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安在线

铜陵转型发展迈大步(百县百村百人铜陵郊区)(1)

鹞石山掩映下的周潭镇凤凰村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初冬时节,铜陵市郊区周潭镇凤凰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同志踏着绵绵细雨,将一张红彤彤、“沉甸甸”的《脱贫光荣证》正式发到了二房组的汪思雨(化名)手中,接过证书的手冻得通红,但她的心却开始温暖了起来。而这一张证书的发放也标志着凤凰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脱贫攻坚收官战取得了决定性战果。

凤凰村位于长江之滨,地处周潭镇东部,背倚踔厉欲发的鹞石山,直面烟波浩渺的枫沙湖,林茂水美,风景怡人。全村4个自然庄19个村民组共789户2630人。2016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1户277人,贫困发生率10.5﹪,村集体收入仅5000元。

近年来,凤凰村以脱贫攻坚为工作的总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党建、兴产业、整村貌、促增收,走出了一条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增强发展能力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凤凰村实现整村出列;2020年,为增加唯一未脱贫户的收入,该村制定了专项方案,成立包保专班,并为其开发一个公益岗位,确保其如期脱贫。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22万余元。2020年,该村被命名为“第八届铜陵市文明村”。

凤凰村充分发挥城乡联合党委、村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紧瞄精准、落实精细、汇聚合力、尽锐出战。全面落实产业、健康、教育、就业、金融、兜底、住房安全等政策,充分发挥各项扶贫政策的减贫带贫作用,5年来共落实到户资金735.84万元。

产业种植 结出扶贫甜果

要想脱贫脱的好,发展产业少不了。该村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克服交通设施落后、没有技术支持等障碍,吸取经验教训,重点突出集体经营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经多地考察、多方论证,决定从山东引进网纹瓜种植项目,种植和田间管理均由村两委人员分工负责,生产过程中着重吸纳本村村民务工,其中贫困户务工5人。2019年,项目收入9万元,其中贫困户收益分红共1.62万元,2020年销售收入36.8万元,净收益11.2万元。助村脱贫的希望之花在25亩瓜田里盛然绽放。

在积累了网纹瓜种植经验的基础上,该村着力打造“鹞石山”瓜果产业园。利用支持集体经济发展20万专项资金,新上15亩1年生大樱桃种植项目,三年后开花结果。11月底,再利用市、区组织部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部分资金,种植2亩5年生名贵大樱桃(车厘子)60株,预计2021年中旬即可挂果采收。该村意图通过这种长短期结合的引进培育形式,有效形成村集体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可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铜陵转型发展迈大步(百县百村百人铜陵郊区)(2)

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两委人员包装网纹瓜(章钿/摄)

建设基础设施 文明村容村貌

“要想富、先修路”是凤凰村的真实写照,5年来,修建村庄道路5公里、兴修农田水利项目12处,所有村民组均通硬化路、实现网络村村通。村民万师傅告诉记者,自家门口的这条路修好后,家里发生了很多的大变化,“以前都是泥巴路,一下雨就不能走,现在你看到了,水泥路宽敞又干净,现在我经常把自家种的蔬菜挑出去卖,也能增加收入。”万师傅乐呵呵的说道。

路通了,村民走得顺畅了,心定了,生活更加幸福了。该村不短视、不糊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座座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体育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广场、留守儿童之家大楼的建成,支持建设了周潭镇第二幼儿园,实施农村改厕225户等项目,极大的完善村民们的基本民生保障,群众生活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减贫带贫促增收 衔接乡村振兴

该村通过发挥村内合作社组织的减贫带贫作用,充分吸纳贫困人口本地就业。村内有金凤凰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等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9个,覆盖翠冠梨、黄桃及基围虾、乌鸡、老鹅等种养殖项目,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人脉资源,帮助各带贫主体申报扶贫产品,促进消费扶贫。仅2020年度,便帮助各扶贫主体销售产品超过10万元。

铜陵转型发展迈大步(百县百村百人铜陵郊区)(3)

金凤凰生态农业公司的果树、乌鸡立体种养殖项目

目前,凤凰村依托帮扶单位铜陵学院、郊区文旅局的学科、资源优势,结合周潭镇总体规划调整,启动编制《周潭镇凤凰村总体规划》,为凤凰村乡村振兴规划产业定位、发展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谋划2020—2023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安排。

攻坚恒聚力,“凤凰”正腾飞。5年的脱贫攻坚战为凤凰村积聚了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强大力量,“凤凰”腾飞,指日可待。(毛振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