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昨天上午,我帮助一个伙伴公益疗愈连麦,给予了专注的倾听,同理共情,细致的分析,详细的建议,过程中还不知不觉地流出了同理的眼泪。

这个伙伴给我的反馈就是,我特别的高能量,感觉我说得很好,让她的心里感觉很舒服。并且,她看到我的状态那么好,可以运用自己所学去做公益疗愈帮助别人,就很好奇。

我用了几句话给她简单讲了自己从抑郁到充满能量的过程,其中离不开的就是学习。从去年到今年,一年半的时间,我的能量就起来了。

其中,“使命”这个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位伙伴听了简单的介绍之后,竟然也有意了解使命营课程,而我的直播间后台正好也挂着朱丹老师的使命营。

于是我就发自内心地做了简单的介绍,这个伙伴听完之后也有意购买,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确定感。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一句,我的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真的离不开“使命”。

连麦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再次回顾“使命”带给我的影响,真的深深震动。

如果说,唯一能够拯救我们痛苦的灵魂的是什么?我可以很坚定地说出:“是使命。”

使命就是帮助我们超越痛苦和改变人生轨迹的最可靠,最有用,最让我们心力笃定的法宝。

1.

先简单地回到这位伙伴的故事上,我们叫她小美吧。

小美跟很多人一样,所面临的是情感问题。但是不同之处是,她和丈夫都是二婚,而丈夫带着15岁的女儿,三个人一起生活。

平时,丈夫对她的感情还可以,只是,每当小美和丈夫,还有丈夫的女儿在一起的时候,小美就感觉浑身不自在。

原来是小美的丈夫对女儿过分亲密,也就是平时会有肢体的接触,搂搂抱抱,对女儿很是宠溺,甚至扬言“女儿不用结婚,我养她到80岁。”

然后,小美的丈夫还说出一句很震惊小美的话:“以后我们的孩子出生了,我们对这个孩子的爱,一定不能比我女儿多。”

这就是让小美特别不舒服的地方,她无法理解自己的丈夫,也接受不了丈夫对女儿的过分亲密,以及每当三人在一起时,丈夫的注意力全部在女儿身上,自己感觉是外人。

有目标的行动方可不负时光(就找到了笃定的心力)(1)

开始的时候,小美说的丈夫对女儿很宠溺,并没有说宠溺到何种程度,我就分析是不是小美把自己和丈夫的女儿对立起来了?

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情感,不要把它们二元对立,否则就会很痛苦。因为血缘关系是永远存在的,而妻子也是不同的身份,是可以各有各的位置的。

但是,直到我听到后面(开始的时候,可能小美还有点顾忌,没有一下子说出他们父女之间存在的亲密行为,后来才告诉我的),才知道原来小美丈夫的前妻6年前去世了。

前妻去世之后,丈夫就带着女儿生活,照顾她的饮食起居,甚至在小美和丈夫结婚之前,她丈夫就和9岁的女儿同住同睡。小美还透露,丈夫和前妻的感情并不好。

听到这里,我瞬间就明白了个大概,虽然只是我的猜测,但是我相信按照这个思路去理解,会对所有的事情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实,简单地听了小美和丈夫,以及丈夫与前妻的女儿之间的故事,我第一个反应就是特别心疼这个15岁的女孩子,很想去保护她。是的,是保护。

我们不建议对别人带着恶意的揣测,但是归根到底,人也只不过是动物,会有动物的本能。特别是,男人是视觉性动物,眼睛看到,身体就会有反应。

所以,男女有别,哪怕是亲人,也要保持身体的距离,特别是对于一个已经发育的孩子来说,作为父亲,更加要有意识地避开一点。

社会上很多新闻里的犯罪案例,很多都是发生在最熟悉的亲人之间。

所以,我们不要高估自己,将自己和亲人置身于有可能发生的危险之中,而是在有可能发生危险之前,我们提前预知及避免。

但是,这位父亲的做法,却是在危险的边缘试探,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就会犯下无法挽回的大错,不仅毁灭女儿,也毁灭自己以及妻子和整个家庭。

我强烈呼吁小美把放在自己身上的注意力,即看到丈夫和前妻的女儿的亲密互动,会感到不自在,心里不舒服,感觉自己是外人…把对自己的注意力,分出一部分,放到丈夫的女儿身上。

不是去关注丈夫和女儿是如何亲密互动的,也不是去让自己的心不舒服的。

而是将自己从一个妻子的角色里抽离出来,带着一个女性对待一个女性的关心,带着一个生命对待一个生命的关爱,去帮助一下这个15岁的女孩子。

去给她普及生理和心理的教育,划分行为界限的教育,还有必要联系学校的心理老师,去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

当然,这不是很明显地把丈夫和她女儿想象成不好的,而是带着关爱去做一些恰当的教育,并且保证不会让小美丈夫产生误解,而是出于对大家的爱,温和而坚定地去做一些事情。

有目标的行动方可不负时光(就找到了笃定的心力)(2)

但是,小美能够做到吗?

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抽离,去到更高的层次,爱护一个小生命,她有这个能量去影响到他们吗?很明显地,小美目前还没完全具备这种能量。

她会给这个女孩转发一些新闻或文章,分析一下界限感等,虽然女孩也会听,但是不影响他们父女之间的亲密互动,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并且认为是特别正常的。

我知道,对小美来说,这个要求过高,在提出这个要求之前,我是先安抚了小美的。我完全可以理解小美的心情,她的难过,痛苦与无奈。

小美也想要一个幸福的婚姻,以后还要有他们的孩子,一家四口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但是现实生活却是面临这样的考验,伤心难过是特别正常的。

所以,我也很想抱抱她,让她允许自己可以有伤心难过…等情绪,然后好好接纳情绪,好好安慰自己,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在一起,平静下来,才有能量去面对问题。

那么,这个问题的最终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不是小美去强迫改变丈夫和他的女儿,而是小美去改变自己,成长自己,用生命影响生命。

因为我们所遇到的事情,大多数与别人无关,但是与我们自己息息相关。

一切都是为我们而来,这是我们的人生课题,是需要我们去面对的。

2.

对小美的情绪安慰与引导,这里简略不写了,可以用零极限的四句话“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来清理疗愈滋养自己,操作详情请参考我上一篇文章。

这部分,我想说说小美的丈夫。

其实,当我听到小美丈夫的前妻6年前去世,留下一个9岁的女儿,看到他对女儿的悉心照顾,对女儿的溺爱,扬言要照顾女儿到80岁,还说对以后孩子的爱不能超出对女儿的爱…

突然之间,我泪目了,声音也哽咽了,共情到这部分的亲情,也看到了小美丈夫的无意识的过分亲密的行为,其实不仅是对自己,对小美,也是对女儿的一种伤害。

我为这个无意识的生命流下了眼泪。这个世界上,多少人生活在无意识中呢?被牵着鼻子走,而很有可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幸的深渊的呢?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

我不会为小美的丈夫的行为而说话,而是我站在生命的角度,甚至去到高我的位置,看到了他为什么这样做,而他的行为并不等同于他这个人本身。

我看到了一个男人,前妻去世之后,带着9岁的女儿,尽可能地给予女儿无尽的爱,甚至想要养她到80岁,甚至不想给予后来和妻子所生的孩子的爱,比女儿还多。

这里面,可能有很复杂的情感,包括对去世前妻的爱,虽然感情不好,但是并不代表没有爱;或许还会有愧疚的部分,为什么自己没有对前妻好一点呢?

只能够把自己对前妻的爱或愧疚,补偿到女儿身上。还有,女儿那么小就没了母爱,所以他可能也会有愧疚,更加想给予女儿父爱和母爱,所以很容易理解,他会过度补偿自己的女儿。

但是,理解并不代表支持,更不代表纵容。前面也说了,我们人再怎么说也是动物,特别对于男人来说,更是视觉性动物。

我们唯一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是我们可以用高意识去选择自己的行为。

但是小美的丈夫可以用高意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吗?

很明显是不可以的,他完全是在一种无意识中,被自己的潜意识牵着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却又很坚定自己就是对的。

而这就是最可怕的。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或许她长得越来越像前妻,如果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搂搂抱抱,做一些亲密的行为,这是潜在的危险。

我们不要去挑战人性,而是看到人性有善恶的部分,提前避开触发恶的部分,防范于未然。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有良知的,这位父亲也不例外,心底深处都有跟我们一样的纯良和美善。只是,他无法在高意识的层面去看到自己的行为来源于什么,无法看到行为会导致什么结果。

他只是跟随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潜意识的指引,去做一个宠溺女儿的父亲。只是他不知道,这样没有边界的宠溺,如果不及时收敛,很有可能成为毁灭的导火索。

如果能够有一场电影,给他分析他的行为背后的心理,然后有两个选择,继续放任下去,有可能会出现害己害人的结果;另外一种就是,调整自己的行为,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如果真的是有这么一场电影,给我们的人生指出问题的根源,然后给出不同选择,不同行为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我百分百可以肯定,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选择对自己好,同时也对别人好的做法。

没有人是天生的恶魔,如果他做出了伤害别人的行为,那么一定是他不自知,其实在他伤害别人的同时,他何尝不是在伤害自己,是不爱自己呢?

只是,很多人缺乏这样的高意识,缺乏这样高维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无法预知自己不同的选择,可能造成的不同结果。

很多人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被潜意识牵着走,无意识地做出一些行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社会上很多这样的新闻可以看到。其实这原本就可以避免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啊。

有目标的行动方可不负时光(就找到了笃定的心力)(3)

想到这里,我不禁又深深对心理学大师们致敬,对所有的心理学工作者,对所有的提升意识进化的老师们,表达深深的敬意。

还有对我自己用公众号,视频号所传递的理念更加笃定,我也在和很多前辈大师们,在用爱唤醒一些生命。意识觉醒,是唯一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一条正确而喜悦的路。

只是,当我问小美,可不可以好像我对她说话一样,用同理心,共情能力,对丈夫理解和接纳,包容,分析不同的行为所带来不同的结果,并且引导他重新做出选择呢?

正如小美给我的反馈,她说我说得特别好,特别正能量满满,感觉很有帮助,她也会跟丈夫说,但是可能无法改变丈夫。

我理解小美,改变一个人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去影响别人,用生命影响生命。

况且小美目前还没有能量好像我这样去同理共情一个人,说到自己的遭遇,她还是更多地同情自己(这是可以的),还没有能量去看到丈夫的心理背后的伤痛。

所以,这就需要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把我们从旧有的意识之中走出去,去到新的意识层面,重新去看待自己以及他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所有遇见的一切,都是为我们而来,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所有事情,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

这背后,其实有一个无形的推手,就是宇宙对我们的爱,是宇宙在推动着我们去寻找自己,成为自己,而这就是我们今生的使命。

3.

回顾一下小美的故事,这里不复述了,就讲我的建议。

①小美接纳自己的情绪,疗愈情绪,可以用零极限4句话清理。但是更深层的情绪,是需要慢慢挖的,一次的连麦不可能实现。

我建议她好好跟自己的情绪待着,好好拥抱安慰自己的内在小孩,只有与内在的自己在一起,我们才有能量去面对外界所发生的一切。

但是,小美能做到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在一起吗?暂时她是很难做到的,甚至可能她还不清楚什么是内在的自己,完全不理解。

所以,目前暂时可以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有情绪,和自己呆在一起,然后慢慢冷静下来,看看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②小美要把注意力收回来,给出一部分注意力到丈夫的身上,去理解他的生命故事,看到他行为背后的心理,去分析不同选择带来不同后果,引导丈夫做出适当的调整。

这里不能用到评判,而是一种同理与共情,还有理解与安慰,还有冷静的分析,给出最温和而坚定的建议,表示会陪在他身边,一起做出适当的调整。

让丈夫不会觉得自己被评判,被指责了,因为每个人都很害怕别人说自己错了,说自己不好,人会很恐惧的。

所以,如果要做到这些也很不容易,特别是一个没有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更是不知道如何共情和同理,能够忍住不指责就很好了。

他们一下子看不到更深的地方,做到更是不容易。所以,这又是需要学习的部分。

有目标的行动方可不负时光(就找到了笃定的心力)(4)

③小美不要把自己和丈夫的女儿对立起来,不要把自己当成是受害者,而是抽离出妻子的身份,去到生命的层面,关爱另一个小生命。

这个小女孩在小时候失去母亲,必然是缺爱的,对于父亲过度的溺爱,也很难抗拒。但是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不应该被束缚。爱她就要给她自由,展翅高飞。

听闻小美的丈夫还不给女儿交朋友,这固然有关心的部分,但是也有控制的部分。如果女孩现在还不敢反抗,但是生命力是会反抗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有一天她可能会和父亲决裂。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是有义务去保护未成年的。所以,我真的很希望小美能够有更大的力量,去给予女孩更多的关爱与教育,帮助她划分界线。

但是,很明显的,这都需要小美要有巨大的心理能量,而这又是小美目前还没完全做到的,正如她反馈给我的,说我说得很好,很有帮助,但是连麦结束,她又不知道如何做。

这是因为,她还没有足够的生命能量去支持她行动,从我这里知道方法,但是却无力执行。

而这,又关乎到,我们是必须要学习的,学习与自己的内在力量联结。

④甚至,我还给到小美建议。她丈夫也有缺乏爱的部分,但是对女儿的爱跟对待妻子的爱完全不同,家庭的核心还是在夫妻两个人的身上,只要夫妻感情好的,孩子才会好。

所以,我建议小美可以有空约丈夫去看电影,去旅行,去做义工,甚至可以一起去学习上课…创造机会给两个人多些在一起,培养感情,把丈夫放在女儿身上的注意力拉一部分回来。

你们之间既然可以成为夫妻,必定也是有感情在的,可以创造条件,多些陪伴与爱,培养感情,只要你们的感情好了,相信小美的丈夫也更愿意听从小美的引导。

如果能够早点意识到自己有些界线不可以逾越,就能下意识地管束自己的行为。

当然,要做到这些也并非容易,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我们心怀大爱,不仅爱自己,还要爱别人。

而我所建议的,小美可以做到吗?恐怕目前还是做不到的。但是有可能做到吗?

我相信只要她愿意,她是能做到的,可能她不会按照我所说的做。但是,她一定可以找到更适合的方式,去改善自己所处的境况。

那么,这又该如何做到呢?这又涉及到一样东西,要与我们自己内在的能量联结。

只有与我们内在的生命力联结,我们才会有笃定的心力去面对自己所遇到的事情。

突然间,我更加对这句话笃定了。

原来,“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是因为我们而来,都是为我们而来的”。千真万确。

只要我们意识到这点,看到这句话背后的深刻涵义,读懂其蕴藏的智慧,我们就会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是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它们都是有目的的。就是推动我们成长,给我们送礼物的。

而所有的礼物,都是“帮助我们成为自己,活出自己,绽放自己”,只有如此,我们才会感到喜悦,自由,丰盛和富足。

如果我们没有成为自己,没有活出自己,我们就很容易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会摇摇欲坠。

而如果我们把注意力从别人身上收回来,关注我们自己的内在成长,那么我们就是自己最大的靠山,再大的风雨来临,我们都会稳稳地站立着,不为所动。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为自己,活出自己,绽放自己呢?而这,又需要我们去学习的。

4.

这里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很好的建议,自己也感觉很对,但是内在却没有力量去行动呢?

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与自己内在的生命力联结,也就是我们还没有把自己阴影的部分整合,所以能量是分散的,是身心不一致的,所以感觉无力。

但是,很多人无法认识到这点,他们只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很无力,束手无策,除了悲伤,愤怒,痛苦,无奈…完全想不到更好的应对策略。

他们不知道,我们要去认识自己,要与内在的自己联结,与宇宙联结。我们要去觉知的部分,听从直觉的指引,就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包括小美,包括她丈夫,包括很多人,他们是完全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内在的生命,我们是可以与内在的自己联结,与宇宙联盟的。

他们完全不知道,只知道以自己单薄的身躯,微薄的力量去对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很明显地,很多时候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你没有动用这个宇宙最大的力量。

那就是与我们的内在力量联结。那么,如何才能与内在力量联结呢?

是使命,使命可以帮助我们与内在力量联结,去到源头里,去到爱里,我们就是特别有能量的。

有目标的行动方可不负时光(就找到了笃定的心力)(5)

那么,使命是什么呢?

使命就是,我们今生今世来到这个世界上,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事情是我一定要做的?我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我想要体验什么样的经历…等等。

使命是告诉我们,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只是找个人结婚,生个孩子,或者赚到多少钱就可以了的。

使命是,让我们知道,以上这些都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即便我们暂时没有世俗的标准所要求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过得很好,很有力量。

哪怕暂时的困顿,暂时的苦难,背后都是有礼物的。

和丈夫感情出问题?遇到工作的难题?…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为我们而来,是在推动着我们,去认识自己,成为自己的。

使命,就是我们人生的主心骨,让我们有路径可依,不会走偏。

使命,是我们迷失的灵魂在安放在这个尘世间的根基,牢牢地扎根于大地。

我的心理学萨提亚导师,邱静老师说,她走到今天,可以那么笃定平和,其中最大的关键是,她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也就是现在从事的萨提亚心理教育工作。

我的意义教练、使命力老师,朱丹老师也说,帮助自己从痛苦迷茫中走出来的,也是使命。

甚至我自己,从深度抑郁什么事也不想做,什么人也不想见,到现在的,我很愿意去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悟,去做公益疗愈,通过公众号和视频号传递爱和温暖,帮助别人,都是因为使命。

没有使命,我们会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就好像没有根的浮萍,随波逐流,一直在海面上漂浮着的感觉。

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去向哪里?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心里充满了恐惧。

一旦发生点超出我们所意料的事情,我们往往手足无措,不是怨天尤人,就是自艾自怜,又或者愤怒,恐惧,悲伤,无力,迷茫,彷徨…

我们完全没办法安定自己的心。

但是,一旦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又或者,我们正在开始寻找使命的路上,我们就在一点点认识自己,理解自己,与内在的自己联结。

我们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我们知道自己今生今世一定要体验的是什么,我们也知道了原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是一种历练,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完成使命而来的。

我们知道了,我有什么可以做的,我有什么是可以不做的,我们对自己越是了解,越是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是在更高的意识层面的。

我们很明白选择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也知道那样做,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而我们是可以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做出心里的选择,并且愿意为这个选择负起百分百的责任的。

对于我来说,使命是让我不纠结自己的敏感的性格,不纠结自己还有一些在意外人的眼光,不纠结自己家境困顿,不纠结自己住在广州这个大城市十平方的出租房,不纠结自己几年没工作没收入,不纠结自己不讨好的性格,不纠结自己抑郁…

是的,自从我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来到这个世界“纠错”的,也就是给人们破除限制性观念,帮助人们从头脑的牢笼里走出来,走向更自由更喜悦的人生的。

对于发生在我身上的所有事情,我都能够释怀,甚至我还会感觉很高兴,我觉得自己的灵魂很伟大,选择如此困境去挑战自己,让自己去体验,然后好像沐火凤凰,磐涅重生。

我会从自己的经历中领悟到很多的智慧,然后通过文章和视频告诉大家一些领悟,而之前的所有经历,一切的人事物,都是因此而来,我会感恩自己的经历,感恩一切所遇到的人事物。

所有的一切,都是背后的一股力量在推动着我,让我成为自己,活出自己,绽放自己,而使命就是帮助我更好绽放的舞台。

有目标的行动方可不负时光(就找到了笃定的心力)(6)

当我们知道自己的人生是自己所选择的之外,就可以跟内在的自己去联结,我们知道怎么样去解读自己的经历,怎么样去面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怎么样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我们不会再纠结于一些很小的事情,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灵魂想要的体验,它想要成长,必须要经历一些东西,这些都是助力,都是恩典。

我们可以站在很高的位置,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世界,解读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为它们找到最恰当的答案。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内心和谐了,心里舒服了,我们更笃定了。

一切的痛苦都是源自于自己,自强则万强。

在我们的身边,外界发生的很多事情,让我们烦恼不堪的事情,看似与我们无关,看似偶尔,其实是必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个安排推动我们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释放自己内在生命力,与内在的自己连接,去实现自己此生的使命,而这就几乎是全部。

心理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我们要想获得力量,就要去认识自己,最好的认识自己的方式,就是去学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什么是特别想完成的?我有什么资源帮助自己实现愿望?……

而这些都是与使命联系在一起的,背后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我是一气呵成的文章,也没有办法用这么短的篇幅去讲透彻一些东西。

可能有一些没有学习过的伙伴,一下子看不懂,看不懂也没关系,慢慢看我的文章或视频,就会慢慢懂了。

我想起最敬爱的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的价值传递:“去与那些做好准备的人链接,传递我们的光与爱。是实际上做好准备的人,而不是想象中做好准备的人。”

实际上做好准备的人,就是已经意识到一切问题的根源来自自己,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情,遭遇的经历,其实都是自己的投射和选择,我们要对此负起责任。

去学习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珍惜自己,与我们的内在小孩和解,与我们的内在力量连接,就可以去创造新的生活。

而帮助我们做到这些的一个很好用的法宝,就是使命。

所以,我是很欢迎有缘看见的伙伴,给自己一个认识自己,连接内在生命的机会,活出使命的人生,我们才能无憾。

而对于那些还没做好准备的人,正如萨提亚女士所言:“祝福他们,向他们投向爱的光辉,继续走我们的路吧。”

佛渡有缘人。有的人之所以还没意识到使命的重要,还没意识到与内在的自己联结的重要,那是因为机缘还没到。

人生中一些痛苦是无法避免的,该他所承受的一点也不会少,不该他所承受的,如果有缘看见,可以促使他去学习,就是一种机缘。

我们可以去传递爱和温暖,给予别人希望与力量,但是有时又要“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只是我也知道,我今天这篇文章,虽然写得比较快,显得比较散乱,可能也没有讲透一些东西。但是没关系,都是可以的,慢慢来。

因为我知道,自己已经用爱在一些有缘人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如果真的能够成为一种助缘,假以时日,就会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慢慢长成大树。

而这棵大树,就是生命之树。找到使命,就像找到了生命之树。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即便遭受风吹雨打,闪电打雷,备受摧残,但是只要我们的根部还在,来年春天,还可以重新发芽,萌发生机。

这就好比我们的人生,找到了使命,就找到了笃定的心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有什么样的经历,我们都可以稳稳地站立在自我的中心,有足够的能力去调整和应对。

因为,我们与内在的自己在一起了,我们与自己的使命在一起了,我们的生命力与宇宙所联结,就强大到可以应对一切的发生。

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内在成长上,当我们自己改变了,有了自己,有了人生使命,绽放自己的光芒,身边的人也会受我们影响,从而做出改变和调整。

而不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到别人身上,向外抓取,需要对方如何对我,那样是很艰难的,我们只能自己成长起来,让内在有力量,才能去影响别人,吸引别人,改善境况。

自我就是一切的根源,自我也可以去创造一切。

大家一起好好努力,找到使命,通过学习和实践,去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PS:

这里顺便一提,真的不是打广告,而是真的不知不觉写到这里了,那我就顺水推舟。

大家可以找我购买朱丹老师的使命营课程,真的很推荐有缘人学习。

因为对于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使命真的就是可以提升我们的生命能量,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善我们的人生轨迹的啊。

但是,强调一点,我还是愿意随心和随缘的。

做好自己可以做的,其他的就交给生命之流,让它们自然而然地发生。

我只是去尊重,祝福,就可以了。

谢谢大家看我写这么多碎碎念,如果对你有一点儿的启发或触动,欢迎给我留言反馈,我会努力一天天进步的。

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