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庞统提到刘备上中下三计?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庞统提到刘备上中下三计(读三国)

庞统提到刘备上中下三计

《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中,刘备为避蔡瑁、张允所害,从襄阳西门马跃檀溪后,遇到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向其推荐“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龙,即卧龙,诸葛亮。凤雏,即庞统,庞士元。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之后,在《三国演义》中几乎被神化了的人物,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状诸葛之智,近似于妖。”那么庞统这个“奇才”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虽有隐士水镜先生高誉,就连诸葛亮在刘备面前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那么才学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的庞统,前后被举荐到孙权、刘备面前,但为什么都遭受冷遇呢?原因无他,主要是有才无貌,甚至近似于貌寝,故不用之和小用之。说庞统的相貌,咱们还是先看看孙权器重欣赏的大都督周瑜、刘备比之若鱼的诸葛亮的相貌吧。“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这是书中周瑜出场的描写,简直是风流倜傥,帅得不要不要的。人都有个先入为主的定见,所以当周瑜病死之后,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孙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加之庞统疏狂轻人,还贬低孙权的“心上人”周瑜,这样孙权“心中愈不乐”,于是对庞统说:“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庞统只得长叹一声而出。当鲁肃问孙权不用庞统的原因,并指出赤壁大战庞统献连环计成为第一功时,孙权却说:“狂士也,用之何益!”“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人之功也,吾誓不用也。”长得丑本不是你的错,丑就丑罢了,你还“狂”,那你就有多远走多远了。再看被刘备拜为军师的诸葛亮的相貌。“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又是一个高级别的大帅哥,还“飘然若神仙”,本事还大大的。一出山就火烧博望,火烧新野,两把火烧得曹军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哭爹叫娘;借东风,取襄阳,占荆州,弹指一挥间,轻松搞掂,让刘备有“家”可居。那刘备眼中的庞统如何?书中只有两句话:“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刘备和孙权都是外貌协会的,典型的外貌控。孔明和周瑜要貌有貌,要才有才,养眼又养心。可你庞统倒好,貌陋也就罢了,还狂放不羁。不过刘备比孙权留些情面些,多少还让庞统做了一名耒阳县令。后来终于见证了庞统的奇迹一一耒阳百日积案半日断清,最终被刘备拜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可不幸的是,庞统在随刘备征四川时,骑了刘备的的卢马,在落凤坡被敌军乱箭射死,英年早逝,雄才得不到施展,岂不惜哉?由此看来,古人也好,今人也罢,还是对人的外貌有所倚重的。如果你有貌又有才,那就如虎添翼,事业直上,官运亨通。庞统就是因为貌寝,两次求职的尴尬,让后人为之唏嘘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