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大明宫词张易之说自己的身世(大明宫词张易之)(1)

01

一个是驸马,一个是男宠,却长着同样一副明亮的面容,笑起来的时候宛如“春天里最亮丽的一束阳光”。

两人都在太平的生命里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一个被视为正人君子的典范,另一个则被指为魔鬼的化身。

相较于薛绍的正直却流于迂腐,对待感情的摇摆和懦弱,我倒更喜欢张易之诡秘却不乏魏晋名士随性而为的可爱。

薛绍太过于正人君子,可一个男人试图靠折磨一个女人来缅怀另外一个女人,这本身就是伪君子。

他让太平知道,一个女人最悲痛的事情,莫过于“你爱的人不爱你”。

武攸嗣太过平庸,当平庸遇上天资,纵使有相逢的机会,也没办法碰撞火花。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张易之教会了太平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

他的自恋,他的忧郁,他的艺术家气质,他的灵活多变,他特立独行的爱情观,自命不凡的傲气,都在无可救药地魅惑着太平。

他调教她、成全她,也热爱她,因为她那么美,那么动人,值得人爱。

只可惜,他爱的不止太平一个。

作为男宠,他轻狂傲慢,征服世上所有最有权威的女人,是他的野心。

他爱任何美丽有权势的女人,从本质上来说,他其实不曾真正爱任何人。

只不过为了权利,他在女人之间穿梭,不择手段。

大明宫词张易之说自己的身世(大明宫词张易之)(2)

02

张易之的结局亦和薛绍一般,都死了在太平的剑下。

太平的剑直插入胸,鲜血喷涌,张易之的几缕发丝垂到面前,依然苍白的脸,脸上仍然保持着激动乃至癫狂的神色,直到死。

太平的这一剑,杀死的不止是张易之,还有自己心中对他最后的一丝爱意和不忍,更是惩罚他对薛绍这张面孔的侮辱。

太平的这一剑,也摆脱了张易之带给她的魔咒,当年薛绍便是死在她的剑下,张易之以为她绝不会再对这张酷似的面孔挥剑,他没完没了地欺骗她,瞒哄她,都是有恃无恐。

而太平终于挣脱了张易之对自己的操控,此刻的张易之与薛绍在她眼中,再无半点瓜葛,他只是个图谋篡位的反贼,而她,是匡扶正义的大唐公主。

张易之心中的沟壑埋葬了他自己,太平却永远也追不回那个已经不属于他的影子。

武皇曾立志给太平一个不同于自己的生命,因为自己的生命实在是太冰冷了,丈夫儿子都畏惧自己,都猜忌自己。

她不想太平再像自己这样,她想让太平远离权力中心,成为一个有爱的平凡女人。

可是,太平一生遇到的男人,有懦弱冷漠的,有无聊庸俗的,有轻狂傲慢的。

她用尽力气,也没能和一个人纯粹地相爱,一心一意、一生一世地长相守。

大明宫里每一个人都有爱,可是爱却在权利中得到了极致的扭曲,里面夹杂着太多的血腥,爱的太怯弱,爱的太悲壮,爱的太霸道,爱的太卑微......

人是无法抗拒命运的。

哪怕你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你都不可以。

好似《红楼梦》中的女儿们,最后都要走出大观园一样,嫁的嫁了,散的散了,死的死了。

《大明宫词》,从头到尾,都贯穿着生命主旋律的深深无力感。

大明宫词张易之说自己的身世(大明宫词张易之)(3)

03

相较于薛绍的意外且经典的出场,张易之与太平的初次见面,则是一场精心安排的阴谋。

同样是长安的闹市街头,白天。

张易之,苍白、冷漠,脸庞与薛绍并无二致,旁若无人的弹奏《长相守》,琴技卓绝。

而后,抱琴,欲离去,在太平叫住他的一瞬,回首。

头盔骤然裂开,一点艳红由他光洁的额头缓缓流下,白肌青瞳,惊才绝艳。

这一张酷似薛绍的脸,太平简直疑在梦中,恰在此时,他飘然离去,留给太平无限念想。

在那张脸上,眉梢上扬,眼神迷离,如果不是嘴角的一丝笑意,任谁都不会怀疑这张脸后竟包藏的种种诡秘与心机。

随后,太平如死灰般的心被张易之娴熟的技巧点燃。

不过,可惜,复活的仅仅只是那具皮囊,而并非那个温润的,坚定而又纯粹的灵魂。

大明宫词张易之说自己的身世(大明宫词张易之)(4)

如果说,太平刚开始是被他酷似薛绍的脸孔所吸引的话,后来则是被他那温雅的气质,优雅脱俗的谈吐所迷惑。

他是第一个直面太平并告诉她,慧娘比她更爱薛绍的人。

他简简单单几句话就瓦解了太平长久以来固守的关于 “长相守”的爱情信念。

他让太平知道世间的爱情还有其他丰富的形式,即只要曾经拥有,不要天长地久,甚至于,爱情只是一场肌肤的饥渴。

他在摧毁太平的爱情立场后,散开一头长发,告诉她,自己不是薛绍,而是张易之,他不是替代品。

他说“公主,爱是你的自由,再一次的恋爱并不意味着对过去的背叛。”

这句话几乎超越了时代,甚至堪称现代人的最正确的爱情观。

人生苦短,命运难测,太过执着,并非良事,大多数时候,我们不需要执着来显示我们的深情不悔。

当新的爱情来临时,只需全心去爱,去付出,去感受,不辜负它便是好的。

张易之说,爱情就是快乐,就是浪漫,就是此刻融洽和幸福。

有关忠诚和纪律,甚至有关浪漫和幸福,统统都被张易之揉碎成满目疮痍的苦痛。

他是最好的情人,但这恰恰是作为一个爱人,所能拥有的最危险的爱情。

而这种爱情,最终带来的只能是伤害甚至毁灭。

在大明宫的城门之上,太平要求张易之,带她走,与她长相厮守。

可惜,对于张易之来说,爱情远远不是他生命的全部,不,应该说爱情是张易之的全部,但是,爱情远远不是张易之的目的。

他爱这充满权力的腐朽的以及阴谋的味道,又怎么会离开?

他似乎绝不会为任何人停下征服的脚步的。

更何况,他太清楚,所有的感情最终会在天长日久的厮磨里变得面目全非,了无生趣。

这对一个男宠而言,是最致命的。

大明宫词张易之说自己的身世(大明宫词张易之)(5)

随着他野心的膨胀,他在太平与韦氏处之间的得心应手、一帆风顺,周旋流连宫廷女人之间的游刃有余让他有些飘飘然了。

最后,张易之居然企图控制老迈昏聩的武皇,图谋篡位,终究死在了太平的剑下。

张易之与太平的悲剧在于,他想以男宠的身份填满他欲望的沟壑,而太平却想从一个男宠身上寻找失落已久的爱情,或者说追寻一个已逝的影子。

正如与薛绍的悲剧一样,太平与张易之的悲剧也即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张易之是薛绍的另一个灵魂的极端,他的出场即深深刺痛了我的眼睛,但尽管痛,却依然让我的视线无法从他的身上挪开。

那个将水墨画穿在身上的男人,用怎样的风情去征服别人不敢仰视的神明。

这个男人,以情爱为专业,随时可以爱上任何人,也可以随时不爱任何人,他只想向世人证明他是最特别的男人,他的魅力无人能挡。

这个世界,对他而言,没有安全感,徒有一片孤寂、清冷和不断征服一个又一个的权力巅峰才能消除这一切的欲望和极致的寂寞。

大明宫词张易之说自己的身世(大明宫词张易之)(6)

04

品味张易之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总觉得不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他。

在我心里,我并不憎恶张易之。

任何人都不是彻头彻尾的坏,也不是彻头彻尾的好。

张易之,她生在江南翠江阁,与胭脂水粉、绫罗绸缎、人类的欲望、人性的贪婪朝夕相伴。

记忆中那滴着血的伤疤,驱使着他不顾一切地追逐着权力,因为张易之所憎恨的父亲就是通过使用权力,抛弃了他们母子。

他从小就没了父爱,形成了他扭曲的人格,所以他一生都走不出自己给自己构建的阴影壁垒。

因为生在了这样的开端,才有了他悲情的结局。

他的童年被浸泡在无限恨意的毒汁里,这种空远的恨意,到底催生出张易之最迷人的微笑。

长大后,无处消解的仇恨,让张易之不得不一次次践行着为所欲为的欺骗。

复仇的快感,让张易之疯狂地走向了生命极端。

尽管他曾经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男子,最遗憾的是,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他却把自己脸上最真实、最灿烂的笑颜,狠狠地踩在了自己的脚底下。

他苦读诗书数载,却不想谋一官半职,因为在他看来满朝文武只会阿谀奉承,为官者用心险恶,虚有其表,他觉得虚伪。

他不屑与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僚们为伍,妄图用自己的方式,得到权力,迅速上位。

于是就用最轻浮的方式挑战权贵们隐藏的本性。

在内心的最深处,我想张易之有着和薛绍同样的柔弱,也值得同情。

因此他无法坦然面对命运的不公,在他的脑海中,对父亲的憎恨以及对母亲的怜爱令他精神分裂,于是进行了疯狂的征服,来平息自己的伤痛。

张易之也是矛盾的,他追求着表里如一,却独自背负着多年来深刻的仇恨。

大明宫词张易之说自己的身世(大明宫词张易之)(7)

当周围的丝竹乐响起时,当残留的灯焰跳动时,当凄冷的月光洒向宮檐时,幽长暗淡的廊道只有飞旋的落叶扫过时,一切的一切似乎已经停止,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张易之发动兵变的当晚,武则天已识破了他自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阴谋。

她不动声色地和他聊了起来,如她所言,像两个普通人那样,谈到了各自的家乡。

一个是垂垂老矣的妇人,一个是拼死一搏的亡命之徒,此刻双目对视,彼此都能感觉出各自心头的脆弱吧。

她是回顾一生得失有感而发的无奈,他是拼尽气力拼至鱼死网破也难逃一死的不甘。

回顾他来长安后这一路令人不齿的艳遇,处心积虑,不惜将自己的身体抛出。

那蛊惑人心的眉眼,擅长山盟海誓的俐齿,都不过是他用来完成内心使命的利器,是一件件对女人施以温度自己却不会沉迷的冰冷器具。

他倾其所有致力于得到权力的庇护,再以骄奢淫逸报复在权力持有者的身上,权力却在此刻告诉他“我老了,走不动了,我想歇歇了。”

他这样一个走极端的人必然会感到绝望,使出了十八般武艺,然而大厦将倾,可惜一切并不是“不如我们从头来过”那么简单。

我似乎又看到他怀抱一把古琴,弹奏着那首黯然神伤的《长相守》。

一束寒光之下,那滴血盘旋着从他梦一般的面孔上舒缓又决然地下滑。

习习凉风拂面而过,周遭一片寂寥,背影戚戚然,万物皆成空。

大明宫词张易之说自己的身世(大明宫词张易之)(8)

05

爱上张易之这么一个人,哪怕只是爱上他那张像极了薛绍的脸,对太平来说都是悲剧。

张易之能轻而易举就放弃了她,太平受到了伤害,可这伤害同失去薛绍相比,又是那么不值一提。

他放弃了她,她就也放弃了他。

一个男宠而已,纵然像极了薛绍,也不是薛绍。

张易之的人物更像是编剧为了太平的执念而设定的。

他有与薛绍一样的容貌,却有完全不一样的性格和观念。

他不专一,却忠诚于内心的表达,他疯狂、热烈,强势地主导她的感情,这或许是她曾经设想过的爱人的样子,是薛绍的另一种可能。

虽然张易之恶劣不堪,善于玩弄她的感情,但我还是认为他是她的救赎,是使她真正认识自己的开拓者。

在他的影响下,她终于能平静地对待背叛与伤害,将手中的剑笃定地刺入他的心脏,她知道,他不是薛绍。

张易之的死也让太平彻底放弃了对爱的期望,她和自己的母亲深情地搂在一起。

人人都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似乎更好适合张易之。

在他的命运终结之时,仿佛他这一生的经历都是铺垫,都在等着这一刻的到来。

而他生命里最鲜活的那抹烛光,却被他扔在了数不清的“我当然爱你”这样没有感情的告白里。

时势造英雄,可惜命运却未相中他。

张易之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性命、爱亲手葬送,而这些仅仅是为了揭穿权贵们苦心经营的虚伪。

大明宫词张易之说自己的身世(大明宫词张易之)(9)

06

岁月蹉跎,颓败与沧桑在太平身上不过是变相为另一种风韵。

她依然很美,只是美得漫不经心、举重若轻。

她终其一生所朝觐的东西,父皇、母亲、薛绍、皇兄、韦姐姐、继子......都最终如流沙般悄然无痕地从指缝间滑落。

巧笑倩兮又怎样,翩若惊鸿又怎样,还不都如镜花水中月,所有的幸福转念已然破碎成幻象。

那些人,那些事,他们皆是游离于我们人生之外的传奇故事,彷佛盛开在华丽而又遥远的梦境之中,伸手掬捧却只是徒劳,什么也摸不着、什么也抓不住。

粉身碎骨的美好与忧伤。

故事的结尾,所有的一切,关于纷争,关于纠缠,都在历史的尘埃里灰飞烟灭。

太平在哀痛与平静中选择死亡,只剩下诺大帝国里,无尽的苍凉和孤寂。

而关于张易之,一个温润如玉又极致妖娆的男人,注定会成为一段故事里不朽的传说。

大明宫词张易之说自己的身世(大明宫词张易之)(10)

(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

~END~

作者:咖啡里的云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述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

推荐阅读:

《大明宫词》太平&薛绍∣面具下的明媚,点缀了生命中永恒的梦幻

十年奋斗一朝空——《琅琊榜》萧景桓那可恨又可悲的一生

凛凛风骨,傲然气度,清明理想,决绝痴情——《琅琊榜》之言阙

她一生唯一想守候的,只是屋外那棵石楠树而已——《琅琊榜》静妃

《琅琊榜》之萧景睿&言豫津,当为“官二代”&“富二代”之典范

他有着极致的孤独、执着、仁爱、痴情——《琅琊榜》之萧景琰

梅长苏∣不负军人铁血,不负仁义良善,不负昭昭初心,独负了霓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