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会有很多同学搞不清楚关于国企编制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
编制是什么?
编制指公司或部门为了完成未来或过去的任务而确定的公司或部门的人员数量的配置,其对人员的实际配置工作产生指导和约束作用。
广义的编制是指各种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结构和职务配置;狭义的编制即人员编制,是指为完成组织的功能,经过被授权的机关或部门批准的机关或单位内部人员的定额、人员结构比例及对职位(岗位)的分配。
企业编制是什么?
既然涉及到编制,这个企业编制,不是说一般的企业员工。所谓企业编制,应该是在事业或者行政单位,但却是体制外的人员。就是俗话说的编外人员。这个说法应该是特指的。或者说是事业编制中自收自支的那一类。也被称作企业编制。
而现在的国有私营企业的员工,广义上也可以算是企业编制。但一般都不这么说。所以以下讨论的都是狭义的"企业编制"。不过也听说有的地方也有所谓的"企业编制",说是裁员不会被先裁掉。
国企编制还存在吗?“编制”本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因为在那个时代,每个单位的人事调配都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员工数量不能“超编”,也就是所谓“计划”。那个年代的国企编制,狭义其实就是指“全民所有制编制”,广义来说,也将“集体所有制编制”纳入。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国企也进行了大规模改革,破产的破产,重组的重组,股份制化的股份制化,大部分都去掉编制这个观念了,更不用说还有在这个时期后新成立的国企。这些国企出生的时候就没在老时代,自然用的是新时代那一套。
归根结底,市场经济下,单位招工用人也是“市场”的,用多少人,不需要看“计划”行事。自然也就没了“编制”这种概念。但需要指出的是,“编制”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所谓“正式员工”这个概念。
-
一般来说,和单位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叫“正式工”
-
还有一部分和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的,那就叫“派遣工”或者“非正式工”了,有时我们也叫它“合同工”,但严格来说却是不准确的,因为不管是哪类员工,都需要签订合同,都是“合同工”。
但也有一些国企不是这样,尤其是一些年代较为久远的老牌国企。比如:
-
在电力系统,如国家电网,就依然有“全民编制”“集体编制”的分类,分别和电网本身以及电网下属集体三产企业签约,这当然是来源于旧时代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划分。
-
在石油系统,如中石油,“正式员工”也有一个“在册员工”的俗称,“在册”意思就是“在编人员花名册”,而另一类同样和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却要叫成“市场化用工”,显然,后者的地位更低些。
-
在烟草系统,主要是烟草商业系统,只有省招员工才是“在册员工”,而地市一级招录的,同样也是和当地烟草公司签订合同,但却不是“在册员工”,只能俗称“合同工”。这种情形下,只能说前者才是有“编制”的。
国企编制与事业编的区别
1、经费来源不一样:行政编制,国家财政全额负担;事业单位按不同的种类,由国家财政或全部或部分或一点不负担;企业编制理论上不管国家财政什么事。
2、待遇、地位不一样:这点在很多地方都有体现,一般来说,在体制内的行政或事业单位中,行政编制地位最高、待遇最好,这里所说的待遇包括工资、福利、升迁机会。
而三者的稀缺程度也是依次递减,行政编制最少、最稀缺,事业编制多。这两种编制很占资源。所以国家严格限制其数量。但事情有需要那么多人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