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旁、屋顶上、天桥下……在杭州,一批运动场馆“嵌入”市民生活圈,城市空间的“边角余料”正成为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

9月27日,在京杭大运河东岸,三三两两的市民抱着篮球,走进杭州上城区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练空竹的居民说,早些年这里还是一块荒芜的水泥地,如今这里成了有标准篮球半场、乒乓球桌和健身器材的体育公园,想动起来很方便。“晚上很热闹,打球的看球的全坐满了。

打造多元活力空间(在家门口轻松动起来)(1)

上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姚忠平介绍,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是区体育局、街道社区联合第三方企业共同探索全面健身管理新模式,打造的多功能共富体育公园。为了更好提高场地使用率、群众便利度,平衡资金为降低主管部门管理负担,由第三方垫资对场地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并负责球场的运营管理。

附近小区比较密集,但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这块场地处于几个小区的中心位置,本着丰富老百姓健身活动的初衷,上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彭埠街道、章家坝社区决定将这块区域做成嵌入式运动场地。”姚忠平说。规划公示之后,有不少市民通过市民热线和其他途径反映,建议建篮球场。民有所呼,相关单位立即开展实地考察,反复论证后决定采纳市民的意见,联合“柒号主场”将这片运河边的绿化带,翻新成一块涵盖4个标准篮球半场的多功能共富体育公园。

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离云河西园小区最近的一幢居民楼,相距不到100米。篮球场上人声鼎沸,会不会扰民呢?柒号主场负责人汪磊介绍,晚上九点,球场的智能系统会自动关闭灯光,场地运营八个月以来,一切运营正常。

艮山运河柒号共富球场总投资五十余万元,除了智能灯光设备,球场还有智能门禁、环境传感器、数据大屏、智能零售等设备。数据大屏上,涵盖了进场人数、气温、空气湿度、光线亮度等数据。男女比例以及年龄比例也被统计在内。“每位球手进入球场前,都需要在柒号主场的手机小程序内实名注册。我们通过大数据,统计每个阶段的运动人次以及男女比例,分析统计运动时长以及使用频率,更好的发挥嵌入式体育场地的作用。”汪磊说,围绕“共富”理念,球场采取“低免结合的运营模式”。每天16:00之前,场地都是免费向市民开放,16:00后,单次价格15元,月卡是49元,平均每天仅一元多,这样的运营更有利于居民来参与运动。此外,每次来运动会有积分,到达一定量可以抵扣饮品或者运动装备。

打造多元活力空间(在家门口轻松动起来)(2)

在杭州九沙大道东城文体公园,同样搭载智能出入系统,三片标准半场。九堡街道文体站负责人杨建龙介绍,整个公园占地6300亩,包括篮球场、门球场、多功能场地等,辖区内篮球氛围非常好,九堡街道篮球联赛也已经举办了十五年,通过数据也可以看出,来打球的人流量在杭州也是名列前茅。

据了解,2019年,街道联合“柒号主场”,由第三方进行整体管理,既减少了人力成本,管理也更为规范,每隔一个月,都有专人来进行场地维护。2022年,“柒号主场”出资对篮球场进行了第二次翻新,九月刚投入使用。刚好在打球赛的张广生说:“上午来打球的都是60岁、70岁的,对我们年纪大的人来说,在家门口就有可以活动的场地,设施条件都很好。

打造多元活力空间(在家门口轻松动起来)(3)

截至目前,杭州市在充分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建设完成“三大球”“三小球”以及门球等7类场地1440片,共计46.7万平方米。这些场地将把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标准和目标追求,进行“低免开放”。2022年底前,杭州全市还将增加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287片,共计12.5万平方米。

监制:郭必文

审核:汤怡虹

体坛报记者:陈素琴 潘笑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