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诗提高记忆力出塞(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1)

藤爸带你背古诗,妙招提升记忆力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如何记忆?

诗名:小儿垂钓

此诗讲的是,小孩儿学钓鱼的场景。一定要注意这个“学”字。

作者:胡令能

胡令能,河南郑州中牟县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

诗词:

第一句:蓬头稚子学垂纶。

此诗写的是小儿垂钓,所以第一句就点题: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儿正在学钓鱼。

如何记忆?蓬(péng)头垢面;幼稚;孩子;学习;垂钓。

纶(lún),钓鱼用的丝线。

第二句:侧坐莓苔草映身。

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身影。

侧坐,因为小孩儿是刚学钓鱼,所以小心翼翼。如果是钓鱼老手,就是稳坐、端坐钓鱼台了。

又是莓苔,又是青草,说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很安静。小孩儿刚学钓鱼,当然是找一个特别安静的地方。所以,地上都长出青苔,草地映衬着自己的身影。

第三句:路人借问遥招手。

杜牧的《清明》中有类似的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是路人借问,牧童遥指。

上一句提到了小儿垂钓之地,人迹罕至。所以,突然出现了一个过路的行人,要问路。小孩老远就连忙摆手。招手,不是招手让路人过来,而是招手让路人不要出声。为什么?

第四句:怕得鱼惊不应人。

因为害怕鱼儿受到惊吓跑了,所以不敢大声应答路人。

应(yìng):回应,答应。

四句诗,第一句描述小儿垂钓的样子,第二句表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三四句是路人借问,不敢应人。简单几句,把一个小孩子小心翼翼学钓鱼的状态写得活灵活现。

谁是那个路人呢?正是作者胡令能。

一段考证:胡令能(785-826年),杜牧创作《清明》的时间,应该是846年,此时杜牧任池州刺史。所以,千古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灵感,很可能就是来自于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学”字飞花令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每天一首诗提高记忆力出塞(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