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东北大学去沈阳读书那年,90后云南小伙邹洪钫第一次走出了家乡的大山。
邹洪钫的家乡,在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兴隆乡大田村的大坪上社,周边只有几十户人家。
邹洪钫的家
盐津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多数村民挣扎在温饱边缘。当地被重重大山包围着,为防止河水渗入侵蚀,房屋底部用钢筋支撑,房屋主体被高高吊起。
邹洪钫记得,有一年,村里有人安了一台电话座机,成了全村的稀罕物。“要是有电话打给村里其他人,座机主人就会让他半小时之后再打来,他先去村里叫人来等电话。”
学生时代,邹洪钫经常觉得饿。为了买食堂5毛钱一个的肉包子,邹洪钫得攒一礼拜的钱。
当时吃不饱的邹洪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后来有机会跳出大山,拿着十几万年薪时,居然会重回村里,并且还成了年销上千万的企业家。
跳出大山
几十年来,昭通大田村的村民们,靠着砍伐树木,种植水稻、玉米为生。
邹洪钫家有7个兄弟姐妹,家里的条件并不宽裕。邹洪钫的父母养了几只猪,农闲时,靠着贩卖猪肉维持生活。一到暑假,邹洪钫就会到伐木场做小工。早出晚归,一个月能有几百元的收入。
盐津县
贫困家庭长大,邹洪钫深知,唯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2008年,成绩优异的邹洪钫考上了东北大学,学习软件工程。大田村里没有通行的车子,村民出村全靠脚力。开学前几天,邹洪钫带着行李,“头一天,一大早出发,第三天才能到沈阳。”
在大城市,邹洪钫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以前觉得自己成绩好,但学校里成绩比你好的,有很多。连普通话,都是上大学才学的,以前老师都是方言授课。”
邹洪钫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新鲜的资讯。大学四年,他只在过年时,回了两趟老家。
为了赚到生活费、学费,邹洪钫寻找一切机会。大一大二,他靠着兼职做家教,赚了五六万。
大三时,邹洪钫买了一台打印机,在宿舍搞起了打印生意,因为定价低,传课件方便,很多同学都在邹洪钫宿舍打印。
邹洪钫
另一方面,他又联系了大学外面的眼镜店、外卖餐馆、卖电脑的档口,“我就把这些店铺信息,打印在学生要打印的课件上,收商家的广告费。”
因为生意火爆,邹洪钫还找到隔壁几个宿舍,鼓动他们一起做打印生意。“打印用的A4纸,我们都是一下拉回100包,比学校里的其他打印点都多。”
大四那年,他和同学捣鼓了一个网站,开始卖匡威鞋子。“大学四年赚了十来万。”
从东北大学毕业,头脑灵活的邹洪钫,被深圳华为公司收入麾下,成为一名电子商务运营营销,负责品牌的全网营销。
全村的希望变成全村的笑柄
在华为,邹洪钫一个月能拿到8000元上下的工资,加上出差补助,年终奖等等,他一年能赚10多万元。而他在云南老家的父母,一年总收入不过几千元。
邹洪钫,成为村里人教育后辈的“榜样”。
邹洪钫从小在大山和田野里长大,一年四季家里新鲜蔬果不断,鸡血李、人参果、软籽石榴等水果都是云南的特产,价格也十分便宜。
在深圳工作时,邹洪钫曾去过一个生鲜店,他看到店里有卖昭通苹果,标价10元一斤。看到价格表,邹洪钫愣住了,在云南当地农户那儿,昭通苹果只卖1.5元一斤上下。“溢价好多倍,太夸张了。”
长期从事运营营销工作,邹洪钫对于市场供需十分敏锐。“城市蔬果带来的舌尖味觉跟原汁原味的迥然不同,卖得还贵。”他惦念老家的蔬果味道,但大城市吃不到,小乡村受困于交通物流,也卖不出去。
华为工作一年后,在所有人的惊诧中,他跟一个同事,一起辞了职,打算一起创业。
他们走访了深圳、厦门、泉州、成都以及杭州等电商做得好的城市。同事的老家在杭州。结果,两人到杭州考察时,“他父母把他拦下了,不让他出来创业了。”
邹洪钫成了“光杆司令”。
回到昭通,邹洪钫开了一家淘宝店,却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笑柄。“这孩子是不是读书读傻了?那么高的工资,那么好的城市不待,回来山疙瘩里搞什么创业?”
更有人将邹洪钫和村里小学毕业的年轻人对比,“老李家的,小学毕业就去了建筑工地,一天工资好几百块。他重点大学读完,又怎样?”
亏了30多万元
邹洪钫堂哥有个朋友,家里是种植小草坝天麻的。
小草坝天麻是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镇的特产。个大、肥厚、饱满、半透明的小草坝天麻,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素有“云天麻”之称。当地人喜欢做“昭通天麻鸡”这道菜来补气血。
邹洪钫听说后,就从昭通跑到彝良县小草坝镇,把堂哥朋友的天麻,上架到了网店。
整一年时间,邹洪钫的网店,只上架了这一款产品。最后,赚了两三万的毛利。
天麻
邹洪钫用这笔钱,买了一辆最适合跑山路的面包车,到云南各处考察。他咬咬牙,自己贴钱在昆明建了一个中转仓。在找到合适的农产品之后,邹洪钫就用大卡车将农货先全部拉到昆明,再分发到全国各地。
云南一共129个县,邹洪钫花了近一年时间,几乎全都跑了一遍。
有一次,邹洪钫听说石林县的白萝卜,批发价低到了每斤一毛五分钱,都没有人愿意收。
邹洪钫急忙赶去当地。去了之后才发现,往年3月,当地白萝卜主要靠经销商进村收购,每年白萝卜基本不愁销路。但那年,行情不好。乌龙村、青山村、黄家庄等盛产白萝卜的村庄,不见经销商踪迹,总共1000余吨的白萝卜,严重滞销。
邹洪钫将这批白萝卜上架到自己的网店上。半个月时间,销出了15万件,累计135万斤左右。爆单后,当地白萝卜价格节节上涨,“一斤涨了5毛左右,因为爆单,需求量太大,我们只能按照这个价格采购发货。”
发货后,许多买家都反应,经过长途运输,收到的白萝卜成了蓝色,要求赔偿。邹洪钫第一次做白萝卜生意,他查阅了很多资料才知道,“白萝卜变色与储存条件和环境有关。有时在受凉情况下,萝卜中的酚类物质可能会转换成花青素,而花青素遇到碱性物质会变成蓝色,是无毒无害可食用的。”
变蓝的白萝卜,邹洪钫还是进行了赔偿。“成本上涨、打包装箱的临时工不好找,加上售后事件,这笔订单最后反亏了30多万元。”
卖出上万吨农货
邹洪钫步履不停。转机,来自不久后,蒙自市舍得村的小黄姜。
蒙自的高山小黄姜生长在怪石嶙峋,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的喀斯特岩溶旮旯里,属于小种姜。因姜丝丰富细密,辛辣十足,又有“药姜”“月子姜”之称。很多制药厂会买去制作提炼,当地云南人也喜欢用小黄姜,制作姜枣膏、姜汁红糖、干姜片等姜食品。
小黄姜
邹洪钫曾开着面包车,去过当地的姜田。舍得村种植小黄姜的人家,男的提着锄头去田里挖姜,一块块掰掉姜秆和根须,抖干净泥土。邹洪钫将小黄姜先拉回昆明,再通过昆明向全国发货。
产品好,有销路,邹洪钫与当地农户,合作了5年。
去年,邹洪钫卖出300多吨小黄姜,“今年估计能卖出500多吨,是店里销售额最好的产品。”
元江冰糖橙、石林人参果、昭通冰糖丑苹果、蒙自甜石榴等新鲜稀奇的水果,通过邹洪钫的网店,卖到了全国各地。
前不久,他听说怒江的蛮英村共6000吨沙瓤番茄滞销,就连夜从昆明开车赶到村里。
当地农户告诉邹洪钫,沙瓤番茄一旦成熟,必须一周内采摘,不然挂在枝头就会坏。放在家里没有特殊保存技巧,也会加速腐烂。因此沙瓤番茄,只有15天左右的采收周期。“今年没人来收的沙瓤番茄,谁也不敢摘来囤着。村里每天烂掉的沙瓤番茄,至少有几十吨。”
邹洪钫(左一)
邹洪钫走访了40多个农户,最后以一斤5毛钱的价格从田里直接向农户们采购。
采购、挑果装箱、长途运输、网套包装、卸货、快递等费用算上,邹洪钫以一箱17.8元的价格,将番茄挂到了网店上。蛮英村的小番茄很快被一抢而空,村民的收入有了着落。
经营网店五六年,邹洪钫卖出了上百种云南的干货特产和生鲜水果,昆明的挑拣发货仓也扩大到1000多平方米。
今年,邹洪钫店铺的销售额达到了上千万,帮助云南乡村的农民卖出了上万吨农货。“现在云南的好东西,也不愁卖不出去了。”
(原标题《华为白领辞职回云南贫困县老家,帮当地农民卖出上万吨农货》。编辑 钱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