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斌英姐(武斌银娟妹妹)(1)

银娟妹妹

武斌英姐(武斌银娟妹妹)(2)

由于极度不愿意在晋普山煤矿生活,我就回到了程樊村,开始了一段极其寂寞的生活。

程樊村处在峨嵋岭的西缘的一处洼地,再向西几公里,就是峨嵋岭下的黄河。如若碰到大雨连绵的季节,必然殃及到这个村庄,“冲王显,捎程樊,孙吉陆里捞椽板”,当地这个顺口溜式的歌谣说得就是王显和程樊村。孙吉村正处在这一水路的出口,孙吉人趁着发洪水之际,“捞椽板”之类发财就是轻而易举的了。1985年的夏季,记得村上就遭遇了洪水,水位漫过了许多家的炕沿,倒了许多院墙,不知道孙吉村人是否捞到王显和程樊村冲来的“椽板”?程樊村就处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穷苦在我来到这个村庄后依然延续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也才几年,田野中依旧弥漫着黄土浓厚的味道,在夏季里散发着干热的气息。村民们忙忙碌碌,但依旧住在黄土建起来的房子,砖瓦房极少见,好在房子上面还是铺着一排瓦。这就是黄河岸边农村那时的状况,一村相似一村。

我和银娟妹妹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只是我周末从学校回来才能见面,她也在村里的小学上学。我不喜欢说话,所以我们交流的很少。后来她又到孙吉初中上学,我却到临晋中学补习,我的理想在更远的外面。我们的距离总在延伸,只是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才把我们拉回到程樊村村东破旧的土屋。即便如此,我也很少说话,总想把心中的话留给未来。银娟妹妹也只是羞涩地喊着我哥哥,我也只是“陌生”地应承着,声音极小极小。我们能进行畅快交流,已经是我走进了大学的校门,是我已经在远离黄土高原的异乡学习了。但那时的她已经辍学,开始在家乡的土地上打工了,弟弟也已经在孙吉初中读书了。

当然银娟妹妹的辍学与我走入大学校门有关。虽然晋南农村的父老乡亲已经生活相对富裕了,但供养一个大学生还是相当困难的。我的大学生活是银娟妹妹的辍学和弟弟后来也辍学换来的,她是为我这个兄长让道的——母亲和继父在田地里辛苦的劳动,却换不来我们一起读书的费用。我听说银娟妹妹学习也是特别好,是班上的前几名。我可以想象,她当时离开学校是多么痛心和不忍!但对于她又是多么地无可奈何!对于此,作为哥哥的我也是无能为力。她和村上的姐妹一样,帮扶父母在地里劳作。我的无能为力其实是我自私的体现,我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就不管不顾离开黄土地,离开留给我伤心的黄土地。我没有考虑离开黄土地的是否正确,自私地对母亲说留在黄土地上是不合适的;再一点我欢喜地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却完全没有考虑到银娟妹妹。如果那时我能关心一下家里的情况,能关心下银娟妹妹的学习,那时选择走进大学校门我肯定会犹豫。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但足以让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自责,足以让我心灵得到洗涤。

在我大学毕业后,本来可以帮衬已经出嫁的妹妹。当继父拉下脸面向我说的时候,我总害怕违法单位纪律而婉言谢绝。这可能也是我“死板”的地方,就这样拒绝了这种亲情,那好不容易承接来的亲情,就这样被我抛在脑后了。

前几年,继父去世了,母亲随着我来到成都,我感觉到和银娟妹妹那点亲情,似乎更加“淡漠”了。但我带着全家回老家的那一年,孩子的姑姑——银娟妹妹陪着女儿在家门口堆雪人的一幕,让我感到了亲情的无价。现在每次回家,她也从北京回来与我们相见,似乎我们一起共同呼唤着那心底的没有血缘的亲情。我们不同时间到继父的坟前烧纸钱祭奠,成为我们跨越时空相互交流的默契。

那个原来母亲和继父辛苦了多年的庭院,因为我的远离、银娟妹妹的出嫁和弟弟不愿意在家呆的现状,现在也变得异常萧索。那三间土房漏雨了,院墙也塌了,虽然有本家大伯大妈的照看,但依然掩饰不住萧瑟的景象。银娟妹妹嫁到外村,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经营,没有时间让这个院落生机勃勃,当然主要是我们不在家的原因。

感谢银娟妹妹为我求学做出的牺牲,感谢银娟妹妹让我在痛苦的时候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真对不起银娟妹妹,我为了学习和工作淡忘了这种亲情,如今我已经懂得,这种亲情是我们前世修来的兄妹情。

2017年7月24日写于成都家中

2017年7月25日修改

武斌英姐(武斌银娟妹妹)(3)

【作者简介】武斌,1971年9月出生,男,汉族,山西临猗人,1996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高级工程师,理学博士。

武斌英姐(武斌银娟妹妹)(4)

审校:许 静

图片:网 络

责编:齐 速

中国广东-中山文苑微信公众号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