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科小课堂”开课啦!

达芬奇大家都熟悉吗?

达芬奇的秘密被发现了吗(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条舌头)(1)

大家肯定会说这谁能不知道呢!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画家、科学家、发明家,

现代学者称他为

“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

他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宝贵财富之一。

这样的人物会有人不熟悉吗!

那他在去世前进行的最后一项研究是什么?

达芬奇的秘密被发现了吗(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条舌头)(2)

想必大多数人肯定不知道!

胖科直接来揭晓谜底吧,

那就是啄木鸟的舌头!!!

达芬奇的秘密被发现了吗(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条舌头)(3)

达芬奇曾在笔记中为自己设置任务

“如何描述啄木鸟的舌头?”。

达芬奇的秘密被发现了吗(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条舌头)(4)

啄木鸟的舌头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

能让达芬奇如此痴迷,

先不要着急,

了解舌头之前,

大家先来跟着胖科一起看看

啄木鸟到底是什么样的~

啄木鸟科(Picidae),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属于鸟纲鴷(liè)形目中的一科,在全世界约有270种,中国约有29种,其中主要品种为绿啄木鸟(中文学名:灰头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中文学名:大斑啄木鸟)。

达芬奇的秘密被发现了吗(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条舌头)(5)

灰头绿啄木鸟

达芬奇的秘密被发现了吗(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条舌头)(6)

大斑啄木鸟

别看啄木鸟的身体小小的,

但是里面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

1995年6月8日,

正当全球的航天爱好者期待着

“发现”号航天飞机再度升空,

引发新一轮的“航天热”时,

美国航空航天局却向世人宣布:

此次飞行因故推迟。

至于推迟的原因更是让人大吃一惊:

竟然是因为

“发现”号燃料箱表面的绝热泡沫塑料

被啄木鸟啄出了

直径为6-10毫米大小的几十个洞眼。

由此可见啄木鸟的“啄力”是多么的恐怖啊!

科学家们曾经用

高速电影摄影机拍摄到啄木鸟啄木时的照片,

发现了一些惊人的数据:

啄木鸟一天啄树可以高达12000次,

有时候每秒高达20次,

而其头部在啄木时的运动速度为555米/秒,

由于啄食的速度快,

因此在啄木时头部所受冲击力

等于所受重力的1000倍,

相当于太空人乘火箭起飞所受压力的250倍。

以如此高速度运动,

并承受如此巨大的力量,

啄木鸟竟然毫无损伤,

反而“乐此不疲”。

这一切,

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他们作了深入探索。

经研究发现,

啄木鸟之所以能拥有这个神奇之处,

“舌头”是功不可没!

抛开枯燥的研究数据不看,

先来看看啄木鸟的舌头到底有多长,

胖科敢说,

这绝对撑得起“长舌妇”这个称号!

这种“弹篝刀式装置”的舌头

竟然能伸出喙外达12厘米长!

比自己的身体还要长!

咱们不妨这样算算,

如果我们的舌头比自己的身体还要长,

那真的……可怕……

达芬奇的秘密被发现了吗(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条舌头)(7)

那啄木鸟的舌头究竟长什么样子呢?

先来看张图吧,

达芬奇的秘密被发现了吗(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条舌头)(8)

啄木鸟的舌头绕头骨一周

看到了吗,

啄木鸟的舌头可不仅仅是伸出喙外的那部分,

体内还有更长的部分,

重点是,

它的舌头竟然绕了头骨一周!!!

你以为舌头绕头骨一周就算奇葩了吗?

不,

真正奇葩的是舌头的整个的生长路径,

来一起感受一下:

从上颚后部伸生出,

穿过右鼻孔,

分叉成两条,

然后绕到头骨的上部和后部,

经过颈部的两侧、下颚,

在口腔中又合成一条舌头。

达芬奇的秘密被发现了吗(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条舌头)(9)

啄木鸟的舌头

这算不算奇葩!

而啄木鸟为何不得脑震荡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施瓦布( Ivan R Schwab)和梅伊( Philip May )博士

凭借对“啄木鸟为何不得脑震荡”的分析

获得了2006年的搞笑诺奖鸟类学奖。

其中对于“舌头减震器”是这样分析的:

啄木鸟的舌头本身具有极佳的变形性和韧性,

以这种结构环绕头骨之后,

相当于为大脑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减震器(抑或说安全带)。

这个减震器可以吸收啄击产生的

很大一部分震动,

保护啄木鸟的大脑,

避免脑震荡。

达芬奇的秘密被发现了吗(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条舌头)(10)

当然“啄木鸟为何不得脑震荡”的原因

除了“舌头”,

还有很多因素:

比如:

巧妙的头骨结构、适当的身体比例

和精密的角度调控能力等。

但用“舌头”充当减震器,

也算是进化史上的神来之笔啦!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奇特的构造吗?

欢迎留言与胖科交流哦~

说不定,

下一期的主题就是你的提议哦!

达芬奇的秘密被发现了吗(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条舌头)(11)

创作团队:中国科技馆新媒体团队

审核专家:黄乘明 国家动物学会研究员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