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题型千千万,拿分题型很有限”,对于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同学来讲应该深有体会。国考和省考都是120分钟时长,国考中省级135道题目,市地级130道题目,即使省考也有110道题目,而题型更是五花八门,虽然有模块划分,但是具体知识点却千变万化。涉及常识、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而每个模块都有更加细分的考点。常识无异于“大海捞针”,无规可循;言语就像“一千个哈姆雷特”,各有见解;数量和资料就像“有字天书”,对数据不敏感的人看着就头晕目眩;判断推理更加要求思路清晰,逻辑条理,把握好主客观的界限。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公考中真正可以拿分的题型非常有限。所以大家在考试中一定要避免“贪多嚼不烂”的陷阱,“有取舍,懂技巧,拿下常规题型”才是成功上岸的最优解。

考公逻辑思维口诀(最想掌握的朴素逻辑解题技巧)(1)

(文章较长,但全是干货,建议收藏反复查阅)

多年来,根据学生反馈及行业内交流发现,在公考中有一类题型,历年必考,而且只要掌握技巧,就可以轻松拿到特定题型的分数。那就是朴素逻辑,前面跟同学们分享了适用图表法中“列表法”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连线法”的题型特征和解题技巧。这也是朴素逻辑常考的一类题型。希望帮助同学们拿分致胜:

连线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连线展示题目元素中的对应关系,实现对错综复杂信息的梳理,建立对题干内容的直观认识,以便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首先,适合使用“连线法”的题目一般呈现以下特征,对于题干,题干一共给到三类元素,并且信息中的元素一一对应但不涉及先后顺序或位置关系等。(“三类不代表三个”,三类元素一一对应,例如:杨过、小龙女、郭靖、黄蓉四个人,分别是劫匪、丐帮帮主、武林盟主、侠客四个角色,分别有玉女剑、打狗棍、玄铁重剑、降龙十八掌四种武艺,每人只能一种武器一个角色),而选项则表现为单个选项没有全面完整地给出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毕竟,选项全面的话我们就直接代入排除就行了(这种方法以后会讲)。

其次,使用连线法,需要按照元素类别,分别将题干的三类元素分行排列(每行列一类信息),按照题干给出的元素对应关系在元素间连上“实线”或“虚线”,“实线”表示两个元素间存在对应关系(例:杨过有玄铁重剑),“虚线”则表示不存在对应关系(例:郭靖不会玉女剑)。因为元素一一对应,所以每个元素与其他类中的某一元素,必然“有且只有”一条“实线”。题目信息填完,最终以出现线条最多的元素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即可。

接着,我们通过一个题目(非真题,有改编)给大家展示:

【例】在某届武林大会上盟主令丢失了,调查发现,涉案的三名嫌疑人张散人、李丝丝、王舞阳分别来自华山、少林、武当三个门派,三人分别负责望风,下迷药,盗盟主令,根据嫌疑人的供述:

(1)负责望风的嫌疑人向来自武当派的嫌疑人借过钱

(2)来自少林派的嫌疑人向负责下迷药的嫌疑人学习过方言

(3)负责望风的嫌疑人和来自少林派的人曾经是另一起诈骗案的同案犯

(4)李丝丝和来自华山派的人一起参加了上一届武林大会

(5)来自少林派的人、李丝丝比王舞阳的辈份都大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王舞阳负责下迷药,张散人来自少林派

B. 李丝丝负责下迷药

C. 张散人负责望风

D. 来自武当派的负责盗盟主令

【解析】答案:B。

解:根据题意,由(1)可知,望风的人不是来自武当派;由(2)可知,来自少林派的人不负责下迷药;由(3)可知,负责望风的人不是来自少林派;由(4)可知,李丝丝不来自华山派;由(5)可知,李丝丝和王舞阳不来自少林派。

综上,可画图如下:

考公逻辑思维口诀(最想掌握的朴素逻辑解题技巧)(2)

从图中可知,可以很清晰得知,来自少林的不是李丝丝和王舞阳,只能是张散人,进而可知来自华山的是王舞阳,来自武当的是李丝丝。观察派系和分工,来自少林的不负责望风和下迷药,则负责盗盟主令,进而可知来自武当的负责下迷药,来自华山的望风。

即如图:

考公逻辑思维口诀(最想掌握的朴素逻辑解题技巧)(3)

根据实线所画对应关系,可知B正确。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题目供大家巩固方法,迁移运用:

【练习】有甲、乙、丙三种花卉,分别是玫瑰、郁金香、风铃草,这三种花卉是从三个不同的国家运来的,分别是A国、B国和C国。下列条件是已知的:

(1)花卉乙不是风铃草;

(2)花卉乙不是从C国运来的;

(3)花卉丙不是从A国运来的;

(4)玫瑰不是从B国运来的;

(5)风铃草是从A国运来的。

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推出花卉乙是( )

A.玫瑰

B.郁金香

C.玫瑰或郁金香

D.风铃草

E.风铃草或郁金香

同学们做完之后可以点击关注,在评论区留言评论。(答案及解析会在下一篇中公示,敬请期待!)

关注“零号自由人”,一起做公考路上的最懂题目的“自由人”!

【10月9日练习题答案及解析】答案:B。(点击跳转至题目)

解析:根据题意,可列出表格如下:

歌唱家

舞蹈家

画家

作家

×

×

×

×

×

×

×

×

观察表格,可以很清晰得知,丙是作家。结合条件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和条件2“画家曾经为乙和作家(即丙)两个人画过肖像”可知,甲不是画家,则甲只能是舞蹈家,进而乙只能是歌唱家,丁是画家。最终完整信息表格如下:

歌唱家

舞蹈家

画家

作家

×

×

×

×

×

×

×

×

×

×

×

×

故本题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