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浪博客

作者 /李强

霸王别姬最经典片段评论(从声音角度解析霸王别姬如何成为一部经典)(1)

引言:《霸王别姬》作为深受外国影评人和中国观众欢迎的一部影片,以影象华丽、剧情细腻、内蕴深刻、具有历史深度而著称,而影片中的声音也精心选择的和磨合的,这也是其之所以成为经典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声音技术分析

影片的音乐音响挣脱了沉重的寓意,而主要用来刻画人物心理、营造场面氛围以及创造场面节奏。整部影片总共有四十多段音乐,以胡琴、笛子、鼓等民族乐器为主,巧妙的将京剧、昆曲及各种配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与影片风格相契合的凄凉与沧桑韵味。音响上,影片经常巧妙地对现实音响进行恰到好处的提炼,有效的营造出了场面的空间感,托起了整个场面的情绪和气氛。影视片中的声音与画面蒙太奇同等重要。声音是有节奏的,用声音来调控画面的节奏,磨合出最好的效果。这就是声音蒙太奇存在的伟大意义。

我们要说的《霸王别姬》声音设计的功力从下面所说的这一场景中就可见一斑。当小癞子和小豆子逃走后再次返回时,小癞子看到小豆子被打得很惨,那一刻他害怕了,赶紧吃掉他美味的冰糖葫芦,接着就自杀了。那一段:小癞子吃冰糖葫芦的动作音响,以及被混响了的“刀胚子”声,暗示下一镜头小癞子的自杀。声音是铺垫得如此干净。宁静,死亡前的片刻。

霸王别姬最经典片段评论(从声音角度解析霸王别姬如何成为一部经典)(2)

声画结合的作用

主题音乐

片子有两段主题音乐:一段是低沉的弦乐,另一段则是京剧中很常见的敲击乐。也有两段音乐叠化在一起的时候。一般主题音乐出现时,都是主人公命运发生转变的时候。低沉的弦乐暗示主人公命运的未知数;而京剧选段则是提醒着观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主题。比如:当小豆子被母亲切去第六指强行留在戏班时,两段音乐是交织在一起的,强调小豆子入戏行,铺垫了“戏子”这个身份对他命运以后的影响。再如:当小豆子和小癞子逃跑时在戏院看到“当一个角儿的风采”时,弦乐再次响起,这一次音乐传达了一个信息——小豆子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再到后来,蝶衣吸毒,把自己弄得人鬼不分时,主题音乐也响了起来。得不到爱人,自感沉沦,深深地刻画了蝶衣对小楼的爱慕之深。再往后文革时期:当红卫兵问到段小楼爱不爱菊仙,段小楼因为害怕背叛了菊仙,同时他也揭发了蝶衣。在那个互相背叛来保护自己的年代,段小楼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蝶衣和菊仙命运:蝶衣绝望,菊仙自杀。这又是一个主题音乐暗示人物命运的一个例子。最后还有一个:在片尾时,当久别重逢的蝶衣小楼再唱《霸王别姬》时,蝶衣装过脸来的特写,拔剑前的一刹那,音乐再次回到了京剧选段——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然其实在蝶衣倒下后,音乐中出现一个微弱的《歌唱祖国》(片子开头也有):一方面对应了片子的时空叙述方式,另一方面,激进的旋律,有点讽刺的意味,当然更多的是中国一路走来,有过尝试,有过错误,但也相信祖国明天会更好。

霸王别姬最经典片段评论(从声音角度解析霸王别姬如何成为一部经典)(3)

京剧配乐

电影全篇大量使用了京剧中二胡以及如锣鼓等打击乐乐器的声音,使得这部电影更具民族传统韵味,而音效与画面的结合更是恰到好处:在开始时戏班中师徒抓小豆子拜师时的京剧声暗示了小豆子已无法改变自己戏子的命运;在小四抢戏的环节,台前京剧声的响起与其说是故事中的原声,不如说更是为了表现段小楼难以抉择却必须抉择;英雄末路的配音,虞姬的唱腔一直在耳边萦绕,却不是程蝶衣而是他认真栽培的徒弟小四的声音,更是增添了对今昔对比和对苦涩的现实的渲染。在“太庙大火”的场景中,沉重的打击乐声错落有致地响起,使得我们的心头也饱受着和主人公一样的精神摧残。在菊仙自杀的时候,菊仙在空中悬挂的画面配着程段二人撕打发出的吼叫声和“听奶奶讲革命……”的歌声,使故事具有了荒诞色彩,而广播中的歌词“却原来,我是风里生雨里长”是暗暗包含了对菊仙一生的概括,更使故事具有了悲凉感。

霸王别姬最经典片段评论(从声音角度解析霸王别姬如何成为一部经典)(4)

声效技术分析

程蝶衣的配音和原声

这部电影的声效及其逼真,尤其是其中的大场面犹如身临其境。在影片后期制作中导演陈凯歌为剧中的一个角色程蝶衣启用了配音,使得《霸王别姬》完整准确地再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但是仔细看下来现场蝶衣的原音与配音是穿插在整部电影中的,程蝶衣和段小楼师兄弟在影楼照完相后承黄包车赶往戏院唱戏,途中蝶衣首度开腔:领着喊的那个唱武生倒不错。柔柔的,细细的声线。身上顿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对于配音,个人最满意的是批斗的那场戏,杨立新声嘶力竭的声线演出将当时近于丧失理智的蝶衣刻画得准确到位,近乎完美。其实这部片子里蝶衣的原声,有时没有台词,例如:蝶衣为袁化妆时的笑声,戏院外听到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时的咳嗽声,戒烟时的喊声,以及菊仙自尽后,蝶衣跑出屋后的发疯般的喊声……有很多这样的现场声。

音响技术分析

片中的音响运用了很多,尤其是动作音响,比如:关师傅打弟子屁股的声音,以及打破杯子的声音。其实片子中有很多摔东西和东西掉地上碎掉了的声音,稍微留意一下,就会注意到,片子中的文革前这种场景比较多,破碎的响声正预示着“打倒走资派”的到来。可见音响也是直接参与了叙事。音响师在音响的处理上运用了大量的混响,增加了声音的通透感和层次感。关师傅反复强调了一个“道理”:人各有命。混响的加入在叙事也向观众传达了“人很渺小,命运弄人”的信息。

影视新生代微信ID:Moviecatcher

主编15889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