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唐诗,是我们小时候就能够耳熟能详的,描写清明场景的唐诗,而它对清明节的描写,刻画得非常的细致,同时也很应景。确实到了清明节前后,大家都会觉得,春雨绵绵不绝,细雨纷纷如雪,在古代农村,有一句俗话俗:十年清明八年下。

这句俗语的意思,认识字的都懂,但是古人却没有用现在科学的观点去研究,到底清明前后,为啥偏要下雨呢?

为什么每年清明都下雨(十年清明八年下)(1)

对于清明时节要下雨,古代的中国人用了一个神话传说来解释,就像是中秋节对应嫦娥奔月,端午节对于屈原投江,七夕节对应牛郎织女的传说一样,清明节他们也赋予了一个凄美而动人的故事,可能大家只是记得清明节要上坟祭祖,很少关注清明节还有一段传说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这个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的时候,在没有开发的江南某个小镇,当地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美丽的像是一位天上的仙子一样,十里八乡的男孩子都想娶她为妻子,可是当地县令也看中她,并且更是想要逼迫她当自己的小妾,由于姑娘家是个老百姓,抵不住县令的压力,很不情愿的将女儿嫁给了县令,可是在出嫁的途中,需要经过一条大河。

为什么每年清明都下雨(十年清明八年下)(2)

姑娘找了一个机会,就跳入了江中。怎么也不嫁给县令,可能是姑娘的善心,感动了上天,反正他就遇上了一位英俊貌美的男子,将她救了上岸。并且带着她回到了家里,好好的照顾,很快两人就日久生情,最后结为夫妻,并且两人在不久以后,生下了一位男孩,一家三口过上了快了的日子,本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可是他的丈夫很奇怪,每到而来一定时候,就是春夏的时节,经常有时候会悄悄的出去,到了一大早就在河里回来,一天她很好奇,就悄悄的跟着了后面,意外的发现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条龙,看着丈夫变成了龙,飞上了天,做法在降雨。

她反而没有任何的惊慌失措,当自己不知道这一回是一样,可惜好景不长,他的丈夫因为功德圆满,要给召回到天上,原来她的丈夫是个龙王太子,当年因为心善帮助了一个地方的人降雨,被罚要求施法降雨到圆满为止,才能再回到天庭,而他许多年来都是帮助乡亲们经常渡过不少的难关,现在功德满了,要回到天界,没办法带着她,只好和她告别,

女子虽然伤心欲绝,但是也非常的无奈只好回到娘家。

为什么每年清明都下雨(十年清明八年下)(3)

县令忽然发现女子竟然回来了,就让人将女子和还有孩子一起抓去受罚,女子还因为私自嫁人,更是被县令用竹篓装着,绑上了石头抛入江河中,这个时候,忽然岸边一声叫唤,她的儿子一下子跳入了水中,化为一条小龙,就这样儿子将她救起,打死可惜,女子因为受到了风寒,最后不久还是撒手归西了,后来小龙就在河边修建了一座庙宇,每年到了清明的时候,就陪着父亲来到江南祭拜母亲,而且来到这里,父子两人都会感伤的落泪,导致清明节前后,会经常的下雨。而老人家说,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到龙总是与清明相伴的啊!

为什么每年清明都下雨(十年清明八年下)(4)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而已,古代的清明节,其实是寒食节的一个演变,在宋代的诗词中,就有一首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这里提到的清明节,没有花也没有酒,而新火的意思,是古代唐宋的一个习俗,因为当时和现在不同,清明节前的一天,是家家户户都不生火,吃的就是寒食和干粮,等到而来清明节那天才再点火,所以称为“新火”。不过在宋朝的时候,清明节就开始流行祭祖文化了,并且还喜欢在坟头烧纸钱,家里人还会带上好酒好肉的去给长辈们孝敬,在宋朝诗人的一首清明日对酒的诗词中,就形容了宋朝清明祭祖的情景。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里的纸灰飞作白蝴蝶,人生有酒须当醉都是很好地记载了当时的清明祭扫风俗,可以看出清明节先后,大家由踏青变成了祭扫,宋朝的时候已经很流行了。不过当时的清明节和踏青放纸鹞还有男女相会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不同的诗人眼中,清明节是不同的场景,有人看到而来冷清,有人看到了热恋,有人厌倦了人生,有人却看到生机勃勃,有人看到痴男与怨女,而有人看到的是悲欢离合。所以清明节,反而成为了古代诗人感怀和创作的重要节日。并且在文化上成为了二十四节气中,比较有寓意的一个节气。

不过写得最好,并且最知名的,还是杜牧的清明诗词,因为他除了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清明的天气,

为什么每年清明都下雨(十年清明八年下)(5)

那么清明节为何偏要下雨呢,有何科学的解释呢?

如果从现代的科学角度去解释清明节下雨,又是另外一种说法了:清明前后因为气流的原因,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来到了一个恰当的位置,刚好是严酷的寒冬过去,太阳渐渐拉近,让春风送暖,而此时赤道的暖流也开始加强力度。各地方的气温慢慢地上升。并且在南方一代,海洋中的暖湿气流也开始活跃气流,一路和北上寒暖气流相遇,因此就形成了形成了降雨的季节,也就是在清明节前后暖湿气流相遇,趁机不断进入在陆地的大气层,由于空气温度降低冷却凝结成毛毛雨。

为什么每年清明都下雨(十年清明八年下)(6)

而春雨的作用是非常的重要的,因为清明节是否下雨是预示着未来的几个月庄稼的插秧和收成的影响,因为古代的中国是个农业为主的社会,所以对于天气是十分的重视,而二十四节气,本身就是为了农业服务的,所以如果清明节少雨,那么对于庄稼来说,未必就是个好事,所以才有了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随着科学的进步,十年清明把八年下的说法,渐渐会被科学淘汰,因为在科学的帮助下,如果清明节没有,造成了干旱,依然我们可以做到人工降雨来解决这个农业问题,而古人担忧的事情,已经在祖国强大研发能力和科学的管理下,逐渐地被扭转,这样有或者是古人所说的人定胜天的一个不错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