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邵萌 图据国家文物局

9月28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上获悉,湖北学堂梁子遗址考古获得重大进展,继1989年、1990年发现两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之后,今年再次发现“郧县人”3号头骨,发现地距前两具头骨化石出土地点仅30余米。

这是迄今所见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郧阳区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员王正华是“郧县人”1号头骨的发现者,对动物化石颇有研究,被称为中国的“达特”。前不久,这位83岁的老人又一次来到了学堂梁子遗址,关心“郧县人”3号头骨的发掘进展。9月28日,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的时候,他笑声爽朗:“当年就觉得‘郧县人’头骨不止这一个,未来可能还有更多发现,值得期待!”

暗藏巧合

“郧县人”两次发现于5月18日

在山洞里探险发现人的头骨(湖北发现郧县人)(1)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5月18日,对于两代从事湖北学堂梁子遗址项目的考古人而言,都是一个有点“幸运”的日子。

2022年5月18日上午,湖北学堂梁子遗址露出了一块化石,考古工作者按常规化石发掘程序进行初步清理。当天下午4点30分,经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陆成秋初步确认,这是一块古人类头骨化石,于是停止发掘清理,保持原状,加强安保,并按程序上报相关领导和专家。经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专家邢松研究员进行视频连线,大家进一步判定为古人类头骨化石。

这样的场景对于王正华而言似曾相识。1989年5月18日,郧阳地区组织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王正华和同事在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进行现场调查,听到村民曾挖出过不少“土龙骨”。他在学堂梁子顶部的麦田圈定了大约一米见方的范围,下午4时30分,仅仅挖掘到0.3米左右,一块圆球状的“石疙瘩”就显露出来。他确定这是一块“钙质结核”,里面包裹可能是某种动物的化石,匆忙用双齿铁镐挖了进去,捧起结核块一看,在破损的断面上可以看到骨化石断口和一些星星点点的牙齿珐琅质,“应该是某种动物的头骨化石”。随后,郧阳区博物馆立即向湖北省文物普查办报告,这一化石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

在山洞里探险发现人的头骨(湖北发现郧县人)(2)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时隔33年,王正华早已退休,但关于“郧县人”的考古与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之中。

今年5月18日,听朋友说起又发现了一个“郧县人”化石,他将信将疑,并未在意。过了两天,当地的老百姓进城办事,遇到他之后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发掘场景,他一下子“高兴得不行”,立即乘坐考古队的车赶往现场。直到目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头骨,还有散落在发掘现场的小块化石,他想起当年的推测,依然激动不已:“尽管更多化石出土是在意料之中,但同一个遗址出现3块古人类头骨化石依然十分稀有,值得铭记。”

两次“郧县人”头骨的发掘都发现于5月18日,这不只是巧合,更是两代考古人持之以恒的关注与付出。王正华笑言,当地人欣喜不已:“老百姓虽然不知道这天是博物馆日,但518谐音‘我要发’,听着就很喜庆!”

重要证据

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在山洞里探险发现人的头骨(湖北发现郧县人)(3)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

1924年,澳大利亚医学教授雷蒙德·达特在南非洲发现了24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奠定了“人类起源非洲说”。75年之后,王正华发现的“郧县人”头骨化石,证明亚洲也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改变了“人类非洲起源说”,他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达特”。

前两天走进考古方舱,王正华看到“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上半部分已经露出土面。这样现代化的设施装备、多学科参与的考古手段,都让他眼花缭乱,惊叹不已:“过了30多年,考古人终于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考古的方法、技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雨淋不到了,文物挖出来就能进行研究,和我们当年相比大不一样了。”

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介绍,“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目前仅出露颅顶及部分眉弓,下半部分仍在原生土层中,右侧局部嵌入南壁中。头骨化石面骨附近的地层堆积中,同时出露较多化石,性质不明。现场观察发现,头骨保存完整,颧弓保存良好,未见明显变形,表面有少量胶结物,颅型饱满,眉弓明显隆起,具有古人类性状。

“郧县人3号头骨”与前2具化石埋藏环境、伴生动物群与石制品技术特征均相似,初步判断应属同一时代,具体还需要科技测年确认。化石发现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组建合作团队,统筹推进激光扫描与三维重建、微形态分析、地质地貌学研究与古环境重建、年代测定等多学科合作研究,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最大限度提取遗存信息,确保考古工作质量与水平。

“郧县人”处于直立人演化历程的关键节点上,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是探讨直立人演化及其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这件保存相对完整的头骨化石,在王正华看来是当地自然环境的馈赠。发源于秦岭南麓陕西省商南的曲远河,径流100多公里在郧阳区的青曲镇弥陀寺村注入汉江,在两河交汇处形成了学堂梁子。独特的地理位置,泥沙的覆盖与河水的冲刷,让头骨化石保存相对完好,留给考古人充足的解谜空间。“期待考古工作者们早日提取出这块新发现的头骨化石,放进博物馆里,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来处。”王正华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