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是著名的词牌名之一,来源于唐代一位歌女的名字:念奴。据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念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她姿色秀丽,善于唱歌,她的歌喉婉转悠扬,人们非常喜欢。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念奴唱完之后,唐玄宗龙颜大悦,帝谓妃子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体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于是,唐玄宗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

唐朝著名诗人元稹在《连昌宫词》记录了这事:“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念奴娇》这一词牌的声韵,适合表达豪放悲壮的思想情感。影响力最大的作品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有教员的《念奴娇·昆仑》,笔者精心选取了十首著名的《念奴娇》,一起来欣赏《念奴娇》里的情怀吧: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已两年多了,他早已经适应了贬谪的生活。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苏轼经常去游玩的地方。在这里,苏轼写下著名的两篇赤壁赋和这首词。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

词的上阕写景,描绘了赤壁矶附近的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自然景象。下阕借景怀古,追忆了周瑜意气风发地建立丰功伟业的英俊形象,抒发了苏轼热爱祖国山河、仰慕古代英雄豪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全词怀古抒情,雄浑苍凉,感慨深沉,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被誉为“古今绝唱”。是苏词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苏轼和一个爱好诗词的朋友闲聊,苏轼问朋友:“我的词和柳永的词比怎么样啊?”这位朋友很中肯地回答道:“柳永的词,适合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拿着红牙拍板,婉转浅唱着“杨柳外、残风晓月”,而学士您的词,则需要关西大汉,持铁棹板,弹铜琵琶,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苏轼听后,认为朋友的这个评论非常恰当,简直绝了。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

二、《念奴娇·断虹霁雨》

宋:黄庭坚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5)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八月十七日,被贬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的黄庭坚与一帮年轻人一起赏月、饮酒,其中有个叫孙彦立的年轻人,很善长吹笛。此夜月光如水,微风徐徐,宴酣之时,孙彦立吹笛助兴,笛声婉转悠扬。黄庭坚心情舒畅地提笔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描绘了众人赏月的情景,下片抒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全词意气纵横,情怀激荡,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充分显示了黄庭坚不惧人生坎坷、世事艰险的旷达胸怀,反映出他宠辱不惊、坐看风云的人生态度。整首词笔墨酣畅淋漓,洋溢着他豪迈乐观的积极情绪。

黄庭坚对自己的这首词非常满意,他自诩此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确实如此啊。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

三、《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是唐朝著名诗人张籍的七世孙,他自由聪明颖悟,读书过目不忘,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二十三岁的张孝祥状元及第,进入仕途。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第二次在政治生涯上遭到打击和排斥。他从桂林北归,临近中秋节时,正好途经洞庭湖,张孝祥泛舟游湖,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7)

这首即景抒怀之作,张孝祥开篇先点出了地点与时间,然后描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他想起在岭南这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进一步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张孝祥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他被贬谪的悲凉。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张孝祥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水做酒浆痛饮。这一名句充满了自信豪迈的浪漫主义精神。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8)

四、《念奴娇·梅》

宋: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梅花与兰花、竹子、菊花以其傲、幽、坚、淡的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被人称为“四君子”。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9)

梅花一般腊月凌雪开花、以坚贞耐寒著称,这首咏物词上片写梅之风韵,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的身世。“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这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辛弃疾的归隐情思。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0)

五、《念奴娇·我来牛渚》

宋:吴渊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

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

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

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碓豪杰。

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

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

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1)

牛渚在今安徽马鞍山市的长江东岸,下临长江,突出江中之处为采石矶,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里发生宋金之间的“采石之战”,宋军大败金军。吴渊登临牛渚山,想到这次胜利对人们的鼓舞,心胸大为舒畅。但转念想到自己年纪已老,又缺少像温峤那样的英雄人物来扭转忧患重重的政局,致使目前的形势依然险恶,他不禁悲愤交集,遂作此词。

上阙写登眺牛渚危亭,览景动情,因景抒怀,抚念昔日抗金的英雄业绩,壮怀激烈。下阙换头仍从登眺着笔,由“照水然犀”触景生情,激发英雄豪志,继而叹惜流年,英雄失志,抒发了吴渊的一腔爱国豪情,词中流露出豪迈悲壮的鲜明风格极具感染力。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2)

六、《念奴娇·登多景楼》

宋 :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疆场。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春天,陈亮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期间,陈亮登上镇江的多景楼,眺望长江对岸,慨叹此处形势正宜出兵北伐、一举收复失地,可惜朝廷却无人能识,于是,陈亮写下了这首借古论今的词作。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3)

全词以议论形势、陈述政见为主,上阙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来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下阙抨击空论清谈,陈亮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像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

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痛快淋漓,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充分显示陈亮词人兼政论家的性格。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4)

七、《念奴娇·闹红一舸》

宋: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5)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自号“白石道人”,他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全才。

词一开头就把读者带向那美好的境界:荷花盛开的时候,姜夔正在荷花丛中荡舟,一路上一对对的鸳鸯伴着船儿戏水。真是到了荷花世界了,这里人迹罕到,只见那望不见边的荷塘,绿波荡漾,荷叶翻飞。

词对荷塘景色的描绘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光景奇绝、清幽空灵的世界。这首托物比兴的咏物词,姜夔借写荷花寄托身世,寄托了他对自己的超凡脱俗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6)

八、《念奴娇·驿中别友人》

宋: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278年,文天祥在潮州战败被俘,被押解送往元都燕京,到南京时,同行的难友邓郯病了,不能继续上路,文天祥在驿站写了这首词与他作别。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7)

词的上阙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愤,恨自己未能杀敌立功;下阙写要学习古代英雄,坚持斗争到底,与友人共勉。表达了他对战事失败的悲愤,也抒发了文天祥以身许国、宁死不屈的顽强意志。

1283年一月九日,在最后的时刻,元朝官员问文天祥:“你还有什么愿望?”文天祥正气凛然地回答道:“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临刑时,文天祥从容不迫地向南跪拜后,对狱卒说道:“我的事完了。”然后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几天之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来收拾他的尸体,文天祥的面部依然栩栩如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这一名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为祖国、为人们抛头颅、洒热血!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8)

九、《念奴娇·萧条庭院》

宋: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1116年的阳春三月,赵明诚外出游览,三十三岁的李清照独自在家。深闺寂寞,她在思念丈夫的时候,写下了这首《念奴娇》。

这是春闺独处怀人之作,上片由春闲引发对远去丈夫的思念,下片通过抒写春寒之日的凄清,反映李清照百无聊赖的心情。这首词叙事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闺怨词。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9)

十、《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0)

1935年,中央红军终于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教员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灾,功过是非,谁曾评说。下半阕,教员挺身而出,直面昆仑,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潜在之意是教员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

全词词语雄浑,气势磅礴。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而写成。教员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借助昆仑山雄奇高大的形象,表达了改造旧世界,埋葬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远大理想。

一樽还酹江月赏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1)

以上就是笔者精心选取的十首著名的《念奴娇》,抒发了诗人们各自的情怀。您喜欢哪一首呢?欢迎好友们一起分享、讨论、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