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理知识的古诗(少年科学粉每日一题)(1)

有关物理知识的古诗(少年科学粉每日一题)(2)

撰文/周晓秋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上一期(回顾点这里哦),我们已经学习了古诗词中的力学知识,不知小伙伴们还记得多少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词中蕴含的热学、声学和光学知识。

外在辉煌内因掌,微观世界歌声朗

热学

《梅花》

王安石(北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以梅花苦寒中坚贞不屈、凌霜傲雪、独放异彩的孤傲品格来隐喻诗人不惧仕途多舛,依然秉持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雪花飞舞的冬天,远远地如何识别雪花与梅花?诗人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提出以谁能暗送芳香为标准进行区分,由此告诫人们识人断事,不能被表象迷惑,要深入内部看本质。

有关物理知识的古诗(少年科学粉每日一题)(3)

《梅花》(国画 图片来源/全景网)

那梅花“暗香”从何来?一是梅花花朵会分泌芳香物质,芳香物质的分子时时都在空气中做着无规则分子热运动;二是携带梅花花粉细小的微粒,当其离开梅花花朵,进入其花枝周围的空气中,这些细小花粉也在空气中做着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正是梅花芳香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和梅花花粉飘散后的布朗运动,使芳香分子溢满花枝周围或更远区域,从而使人在较远的地方就能嗅到梅花的香气,进而识别出附近绽放的梅花。

琴瑟鸣和音跌宕,殿宇宏阔回声朗

声学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该诗展现了诗人在流放途中获皇帝赦免后,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情景。诗人带着归心似箭的愉快心情,乘船从长江顺流而下。沿途欣赏三峡两岸的迤逦风光,耳畔不时听见两岸密林传出长啸的猿声,以及经峡谷陡崖反射的猿啸回音,船只风驰电掣般驶过千山万水。该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空谷回音、余音袅袅的场景。

有关物理知识的古诗(少年科学粉每日一题)(4)

三峡两岸风光无限

那何为回音呢?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物体振动时便会由声源向四周由近及远地引起空气分子振动,四下传播而形成声波。若声波传播路径上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人们在一些区域便可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回音。由于三峡两岸陡峻的山崖,使声源发出的声音,能够在陡崖之间多次反射,以至于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听见。

惯于夸张的诗仙李白,叙述上游群猿的啸声与回音不绝于耳,一日之间便返回相隔千里之外的江陵。如此之快的船速在古代是无法实现的,但却足见诗人获赦后的心境是怎样的轻松愉快,竟使得乘坐的船只也变成了一叶“轻舟”。

琴瑟鸣和音跌宕,殿宇宏阔回声朗

光学

《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人以江岸花儿在日出时火焰般的明亮鲜艳、春天时平静碧绿的江水,为人们呈现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江南春之景色。按说江岸植物的颜色应五彩缤纷,为何诗人所见日出时的花朵却都红如火焰呢?

有关物理知识的古诗(少年科学粉每日一题)(5)

日出时,整个天空呈现红色

众所周知,阳光由七色光组成,当其早晚照射地球时,其光线以斜射角度进入大气层,频率不同的七色光通过大气层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现象。

在折射现象中,频率较高的绿、青、蓝、紫光几种色光偏折显著并依次增强;而频率较低的黄、橙、红三种色光偏折相对较小且渐次减弱,能更多地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人们看到整个天空呈现出以红光为主的朝霞或晚霞景象。

以红为主的色光照射到物体表面,经物体反射后到人眼里的也多为红光,故而出现诗人所见两岸花草身披朱衣,一派“红胜火”的壮阔晨景。

至于碧绿的春江水,主要源于冬天枯水季节,江湖水平缓,有利于绿藻生长。含有丰富绿藻的水体,将更多绿色的光线反射到人眼,使人们看到“绿得如同蓝草”浸染过的春江水。

今后我们读中国古诗文时,不要忘了从物理视角理解诗文中所含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这样更有益于深入感悟诗词内涵。

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

加入“知力中小学生科学群”

青少年科普内容与活动、粉丝福利!

在这里抢先获得!

少年科学粉每日一题

上线啦!

知力君根据科普文章的主题和中小学生的学业拓展,形成每日一题,帮助青少年课内课外有效结合!

结合本期的这篇科普文章,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初中物理】知识点。

点击“阅读原文”赶紧参与吧!

有关物理知识的古诗(少年科学粉每日一题)(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