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诸侯国,总能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政治状况。这是他多问得来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子贡说:“老师为人温和、善良、恭敬、节制、谦让而使别人乐于倾心相告,老师这种‘求得’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得的方法不同吧!”
【点评】人格,就像气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解释】:“温、良、恭、俭、让”,几乎成了一个词语,其实可以不翻译出来,保留似理解不理解的状态,不过,多数翻译对这五个字的理解均有不同,如“温”,有译成“温顺”的,听上去如同绵羊,子夏谈到君子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19•9),其中“即之也温”,是指接近君子感觉到君子和蔼可亲、为人温和,所以,在此还是将之译成“温和”;又如“俭”的翻译,多数译作“俭朴”或“节俭”,但纵观《论语》,都不见描述孔子俭朴的章节,况且孔子出行车马相随,该与俭朴无关,因此,根据朱熹的注解,将“俭”译作“节制”。本章的逻辑是,子禽对于孔子了解如此多诸侯国的政治状况感到奇怪,弄不清楚是孔子向别人打听得到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孔子的,子贡的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描述了孔子的高大的人格形象,通过这种人格力量使人在孔子面前顿生亲近之心,往往“问一答十”地倾心相告,自然孔子所能了解诸侯国的情况就多了。
【注释】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③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基本上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④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⑤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⑥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和、善良、恭敬、节制、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⑦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