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有这样一群人,全天候奔走在防汛抗灾第一线,向外界传递最新汛情,记录最感人的画面。他们,是新闻工作者。

下面这段画面,拍摄于7月10号凌晨三点半点。株洲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记者梁婷当晚3点接到株洲市水利局的电话,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和同事从家里赶到了抢险现场。

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守护者(防汛抗灾记者在一线)(1)

株洲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记者梁婷说:“因为前一天晚上知道有降水之后,就比较警醒,睡得不沉,铃声响第一声就接了电话,水利局反映株洲芦淞区有险情,我联系了离我最近的同事,不到十分钟就碰头出发了。”

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守护者(防汛抗灾记者在一线)(2)

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已是凌晨五点多,梁婷和同事又赶往醴陵采访,从现场回来后及时发稿,等到下班时,已经是晚上八点。这样连轴转的工作,是近段时间的常态。除了身体上的疲劳,记者们还面临着精神上的紧张。抢险一线险象环生,在连续加了6个晚班之后,7月11号凌晨,株洲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记者李蘅洲主动请缨,参与天元区雷打石镇的抢险报道。

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守护者(防汛抗灾记者在一线)(3)

李蘅洲说:“当时堤坝很高,要搭梯子上去,很惊险。”

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守护者(防汛抗灾记者在一线)(4)

经过600多名抢险队员12小时的奋战,一道200多米长、2米高的子堤建成了,将洪水牢牢地挡在了大堤之外。此时已经连续工作了22个小时的李蘅洲,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守护者(防汛抗灾记者在一线)(5)

时间显示已是7月11日中午12点45分,株洲市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田健潇仍然坐在电脑前飞速敲打着键盘。迅速把采集的信息传递出去,这对于他来说,是比吃午饭更重要的事情。一边集中精力写稿,一边要忍受腿部难耐的奇痒。原来,7月10号,田健潇蹲守在芦淞区董家塅救灾现场,遭到一群蚊虫的攻击。

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守护者(防汛抗灾记者在一线)(6)

田健潇数了一下,一共咬了48个包,因为一直泡在水里嘛,我想我在现场三四个小时就咬了这么多,那些救灾的人更加不用想了。

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守护者(防汛抗灾记者在一线)(7)

7月10日晚,央视CCTV一套《晚间新闻》播出了醴陵抗洪抢险中紧急救援的感人瞬间。这段温情报道的背后,是株洲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程焱和游广积的坚守与见证。7月10日上午九点半,株洲醴陵泗汾镇湾塘村有一家五口被困48小时,其中一岁半的幼儿正发着高烧。程焱和同事立马联系了消防部门,跟随消防人员展开直升机救援。通过艰难的救援,这一家人被顺利送往医院。一下飞机,被困人员就激动地哭了,这一幕也让程焱深有感触。

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守护者(防汛抗灾记者在一线)(8)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战斗在抗洪一线的,除了广播电视台记者,还有其他媒体同行们,当他们奔走在一线时,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小家。株洲日报记者胡乐已经不记得有几天没有回家好好睡上一觉了,方便面、折叠床成了办公室的标配。鞋子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有时是赤着脚过了一天。5天20多篇报道,撰写的《河堤上的不眠夜》,感动了不少读者。而胡乐心里此刻最想的,是抱一抱刚出生40多天的女儿。

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守护者(防汛抗灾记者在一线)(9)

胡乐说:“有天回去老婆抱着孩子在沙发上睡着了,心里觉得很愧疚,但是救灾的也有很多人是父亲,我记得有一个副镇长是个女同志,她的女儿也很小,她已经有6天没有见过她自己的女儿。”

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守护者(防汛抗灾记者在一线)(10)

这次抗洪救灾报道中,新媒体也走上主战场,发挥了生力军作用。株洲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整合全台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快、覆盖广、效果好的优势和作用,及时将新闻发布到客户端“新株洲”以及“株洲传媒网”,并且策划了“防汛抗灾第一线”等专题栏目。新闻综合频道新媒体部也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等信息发布渠道,进行了大量的信息发布和视频直播。株洲日报社中央厨房开辟了抗洪直击专题,实时的图文视频直播,成为公众了解信息的第一媒体。

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守护者(防汛抗灾记者在一线)(11)

株洲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蒋晨凯说:“我们整合全台资源,每天发稿近50条,短视频这一块充分发挥我们电视的优势,推出了很多专题,感动了很多观众。”

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守护者(防汛抗灾记者在一线)(12)

抗洪救灾,我们是记录者,也是参与者。7月12日,株洲市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联合爱心企业,共同发起了“守护株洲、我们在行动”救灾活动,先后为株洲渌口区和株洲醴陵石亭等地送去了爱心物资。

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守护者(防汛抗灾记者在一线)(13)

株洲广播电视台记者李奕呋、曹艳、李博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