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又听到了春运的脚步纷至沓来。在这快要过年的节奏中,美食家、诗人大厨二毛用第二十一道二毛写的《“蒜你狠”》给大家拜个早年!同时希望在北京过年的朋友,都来南新仓天下盐团圆。年夜饭的餐桌上肯定少不了儿时的香糯扣肉和柔黏蹄膀,还有解腻的泡菜和酸菜。特别的是,天下盐将赠送来吃年夜饭的每桌一斤饺子皮和馅,自己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边包边吃。而压轴的是,南新仓天下盐老板美食家、诗人大厨二毛,将在除夕之夜为大家亲自下厨奉献一道他的著名拿手绝品——二毛回锅肉。

大蒜是变态(大蒜就是这样任性)(1)

去年4月回重庆黔江,住夏林哥哥家。每天早上的吃饭都由夏哥负责,无论吃面条或包子稀饭,夏哥都会做一碟酱油浸嫩大蒜瓣来下。虽然是小菜一碟,但那鲜嫩香脆且带一丝辛辣的味道,不仅使我胃口大开,而且还起到了防病治病的作用。5月间是新蒜上市的时候,当地各家各户几乎都会买些新蒜来这样浸酱油吃,或者泡进泡菜坛。勤劳贤惠的主妇们会做满坛满坛的糖大蒜,以备一家人来年的开胃下饭之用。

有一段时间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原材料中的姜和蒜更是成数倍飞涨。一些喜欢吃姜的人,开始渐渐远离姜,一些爱大蒜的人,更是就不吃了。于是社会上便出精彩言语:“姜你军”、“蒜你狠”,其味道,远远超过了姜蒜本身。

其实蒜这个东西,从古至今一直都“狠”。大蒜古称胡蒜,原为野生植物,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首先栽培。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将蒜带回中国。当时古埃及人是把大蒜当做防病治病、强身健体、提高士兵战斗力的贵重物品。

中国古代也很早就用大蒜防治疾病。三国时,名医华佗用大蒜治愈很多蛔虫病。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总结出大蒜功效为“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肿痛,化积肉食。”李时珍还用大蒜给人敷足心,治疗鼻出血不止的病人。

南宋叶梦得所著《避暑录话》说,有人暑月骑马赶路,中暑倒在地上,王相让人用大蒜和道上的热土研烂,再加一盏水取汁液,撬开牙齿灌下去,没过多久就醒过来了。所以,唐宋时代的官差信使出远门都随身带一包蒜,以防中暑。

大蒜是变态(大蒜就是这样任性)(2)

(北京南新仓天下盐餐厅)

记得读中学时下农场劳动,在我出发前夜,母亲会清洗两个玻璃罐筒瓶,一个装渣海椒,一个装上满满一大罐糖大蒜。于是在我两个星期的劳动中,每顿都会有几瓣糖大蒜用来开胃下饭,也起到了预防拉肚子的作用,这引来了许多同学的清口水和他们羡慕的目光。我记得妈妈的糖大蒜是将嫩大蒜择净,把白糖、盐和醋一起融化入缸,放入大蒜,每天都要轻搅1~2次,连续3~5天,40天左右就可以食用了。母亲还会把自己刚腌的糖大蒜,装成小罐小罐的,分送给周边要好的邻里。

古人从“蒜”的发音及长期对蒜的特点观察而得“蒜”字,《说文解字》:“蒜,明视以筭之??读若筭。”“筭,长六寸,所以计历数者。”“算,数也??读若筭。”——这组词同源字的核心意义是“计算”、“算数”,而蒜是多瓣的,形同聚在一起的算筹。

现在的一些农村里,还有将大蒜一串串挂在自家门上用以驱鬼神,把一独蒜头挂在人的颈脖上用以保平安,这是大蒜“辟邪恶”的一层意思。另一层“辟邪恶”的意思是指,大蒜所含的大蒜素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对多种致癌病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有明显的抑杀作用。

“二战”时期,英国政府为了缓解药物紧缺,用大量大蒜代替了价格昂贵的化学药物,发现其功能竟与青霉素平分秋色。因此,大蒜被誉为“绿色青霉素”。大蒜还含有丰富的锗元素,而锗在人体内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早在1990年6月,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发布大蒜对治皮肤癌、直肠癌、胃癌有显著疗效的公报后,全球掀起了“大蒜热”。德国里希特公司生产大蒜片、大蒜胶囊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一年销售额高达4000万英镑。在美国中西部的辛辛那提市,一年一度的大蒜节上,大蒜面包、大蒜香肠、大蒜啤酒、大蒜冰淇淋、大蒜汤和烤新鲜的大蒜等各种大蒜食品深受欢迎。

大蒜属于百合科植物。其蒜头、蒜苗、蒜苔作蔬菜。蒜头可生吃、煮吃、醋泡、糖盐腌、捣蒜泥等,以捣蒜泥吃最好。重庆火锅中蒜泥香油碟的真正功能是,一杀菌,二去腥,三增香,四降温。蒜泥调味已成为川菜的一种味型,其代表菜有:“蒜泥白肉”、“蒜泥海参”、“蒜泥苋菜”等等。而用蒜头、蒜苗、蒜苔作为配菜的代表菜有:“大蒜烧鲶鱼”、“大蒜烧鳝段”、“蒜苗回锅肉”、“蒜台炒腊肉”等等。其实作为一种复合味型的蒜香味型,大蒜早已在中、西餐调味中得到广泛运用了,比如,“蒜蓉虾油鱼皮”、“香蒜酱瓜爆西施舌”、“蒜香沙茶豆干”、“蒜香咖喱虾仁”等等。

北方人大都喜欢吃生蒜,而东南沿海之人大都不喜欢吃生蒜。虽然生蒜通过加热变成熟蒜就除去了蒜臭味,但现在不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在约会前都忌吃加有蒜的食物,怕蒜臭味给接下来的好事搅了局。

蒜是最典型的荤辛之物,佛教禁用“五辛”,即把大蒜、小蒜、兴蕖、慈葱、茖葱作为荤菜。而道教禁用“五荤”,即把韭、薤、芸苔、胡菜作为荤菜。

然而唐代在元旦立春时要专门吃一种五辛菜,是把葱、蒜、韭、蓼、蒿、芥等辛辣菜之嫩者杂和而食,可以消食化气,这种菜的名称以“辛”谐“新”音,取除旧迎新的意思。

糖大蒜

1.将嫩大蒜择净。把白糖、盐和醋一起融化入缸,放入大蒜腌制(刚好淹过)。

2.每天轻搅1~2次,连续3~5天,40天左右就可以食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