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国学菌

图片|来源于网络

1884字|阅读约5分钟

引言:方言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每一个地方的方言,总带有当地的独特民风和特色,东北的豪爽、西北的粗狂、江南的婉约等等。有些地区的有些人对方言有时难以启齿,认为它太土,太俗,殊不知,它的“土”,只是因为学识浅薄,无法体会其“古雅”而已。

身为河南人,那么我就谈一谈我们博大精深的河南话。

搦,河南方言读音为[nuo]三声。《说文·手部》:“搦, 按也。”段玉裁注:“按者, 抑也。”

“搦”的这一意义多见于古代文献, 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河东染御黄法, 碓捣地黄根, 令熟, 灰汁和之, 搅令匀, 搦取汁。”

“搦”在古代汉语中, 还作量词用, 一搦, 犹言一把, 一握, 即一只手所握持的量。如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绣鞋儿刚半拆, 柳腰儿够一搦。”

日常生活用语可见,如“搦脖子 (用手掐脖子) ”、“搦饺子馅儿 (用手对用来做饺子馅儿的萝卜丝反复用手按压, 挤出其中的水分) ”;用作“握持”义的如“你手里搦哩啥东西?”用作量词的如“一搦菜籽儿”。

特别有趣的河南话(好优美的河南话)(1)

幠, 河南方音读[hu]一声。《说文·巾部》:“幠, 覆也。”

按幠的本义为覆盖、遮蔽。在古代文献中较常见, 如《仪礼·士丧礼》:“死于适室, 幠用敛衾。”

河南方言中, 田里的草如果长得太旺盛, 把庄稼都覆盖、遮蔽住了, 会说“草把庄稼苗儿都幠住了。”

欶 (嗍),河南多数方言片区读[suo]一声。《说文·欠部》:“欶, 吮也。”《集韵》入声九:“欶, 《说文》吮也, 或作嗍。”

“欶 (嗍) ”的本义, 常用于古代文献。如唐韩愈和孟郊的《纳凉联句》:“车马获同驱, 酒醪欣共欶。”

河南方言中, 有“欶 (嗍) 冰棍儿”、“欶 (嗍) 奶嘴儿”、“欶 (嗍) 筷子”等语。

敤,河南方言读[kuo]一声。《广雅·释诂》:“敤, 椎也。”王念孙疏证:“椎, 击也。”

“敤”的本义就是“击打果实”, 后引申为“击打”。河南方言还保留着这个词的两个义项。如用棍子把枣从树上击打下来, 河南方言称为“敤枣”;用棍子击打人或物也叫“敤”, 如“再不听话, 小心他拿棍子敤你。

特别有趣的河南话(好优美的河南话)(2)

律,河南方言读【lv】三声。

律:梳理、理顺之义。《齐民要术》卷二“大小麦”:麦生根成,锄区间秋草。缘以棘柴律土雍麦根。

河南方言:“把这些绳子律一下。”

抪,河南方言读【bu】四声。《说文·手部》:“抪, 扪持也。从手, 布声。”

今天河南话中“抪”也是一个常用词。如:“把小孩儿抪好, 可别摔喽。”

脬,河南方言读【pao】一声。《说文·肉部》:“脬, 旁光也。”《玉篇·肉部》:“脬, 膀胱也。”王念孙疏证:“泡, 亦与脬同。”

《公羊传·桓公四年》:“自左膘射之, 达与右, 中肠胃亏泡(脬)。”《儒林外史》第三回:“也该洒抛(脬)尿自己照照。”

在河南话中,大小便的次数叫脬, 当量词用, 如有一脬屎、一脬尿的说法。

特别有趣的河南话(好优美的河南话)(3)

嬎,河南方言读【fan】四声。《说文解字·女部》:“嬎, 生子齐均也。”清段玉裁注:“生子多而如一也。”

本义为生子多而素质均匀, 后引申为蕃殖。《广韵·愿韵》:“嬎, 嬎息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九:“今中国谓蕃息为嬎息。《周成难字》曰:嬎, 息也。”而后词义范围缩小, 专指家禽、鸟类生蛋。元曹明善《沉醉东风·村居》:“嬎弹鸡, 和根菜。”清蒲松龄《蓬莱宴》第一回:“燕子头上去嬎蛋。”

母鸡下蛋, 河南人称为“嬎蛋”。

跐,河南方言读【ci】三声。《释名·释姿容》:“跐, 弭也。足践之使弭服也。”《广雅·释诂一》:“跐, 履也。”《广雅·释诂二》:“跐, 踏也。”

《庄子·秋水》:“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列子·天瑞》:“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憂其坏。”

跐,河南话表示“踩踏”的意思, 如“跐着他的肩膀爬上了墙头。”

跍,河南方言读【gu】一声。《说文解字》中最早表示“蹲”词是“居”字, 《说文·尸部》:“居, 蹲也。”《广韵·模韵》中记录了此字:“跍, 蹲皃。”

河南话中表示“蹲”的意思, 如“你往边上跍堆跍堆。”

特别有趣的河南话(好优美的河南话)(4)

上述此方言,仅举其几例而已,方言文化,博大精深,难尽书之。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在如今普通话逐渐普及化,大众化,方言逐渐式微的今天,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你,是否能够依旧乡音无改呢?

最后以汪涵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普通话让你走的更远,方言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

特别有趣的河南话(好优美的河南话)(5)

河南烩面

参考文献:

[1] (汉)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201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3]李长云.河南方言中的古语词例释.

[4]河南方言中保留的北朝文献古语词_王冰

[5]石瑛.周口方言中的古语词例释

原创作者|国学菌

拙文一篇|愿得斧正

关注我@国学菌|每日分享考古、历史、诗词等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