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就是这样,做错事的时候只会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责怪自己。

2、善解人意和宽恕他人,需要有修养自制的功夫

把握人际交往的50个细节(把握人际关系的关键)(1)

美国鼎鼎有名的黑社会头子,后来在芝加哥被处决的阿尔·卡庞说:“我把一生当中最好的岁月用来为别人带来快乐。让大家有个好时光。可是我得到的却只是辱骂,这就是我变成亡命之徒的原因。”卡庞不曾自责过,事实上他自认为造福人民——只是社会误解他,不接受他而已。达奇·舒兹的情形也是一样,他是恶名昭彰的“纽约之鼠”,后来因江湖恩怨被歹徒杀死。他生前接受报社记者访问时,也自认为造福群众。

纽约新监狱担任过好几年典狱长的路易·罗斯就关于罪犯不曾自责的问题通过几次信,他表示:牢里的犯人很少自认为是坏蛋。他们和你一样,都是人,都会为自己辩解。他们告诉你,为什么要打破保险箱,为什么要开枪杀人。大多数人都能为自己的动机提出理由,不管有理无理,总要为自己破坏社会的行为辩解一番。因此,他们的结论是:他们根本不应该被关进牢里。

假如阿尔·卡庞这帮歹徒,以及许多关在监狱里的亡命男女,他们从不为自己的行为自责过,我们又如何强求日常所见的一般人?

把握人际交往的50个细节(把握人际关系的关键)(2)

心理学家史金诺经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因好行为受到奖赏的动物,其学习速度快,持续力也更久;因坏行为而受处罚的动物,则不论速度或持续力都比较差。研究显示,这个原则用在人身上也有同样的结果。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只会招致愤恨。

另一位心理学家汉斯·希尔也说:“更多的证据显示,我们都害怕受人指责。”因批评而引起的羞愤,常常使雇员、亲人和朋友的情绪大为低落,并且对应该矫正的事实状况,也没有一点好处。

年轻时的林肯特别喜欢批评他人。林肯喜欢批评人吗?不错。他住在印第安纳州湾谷的时候,年纪尚轻,不仅喜欢评论是非,还写信写诗讽刺别人。他常把写好的信丢在乡间路上使当事人很容易发现。

1842年秋天,林肯写文章讽刺北位自视甚高的政客詹姆士·席尔斯,并在《春田日报》上发表了一封匿名信嘲弄席尔斯,全镇哄然引为笑料。自负而敏感的席尔斯当然愤怒不已终于查出写信的人,他跃马追踪林肯,下战书要求决斗,林肯本不喜欢决斗,但迫于情势和为了维持荣誉,只好接受挑战。他有选择武器的权利,由于手臂长,他选择了骑兵的腰刀,并且向一位西点军校毕业生学习了剑术。到了约定日期,林肯和席尔斯在密西西比河岸碰面,准备一决生死。幸好在最后一刻有人阻止他们,才终止了决斗。

把握人际交往的50个细节(把握人际关系的关键)(3)

这是林肯终生最惊心动魄的一桩事,也让他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的艺术。从此以后,他不再写信骂人,也不再任意嘲弄人了。也正是从那时起,他不再为任何事指责任何人。

记住:“如要采蜜,不可弄翻蜂巢。”让我们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用责骂的方式吧!让我们尽量设身处地地去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比批评责怪还要有益、有趣得多,而且让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