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称呼,是一种尊敬的态度,更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文/成长新视点

序言:

华夏大地,五方杂处、方言缤纷。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方言。这些方言,承载、记录、展现着当地民众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蕴含着厚重瑰奇的文化积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丰富多彩的方言,为我们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更是中华文明的宝藏。

常用的礼仪称呼有(礼貌称呼是一种尊敬)(1)

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是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便是在刀兵相见的战场上,敌对双方见面打招呼,也要讲究语言、风度,不能给别人留口舌。

一、在第二人称使用上的礼貌。

新时代,新风尚。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平辈之间用你,长辈用您。古代的称呼相对多一些,有汝,尔、若、而、乃等称法,那个时候,他们无论对谁说话时,却很少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发明了一些更文雅的称呼,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

1、用抬高对方身份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壮士”等。

2、从辈份上,称呼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而不直呼其名,如称呼诸葛亮为“孔明”或“卧龙先生”,曹操为“孟德”,司马徽为“水镜先生”。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令、贵”等字眼。如“贤侄、贤婿、令爱、贵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常用的礼仪称呼有(礼貌称呼是一种尊敬)(2)

二、第一人称使用上的礼貌。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常用的礼仪称呼有(礼貌称呼是一种尊敬)(3)

三、不具体指向的礼貌称呼。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拙荆”。

称自己的孩子为“*息、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事情为“*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把自己的官叫“待罪”。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回答别人称“上报”等等。

常用的礼仪称呼有(礼貌称呼是一种尊敬)(4)

四、谦敬词使用。

古汉语中还有一类很突出的词,叫“谦敬副词”。例如“蒙、窃、幸、猥、辱、敬、惠、谨”等等。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

未及远迎说“失迎”等候客人说“恭候”

无暇陪客说“失陪”陪伴朋友说“奉陪”

问人干吗说“贵干”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贵宾来到说“莅临”

请人告诉说“见告”欢迎询问说“垂询”

谢人爱护说“错爱”称人爱护说“垂爱”

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题“惠存”

请人收礼说“笑纳”归还原物说“璧还”

称人之家说“贵府”称己之家说“寒舍”

赞人见解说“高见”称已见解说“拙见”

称人父亲说“令尊”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称己母亲说“家母”

称人儿子说“令郎”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

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请人勿送用“留步”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常用的礼仪称呼有(礼貌称呼是一种尊敬)(5)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常用的礼仪称呼有(礼貌称呼是一种尊敬)(6)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父执:父亲的朋友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常用的礼仪称呼有(礼貌称呼是一种尊敬)(7)

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归省:(书)回家省亲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合卺(jn):成婚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还有钧裁、钧安等

斧正——请人修改诗文

玉成——成全。例:深望玉成此事

玉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

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

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

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

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

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如潭第多福

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

谨悉——恭敬地知道

谨启——恭敬地陈述

兹有——现在有

顷按、顷奉——刚刚接到

奉箴——接到来信

鉴于——考虑到

本拟——本来打算

业示——已经在

迳与——直接地同

赓即——接着立即

不日——不久,不多天

不时——随时

常用的礼仪称呼有(礼貌称呼是一种尊敬)(8)

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

鼎力——大力

孔殷——十分急切

售罄——卖完

鉴宥——请原谅

不克——不能

瑕疵——微小的弱点

迭函——屡次发信

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复函为荷)

稽迟——拖延、不及时

惠纳、笑纳——接受

卓夺——高明的决断

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

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

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

敝人:对人谦称自己。

卑职:1、旧制州县以下的官对上司的自称;2、低微的职位谦称

寡人:1、寡德之人;2、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3、古代王侯夫人的自称

老朽:为老年人谦称自己

陛下:对国王或皇帝的敬称令尊:称对方父亲的敬词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

常用的礼仪称呼有(礼貌称呼是一种尊敬)(9)

这些谦敬副词,和上面所谈的尊称、谦称以及委婉语、讳饰语等等,都是我国古代的礼貌语言,体现了我国古代语言美的优良传统。

结语: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貌并非是个人生活的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的真实反映,是一个民族道德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每个人从他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需要别人的爱抚、安慰、体谅、关怀和相互帮助,都渴望真诚友情和相互帮助。

说话文明,举止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能够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语重心长又能催人奋发,就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更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素养。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眼神,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深远。

常用的礼仪称呼有(礼貌称呼是一种尊敬)(10)

成长新视点,有我更快乐。欢迎关注点评,谢谢。#泛文化写作营##帝壹带你看民国#@情义无价品历史@成长新视点

图片引自网络,侵权联系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