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责任编辑,从去年年底至今,我没有获得任何一个新的CIP(书号)。疫情肆虐,居家办公使我获得CIP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经线上工作软件提醒,特殊时期想要获得CIP,需要五次审批。我目前在清理遗留选题,暂时不想触发新任务。

关于CIP(书号申请),目前我个人有几点判断:

第一,来自新大陆北边的选题依旧需谨慎对待;

第二,虽然CIP申请系统已经重新开放,但我觉得今年的可用资源应该是更少了;

第三,与疫情相关的选题申请CIP或可加急。

以上三点信息量都不大,关于CIP,最近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广东科技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的编发过程,这应该是近期关于疫情的图书中最早与读者见面的一本。

传说,1月22日上午这本书还没有CIP,当时正在加急申请,而当时出版社准备当晚下印,第二天派发。现实中,据广东科技出版社统计,“图书于1月23日上午与广大读者见面。截止1月24日发货合计17万册”(详情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全国首发》https://mp.weixin.qq.com/s/zUVJ_Cr8Az0MJNuY40YeFg)

书号申请需要多久(我对申请书号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1)

在我的观念中,中国版本图书馆是一部机器,通常情况下,它都匀速、稳定地运转着,按照既定计划适时掉落CIP;然而1月22日那天,它加速运转了,虽然申请加急的情况时有发生,但这应该是近期它转速最快的一次,特殊时期更新了我对这台成熟的机器的认识。

春寒料峭,冻杀年少。我将从业至今申请CIP的经验写成这篇文章,祝各位需要申领书号的编辑新年好运。

书号申请需要多久(我对申请书号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2)

“今年还要申请CIP的书赶紧把申请单交给总编室,系统要关了!”

2019年12月20日,CIP申请系统关闭,版权页上CIP数据中“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aaaa)第xxxxxx号的“aaaa”处将不再有写着“2019”的数据产生。

书号申请需要多久(我对申请书号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3)

作为一名在出版社工作的责任编辑,每年年底,是我为数不多的不用操心CIP的日子。

是的,作为一名责任编辑,我每天操心的事无数,糟心的事自然也无数,在这些事情里,与CIP有关的永不缺席。

“你来一趟,你们这本书的CIP有问题。”我最怕总编室老师说这句话。

“这本书赶紧申请CIP!”领导说这句话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我这本书的流程慢了。

“这本书的CIP什么时候能下来?”合作方问我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CIP什么时候能下来大概是个玄学问题。

“你们这本书的CIP下来了。”总编室老师我爱您!

“你们这本书的CIP可能下不来了。”我真诚地希望总编室老师永远不要对我说这句话,我也希望我永远不需要把这句话转达给任何作者或合作方。

01

CIP是什么?CIP是英文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的缩写,即“图书在版编目“。由中国版本图书馆下发,是几行保存在.txt文本文件格式里的文字,它和一个条码一起组成一种叫“书号”的东西。

CIP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它是在中国内地合法发行的出版物的身份证明。CIP很难获得吗?很难——想象一下,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申请、更新、补办身份证,容易吗?不容易;同样的,为一本书申请、修订CIP也不容易。

CIP和责任编辑有什么关系?不管是本版书还是合作书,责任编辑都是这本书的父母,那么不管是亲骨肉还是收养的孩子,父母给孩子上户口、领孩子办身份证绝对天经地义。

书号申请需要多久(我对申请书号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4)

如何快速获得CIP?责任编辑想得到CIP要走规定流程、做规定动作,即便是走加急,也快不了多少;我对于“快速”的定义是“不搁置、不退回、不修订”。

这个关于“快速”的定义看似要求不高,但是在经历过几次反复和合作方修改CIP申请单、被总编室老师退回CIP申请单、即将把出片文件交给印厂时才发现CIP数据有误的事件后,我发现,想要每个CIP都能顺顺利利地到我手里并最终放到版权页上,期间不搁置、不退回、不修改,实在是太难了!

02

那么责任编辑如何才能快速获得CIP?

个人经验是,第一,申请前考虑好,究竟要不要申请,不要给自己挖坑。

听起来像废话,如果一本书都走到要申请CIP这一步了,那至少选题过了、合同签了,说不定三审三校都开始了。但我还是想说,想好再申。

走到这一步,责任编辑要进行一下审查和自我审查。

举个例子,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新版《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这个新“办法”出来后,我所在的编辑部理了理手里的选题,发现有的选题虽然已经通过了,但没必要再申请CIP了;有的选题本来已经不打算做了,现在反而可以继续推进。

补充一句,这个“办法”不影响申请CIP,但有的选题即使能申请到CIP,后续流程也很难走完,或者要走很长时间。所以从效率角度来说,不如不申,不要浪费书号。

再举个例子,老编辑都知道,在特定时期,新闻出版署对于某些国家、某些类别的选题的把控是较为严格的。所以申请这类选题前需要做足功课,可以咨询编室主任或经验丰富的总编室老师,他们大抵都能给出个判断。或者就尽量不申,申了要么就是漫长的等待,等来的还可能是过不了,不要给自己挖坑。

第二,认认真真写好、填好、检查好CIP申请单和图书简介,不要给自己自己挖坑 1。

第二点可操作性就很强了,一定要认真对待每本书的CIP申请单和图书简介。先说CIP申请单,它不仅仅关系到CIP申请,在整个出版流程中,它都可能成为责任编辑的重要参考资料。

比如说,一个责编正在审版权页,千字数拿不准,打开CIP申请单——以CIP申请单为准;

再比如说,书要付印了,一个责编正在填出版通知单,印张数忘记了,打开CIP申请单——以CIP申请单为准。

当然作为责编,如果自己手里的书的千字数和印张都记不住,也是有点说不过去;但像我这种既要做本版书,又要做合作书,动不动手里同时跟进好几个选题,还动不动就要给我连实体书都没见过的合作书走加印流程的责编,CIP申请单真的很有用。

CIP申请单至少要包括如下基本信息:书名、丛书名、作者(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其他作者)、著作方式(著、绘、译、编、编著,等等)、印张、开本、千字数、定价、版次、印次,等等。

简而言之,翻开一本书,版权页上有的信息,CIP申请单上至少都有[此处建议大家翻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图书编辑校对使用手册》(第四版)的第530页,读到第535页就可以了]。

书号申请需要多久(我对申请书号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5)

作者: 黎洪波 / 利来友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6-9

如果是本版书,这些信息都会由责任编辑跟作者、印制、排版、发行等人员和部门在报选题、估计成本、确定版式等流程的操作过程中定下来,虽然这期间困难重重,但责任编辑能做到对每个信息都心中有数。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是合作书。

我郑重声明,我在此不针对任何一家图书公司的任何一位编辑,我知道大家都非常不容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获得CIP这个步骤上,我总是免不了和合作方磕磕碰碰。

磕碰多了,我也总结出一些经验,我想会出现磕碰的原因在于出版社和民营图书公司信息不对等、关注点不同。

如果申请CIP是一场考试,我接触的民营图书公司常常表现得像那种足够聪明但考不好的学生——选题新颖有趣、书稿质量上乘、营销博人眼球,偏偏交过来的CIP申请单让人一言难尽,这就是典型的没背好重点,背的不考,考的不会——

“页数除以开本等于印张,您这个印张算错了。我给您改了,下次一定要注意。”

“根据您发过来的样张看,CIP申请单里的版面字数肯定算得不对,千字数不可能这么少,我手里还没有稿子,您再算一下吧。”

“我看您填的版印次是下个月,下个月就要出版?这个月都到月末了,CIP估计下不来,要不您再考虑考虑?”

“您这书怎么定价这么高?是有什么特殊工艺吗?”

如果我每天可以少说几句这样的话,我真的能多看几页稿子。

03

印张怎么算,请大家牢记公式,页数除以开本等于印张,这个公式是可以变形的,页数除以印张等于开本,印张乘以开本等于页数,甚至,只知道版面字数和开本,也是可以估算出印张的。

我曾经和一位合作方编辑你来我往沟通印张数长达半个小时,对话犹如鬼打墙,哪跟哪都不挨着,就是因为对方不知道页数除以开本等于印张,完全是在想象中算印张。

书号申请需要多久(我对申请书号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6)

版面字数怎么算,以图片为主的书版面字数怎么算,外文书版面字数怎么算,请大家去看这篇文章《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流程及要点》——对,经历一次质检你就全会了。

出版时间请一定考虑好,比如说,九月以后,京津冀地区的印厂随时可能因为雾霾、节日、会议等种种原因停工,书可能出不来,清稿了以后狂换印厂的事情我也见过。

再比如说,出版社经常开会,初审、复审、终审可能同时开会,也可能轮流开会,还可能他们之间谁也见不着谁,这样出版进度肯定会耽误,申请CIP的时候在出版时间方面给自己多留点余地没什么不好。

至于定价,合作书的定价,如果出版社不管发行那责编可能也就不管定价了,但太离谱的还是要提前和责编解释一下,24开、2个印张的书定价128块钱这种情况,大家肯定都很好奇是怎么回事对不对。

合作方将CIP申请单交给我后,我会检查一下再交给总编室,上述这些都属于小问题,一般和合作方确认一下就能随手改了。但有一种是必须要和合作方沟通的,就是给书“下定义”

总编室申请CIP时,除了提交CIP申请单上的信息,还要填写图书简介,中国版本图书馆会据此判断图书类别,给图书确定检索主题词和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即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文献进行分类所得的编号,比如说,K类是历史、地理,商务印书馆2012年出版的冯棠译本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的CIP数据中的中图分类号是K565.41,在欧洲历史这一类。

书号申请需要多久(我对申请书号这件事有了新的认识)(7)

我社的规矩是不将三审单交给总编室不能申请CIP,申请CIP时总编室会提交给CIP中心,CIP中心的老师会根据图书简介给书分检索主题词和中图分类号。

可是总有因为图书简介写错或者写不清楚,而导致检索词和中图分类号与预期不同的情况发生。

如果是本版书,写选题表和初审记录时,我第一句一定是给这本书“下定义”,说白了就是用一句尽量短的话概括这本书的内容、特点、读者定位等。

比如“本书是一本适合3到6岁儿童阅读的绘本故事书”,比如“本书是一本涵盖了诗人xxx于aaaa至bbbb年间诗歌作品的当代诗歌作品集”,比如“本书是一本能够辅助中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辅导书”。

总之,用最经济的方法让完全不了解这本书的人能够依据这句定义给图书分类。

然而,合作方交过来的选题表和三审单,这一句要么没有,要么写不清楚,遇到这种情况,能改的我会直接动手改选题表或三审单,但如果我实在看不懂这本书讲了什么——对,我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要申请CIP了我还没见过书稿,甚至没见过样张的情况,这样只能把简介退回给合作方重新写

然而即便如此反复修改,申请CIP的时候,检索词和中图分类号这部分还是可能出问题。

我做过的合作书里就有因为定义写不清楚,而使总编室老师在申请CIP时遇到困难,反复打电话找我确认,我又只能反复和合作方编辑确认的;

或者是CIP申请过程中,中国版本图书馆不知道该怎么分类,找总编室老师,总编室老师找回我,我又找回合作方编辑的;

或者是好不容易CIP下来了,给合作方编辑确认时发现检索词或中图分类号不合适,又要修改的。对,都不是修改书名、作者、版印次这种常见问题,是修改检索词或者中图分类号、改检索词或者分类号,太难了。

原则上是可以改的,但实际上没人会给改的,大家因为这种事情耽误时间、降低工作效率,还互生嫌隙,真的太不值得了。

04

综上所述,责任编辑如何快速获得CIP,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给自己挖坑,做本版书兢兢业业一点,做合作书就尽量心平气和地尽快教会和自己对接的合作方编辑怎么填CIP申请单、怎么写图书简介。

每天在字里行间爬行,入行以来也见了一些坑了,也跳了一些坑了,也渐渐学着见到坑绕着走了,这篇文章列举了这么多坑,是希望大家能一起避开,眼看着谁要掉下去了,喊一声、拉一把。

CIP申请系统已经开放了,新的一年,祝各位责任编辑都能快速获得C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