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文學的合流與初唐詩壇 张毅 撰,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文学常识语文笔记?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文学常识语文笔记(中学语文文学常识学习笔记)

文学常识语文笔记

南北文學的合流與初唐詩壇 张毅 撰

第一节 隋代文学

隋代文学的作者基本上由两部分人组成:1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2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前者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后者把南朝诗风直接带入隋朝。

卢思道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的南朝歌行体,写出了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名作《从军行》。杨素的《出塞》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薛道衡的名作《昔昔盐》,因其佳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而见称于世,诗中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隋代散文处于骈体已很难发展而散体未能振起的阶段。李谔《上隋高帝革文华书》,反对文华藻饰,提倡复古,而收效甚微。隋文平庸,无足称道。

第二节 初唐诗坛

贞观诗风 是指初唐的诗歌创作风气,主要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一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而后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唐太宗的诗里常常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杨师道、李百药等人多奉和应制之作,在声律辞藻方面日趋精妙,而其风格趣味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上官体 指唐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对景物细致观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追求绮错婉媚之美,将五言诗的写景状物技巧大大推进了一步。上官仪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初唐四杰 指唐高宗至武后初年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他们有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对诗歌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诗中出现了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初唐四杰在诗歌方面的贡献:

1 他们具有变更齐梁诗风的自觉意识,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

2 诗歌的题材与视野大大开拓,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

3 他们的诗歌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饱含壮大浓烈的情感,使诗歌的格调壮大起来。

4一些作品讲究声律,追求词采的工丽和韵调的流转,促进了五言律诗的定型。

文章四友 指初唐诗人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他们基本上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专力写律诗,内容贫乏,文辞浮艳,对律诗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其中杜审言成就最高。

沈宋 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是武后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多限于应制酬唱和咏物、赠别,点缀升平,标榜风雅,难免有词藻文饰、内容贫乏之弊。但他们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声律准确,主对工整,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五律至此定型,对唐代律诗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及其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1诗歌中的昂扬情调:蕴涵着壮伟情怀与豪侠之气,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2 对六朝以来特别是齐梁时期的诗歌进行批评,指出它们的弊病在于“彩丽竞繁,兴寄都绝”,将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起来。

3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第四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张若虚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诗人先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展示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作者沉浸于对似水年华的体认之中,引发出对人生的思索,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从优美而来的忧伤荡漾着绵邈的韵味,令人回味不尽。

张若虚和刘希夷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的进展,如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歌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

吴中四士 指初唐时期的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他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古属吴郡,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七言歌行 是七言古诗与骈赋相互渗透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一些影响。以五、七言为主而夹杂少量三言的体式,具有一种流动感,骈赋中间的蝉联句式,往往能使全篇的气势为之一振。到初唐时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出现,标志着这种体裁正式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