来说,一款茶从外观呈现出来的这几个方面:
茶叶的条索、饼的形状、颜色的深浅、及茶叶间隔的疏松程度,这些都是一眼即可直观看到的。
1、茶叶的条索
大小,均匀程度怎么样。条索粗壮,适当的嫩芽比例,整体比较均匀,会是相对好的茶。
芽头、芽叶、茶梗、簧片等的比例,这些在一饼茶上都是有体现的。茶梗太多的,显然采摘的时候,茶梗摘得很长。
条索形状不一,主要原因来自晒青工艺中的杀青和揉捻,揉捻程度和力度不同所致,或杀青温度和时间掌控不同所致。
如今大部分炒茶师傅都会在炒制的过程中“做形”,让条索外观更好看。三种条索的不一,也导致了茶品内质特征的不同!
总体来说,从外观上看,好的普洱茶饼应该是:条索肥硕,整齐清晰,形态均匀,松紧适度,色泽以青绿、青褐为主,表面圆润的。
2、饼的形状,原料的一致性(即行话说的一口料)
原本我很简单地归结,所有七子饼都是一样的,不就是圆的嘛。直到在老司机的指导下,发现一个圆圆的茶饼里,居然藏着如此多的秘密。打开手机翻看了以前的照片,才发现圆的每一饼茶,细节都完全不一样。
总的来看,饼形周正与否,可以部分判断,压饼的工厂背后是否有实力和工艺能力。很多茶饼都不周正,缺边少角的。
另外一个细节是:里外是否是一口料。
刚开始了解普洱茶的人,经常听说一口料这个词,然而都听得云里雾里的。
所谓的一口料,就是饼的里面和外面是一样的,没有包心,没有撒面。
通俗一点,压饼的时候,不规范的做法,会把碎一点的茶叶尽量压在里面,再在茶饼的外面撒上一层好看的。
这样压出来的饼,看起来好看,其实价值不高,喝起来也谈不上好的口感体验。
一般这种做法,低端茶里常见,小厂常见。中高端茶里少见。熟茶里常见,生茶里少见。
所以,在选茶的时候,看外观,看饼型是否周正的同时,也要拆开里面看看,内部的茶叶是否和外部的是一样的。
3、饼的颜色深浅,茶叶间隙的疏松程度
细节往往决定了品质。饼形周正与否,可以粗略判断压饼的工艺优劣,也能印证一个普洱茶产商的制茶实力与做茶态度。
虽说,茶饼都是圆的,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茶饼都不周正,甚至有些缺边少角。
新茶饼面要避免整体发黄,日常看还要避免黄片、黑条、红梗、老梗过多,而如果条索不清晰,则说明碎茶、茶末过多,茶饼不干净。
这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大致判断一款茶的时间长短。当然,前提是在自然发酵的情况下,而不是通过人为的化妆。
而颜色,随着时间推移,会由青绿,到墨绿,再向深褐色逐步转变。
这饼茶,满满的都是岁月的痕迹。
4、叶底观茶
茶渣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很多茶友喝完茶后都会直接将其倒掉。然而看似没有价值的茶渣,却可以看出一款茶的品质。
泡剩的茶渣,专业术语叫做“叶底”。
众所周知,叶底可以传达出普洱茶的用料的优劣、工艺的好坏,这将直接影响到普洱茶的好坏。
开汤后看冲泡后的叶底(茶渣),主要看柔软度、色泽、匀度。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的好,叶底硬、无弹性的品质不好。
色泽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色泽花杂不匀,或发黑、碳化,或腐烂如泥、叶张不开展属品质不好。
要提醒各位茶友的是,观察叶底一定要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门的叶底盘,注意拌匀、铺平、不能有褶皱。
如果实在看不清,可以将叶底用清水漂洗,让叶底浮在水中,这样可以观察得更为仔细。
生茶张每日分享普洱茶文干货,欢迎爱茶的您留言交流,有问必答!
了解更多精彩普洱古树茶知识,快来关注生茶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