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睛保护耳朵,这是一个听书公众号的广告语用手机听书,真是老眼昏花一族的福音以往老觉得自己天生的好视力,无论是躺着歪着还是在幽暗或明亮的光线下阅读都无妨,但随着年岁增长,再看见那些比砖头厚的书籍和密匝匝的文字,心里就犯怵眼睛也露出怯意,再想像书虫子似的长时间钻在故纸堆里玩味却不能够了,干涩酸胀的眼睛已失去了昔日的神采那就开启用耳朵代替眼睛阅读的模式吧,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听觉阅读?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听觉阅读(用耳朵阅读)

听觉阅读

用眼睛保护耳朵,这是一个听书公众号的广告语。用手机听书,真是老眼昏花一族的福音。以往老觉得自己天生的好视力,无论是躺着歪着还是在幽暗或明亮的光线下阅读都无妨,但随着年岁增长,再看见那些比砖头厚的书籍和密匝匝的文字,心里就犯怵眼睛也露出怯意,再想像书虫子似的长时间钻在故纸堆里玩味却不能够了,干涩酸胀的眼睛已失去了昔日的神采。那就开启用耳朵代替眼睛阅读的模式吧。

最早听书的记忆来自少年时代。那时候电视尚未普及,家里能有个收音机就是全家人的精神寄托。大人听戏听新闻听天气预报,孩子们最爱听的是每天中午的评书或小说联播。我家的那台十二英寸大的绿色收音机是父亲托部队上的人买回来的,像个宝贝似的被母亲供奉在朱漆板柜的正中央,上面还苫了一方白色绣花的布。每当晌午放学时,一群孩子像野马似的一口气奔回家,为的是不错过刘兰芳播的《岳飞传》《杨家将》。只要评书一开讲,吵闹的孩子说话的大人就都敛了声气,端着碗或蹲或坐或倚门而站,全都竖起耳朵走进了说书人的世界,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为了听得真切,收音机的音量总是调到最大,家里没收音机的大人孩子就端了饭碗,凑到邻居家里蹭广播听,有时听得入迷竟大张着嘴忘了吃饭。刘兰芳说书的口技能耐真是无人能敌,不只评书烂熟于胸,书中各类角色的性格都揣摩透了,演播的声气儿饱满生动,特别有表现力。听完书去上学,路上全谝的是评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命运,那种趣味劲头儿,是少年探索世界的伊始,是文学启蒙的激情。随着影视文化的崛起,听广播剧听小说联播的热潮渐渐退隐。可短短十多年过后,在互联网全覆盖的信息化时代,听书又成了一种简约时尚的生活方式。

人到中年,越来越喜欢在独处中沉淀或丰盈自我,听书就是一种高质量的独处,是我在这泼烦拘束的日子里最有趣味的修行。听书的机缘来自一位画家朋友的举荐。他一个人在画室临摹作品或写字时,就喜欢听音乐或百家讲坛什么的,既不耽误手中的活儿,又丰富了学识提升了审美能力。他曾对我说,你喜欢读《红楼梦》,不妨听听蒋勋先生的《细说红楼梦》,很有味儿的一种解读。爱屋及乌的我迫不及待地分享了朋友发给我的链接,一下子就迷上了这种特享受的精神盛筵。听蒋勋先生讲红楼,不只是每天能从烟火气的世俗中超拔出来,来到贵族的大观园的青春王国里漫游,和每个小儿女一起笑一起愁,更能从小说描绘的世态人情中洞察现世人生的样貌,领悟人性的丰富多样,是一种很好的精神成长。

现在很多网络媒体有了听书专栏,只要想听,只需动动手指,那么多优秀的演播家的声音就会引领我们穿越时空,在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中随心所欲地游历。这时手机就像是一个魔法神奇的浩瀚星空,每个智慧的星星都藏着人类最丰富的情感密码。我喜欢在晚上放学后的操场上漫步,一边听书一边锻炼,月色星辉,风唱虫吟,都是我听书的背景音乐,我沉浸在书中风景的变化人物的悲欢中,心潮起起伏伏,心境时而幽微时而开阔,时常为书中的某个句子着迷,时常掩嘴发笑,有时会为心高命薄的人物的命运牵肠挂肚。日常中如果有一举两得的事,那就是一边劳作,一边听书。在果园里锄草、间果、施肥、剪枝时,把手机揣在口袋里或挂在树枝上,一边听小说,一边做活儿,既不觉得单调乏味,身体也不觉得困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利用琐碎时间来充实自我。做饭做家务的时候,我也会兜里揣着手机,听得入情入境了,偶尔会停下和面的手或拖地的脚步,发一会儿呆,在为书中人物的遭遇流泪气噎喉哽时,“天地多少有情事,世间多少无奈人”的悲悯情怀就在心头涌起。

在无限定的可能性里创造出理想生活的人是可敬的,在限定的生活里创造出各种趣味的人是可爱的。在今年因疫情困守宅家的日子里,我一个人在清早或夜晚田间小路上散步时,不受干扰地听完了像《静静的顿河》这样以诗性语言再现异域风情广阔画面的诺奖巨著。如果有一天不听书,不和书中的人物密切接触,就若有所失浑身不自在。雄阔又不失妩媚的顿河草原风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顿河风土人情,生活在那里的有着草一样旺盛的原始生命力的哥萨克男人女人们,以及对土地的眷恋,对爱情的忠贞,对前途的迷茫和追寻,那种狂热盲目、坚忍执着的人性冲突以及战争的残忍、对人性的毁灭,都对我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滞缓的日子里,享受着这样的听觉盛筵,俗世间的一切纷扰苦痛都让我心不在焉、进而懒得计较,终于原谅。

用耳朵阅读,在独处幽居之时最可怡情,亦可增智。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