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都知道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简单说一说清明节的由来(关于你不了解的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1)

清明节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重耳躲到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在这里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吃饭和休息了,他又累又饿,昏倒在地。他身边的随从也找不到吃的,大家万分焦虑。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随臣介子推独自走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他拿着锋利的刀子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肉汤给重耳食用。一碗热汤下肚,重耳苏醒过来,他发现介子推腿上流着血,最后得知这块肉是介子推从腿上割下的,万分感动,暗想自己日后发达了,一定好好报答介子推。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曾经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们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隐居。

然而绵山方圆数百里,山高路远,丛林茂密,何况介子推又故意躲着晋文公,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放火烧山,只留出一条通道,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于是命人放火烧山,但依然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等火熄灭后,人们上山寻找,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烧死在一棵老柳树下

原来介子推宁死也不愿出山接受功名利禄。晋文公见状,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恸,他失声痛哭。之后人们装殓介子推的尸体时,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率领文武百官登山祭奠介子推,他们发现去年烧死的老柳树竟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将老柳树赐名“清明柳”,将寒食节的第二天定为清明节。

这就是清明节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明节和寒食节相互融合,最后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清明节,有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不同叫法,在这一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踏青郊游、扫墓祭祖则是主要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