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胡"字中的"月"旁

"胡"字楷书由"古""月"构成,但只是从字面上理解"古月胡",并无意义。其实"月"字为"肉"之形变,楷书把"肉"旁变为了"月"旁。由此有些人便误以为,月字旁的字当与"月亮"有关,那就错了。小时候学习汉字,老师会教我们背诵口诀,却很少告诉我们"月"与"肉"两个构字部件的联系与区别。

甲骨文"月""肉"字形如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胡子(说胡)(1)

(参1《字源》)

通过比对我们发现,"肉"与"月"在字形的发展上始终处在难以分清的状态中。"肉"在甲骨文初期,与"月"区别明显,形如不规则的肉块形。其形体如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胡子(说胡)(2)

(参2《新甲骨文编》)

可是,到了周以后甚至更早的时期,"肉"与"月"几乎很难分辨了,这也给我们理解学习汉字带来了困惑。

"肉"族汉字与"月"族汉字

"肉""月"二旁古文字形虽相近,但是意义迥然有别。"肉"字作为部首基本都写作"月",仍作"肉"写者寥寥无几,只有胾、脔等少数几个字,其余均写作"月"。如:

脸、腭、腮、脖、胸、腹、肚、肠、腔、肝、肺、肤、胆、脾、脱、豚、肯、有、臂、膊、背、腿、脚、腰、肾、胡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肉"(月)字旁的汉字基本都是在左或在下,只有"胡"字"肉"字旁在右,且仅有此一例。另外,"肉"字旁在汉字中成员异常庞大,据有的学者统计,在《说文》中有140多字,《辞海》有360多字,《现代汉语词典》也有260多字。

字典编撰者也把"肉""月"二部给混在了一起,比如《现代汉语词典》就是这样处理的。其实,这方面很多学者都认为应该学习《说文解字》的处理方法,把二者区别开来,以便于理解记忆。

远古祖先所造之字从"肉"者多,大概是与因为当时人们更注重食物和身体这两个方面相关。民以食为天,先民食禽兽之肉,便有了膳、肴等字,与身体相关之字则更众。本来"肉"形无规则,且与"月"字区别明显,可是我们的先人偏偏要在一块儿肉上加上两笔,以表示肉之纹路。其实,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的造字心理,人们在造字之时取象于物,力图简洁明了。"肉"字之写法甲骨文初期非常简洁,形如一块肉形,可是人们后来在"完形压力"("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的作用之下,总觉得"肉"字作一块肉之形还是少了些什么。无其他点缀标识的"肉"字,人们可能觉得不能更好地反映大家对"肉"这一实物的认知,很难达到简洁合宜。于是,人们就增加了表示"肉"之纹路的两笔,可是先人最初可能也没想到加这两笔却与"月"字撞了衫,从此便与"月"成了异父异母的双胞胎。

"月"在右部的"胡"字

看到这个"胡"字,我们可能会想到胡子、胡同之类的词,而且我们会发现"胡"虽是"肉"字旁,但是意义好像与"肉"没有任何瓜葛。

这只是我们根据"胡"字今义的理解或者猜测,如果要明白其本义还需从源头说起。

"胡"字战国和篆书构形有别,战国时期有上下结构。字形如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胡子(说胡)(3)

从字形分析,"胡"字为形声字,从月古声。《说文解字·肉部》:"胡,牛颔垂也。从肉,古声。"许慎的解释认为"胡"为牛脖子下的垂肉,比较可信。其实,从"胡"字的字形亦能辨出其中的一些造字逻辑,"古"与"肉"(月),"肉"指出该字所表示的意义类型,"古"字与音相关,但是从"古"字的形体上可见其又似动物脖子下的垂肉形。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胡子(说胡)(4)

脖下明显有垂肉的牛

后来,"胡"字由牛脖子下的垂肉引申扩大指称兽类脖子下的垂肉。如《诗经·豳风·狼跋》有"前虞跋胡,后恐疐尾。"这里的"胡"就是狼嘴巴下的肉。该句的大意是狼前进就会踩着它的胡,后退就会倒在它的尾巴上。

"胡"又由指称垂肉转指长着垂肉的喉咙,因此"胡"也用来指称人的喉咙。《类编·肉部》:"胡,颈也。"《正字通》:"胡,喉也。"《促织》有"视成所畜,掩口胡卢而笑",此"胡"即是喉咙之意,就是从喉咙间发出笑声。其实,现在不少方言中仍读"喉咙"为"胡咙",河南很多方言便是如此。

"胡子"之说的由来

以上我们说到,"胡"从指称兽类脖下的垂肉,到指称人的喉咙,再到指称人的"胡子"也就不难理解了。胡子与脖下垂肉相类也是长在下巴下面的东西,于情于理都是说得通的。"胡"字后来增加了区别符号髟,写作"鬍"来表示胡须,以区别于"胡"字其他意义。"髟"字为会意字,《说文》:"髟,长发猋猋也。从長,从彡。"现在表示胡须的"鬍"又回归简化为"胡"。我国古人因为对胡须比较偏爱,而且胡须的长短被认为是男子才学和胆识的重要标识。所以,胡子在古人的概念中分类也比较细,嘴巴上部的胡须为髭,下唇下的为承浆,两颊的胡须称之为髯,下巴上的称之为鬚。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胡子(说胡)(5)

古人的胡子

在古文字中有一个字最初就是表示胡须,这个字就是"而"字,"而"字形体似下巴处的胡须,甲骨文金文形体如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胡子(说胡)(6)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胡子(说胡)(7)

但是有了"而"字为什么又有了"须"和"胡"呢?这是因为"而"字的意义逐渐虚化,被借为虚词,如"而且""然而"等,便滋生出"须"表示胡须之意。但是"须"字表示的胡须受限,后又有了"胡"以表示胡须的总称。

结语

"胡"字本为牛脖子下的垂肉,后来意义不断引申指称喉咙、人下巴处的毛发(后来泛指男性上唇、下巴、面颊、两腮或脖子的毛发)。后来指称西域的"胡人",这也应源于那些人具有长长的胡须的特点,当时的西域指称今天的新疆、西亚等人。那里人多食牛肉,身体相对于当时的中原人来说比较强壮、彪悍,而且面部胡须毛发较多。唐朝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骄儿诗》,其中就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这里说了唐人嘲弄张飞具有胡人的外貌特征,就是多胡须,而且觉得非常怪异,不似普通人。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胡子(说胡)(8)

张飞剧照

至于后来的"胡说""胡来"则与"胡人"有着密切关系。"胡说"一词始于东晋,当时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局面,胡人进入中原并赶走了西晋统治者。之前的封建统治者皆以封建礼法为依据按章办事,而胡人并不明白当时的礼节程序,说话无章法礼节可循,常常违背之前的办事法则,因此中原人便称之为"胡说"。此种说法当时有明显的歧视性,不过后来"胡说"便泛指没有根据的乱说了,不再有之前对某一固定人群的歧视之意。


参考资料:

1.李学勤,《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

2.刘钊等编写,《新甲骨文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注:张飞剧照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