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琉璃灯芯下凡间,阻止姜子牙封神,燃灯道人因何装作不知情?

《西游记》里,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一条金鱼,因海水涨潮,私下凡间,入浸通天河。

金鱼精在观音菩萨的莲花池里,常年听经说法也曾得道。到了通天河,却没有干多少好事。

当孙悟空来到观音菩萨的道场时,菩萨一身素衣从紫竹林里从忙走出,一同与齐天大圣孙悟空前往擒服。

“源易缘”注意到,神通广大的观音菩萨,不论在《西游记》,还是《封神演义》里,再或是其他神话文学作品里,从来都是淡定从容。

这一次,却是观音菩萨较为紧张的一次。

观音菩萨之所以如此匆忙,是因金鱼精下界后,做了令人痛恨的事——抢占老黿水府,专吃童男童女,还冒充神明成灵感大王,将西天取经人唐僧拉下了水。

燃灯道人为什么要替姜子牙(明知琉璃灯芯下凡间)(1)

金鱼精的这一做法,与观音菩萨一贯慈悲处事风格,大相径庭,也是极难以容忍的。

金鱼精的下场,在西游神话中也很清楚,观音菩萨编织鱼篮,念动咒鱼就将金鱼收入篮中,带回了普陀山。

“源易缘”留心发现,在《封神演义》中,燃灯道人与观音菩萨一样,也曾用到过一次相同的事情,处理得方式却不大一样。

燃灯佛祖的先天神器琉璃灯芯,私自下界后化身马善,在白龙山结识殷洪,并追随殷洪下山。

下山后的殷洪背叛师父和誓言,改投商纣王。

马善的实战本领并不高超,却有一身杀不死的本领:不怕刀斧伤害、不真水火相浸,即使遇到厉害的三昧真火,不忧反喜,乘着火光逃跑。

杨戬借来照妖鉴后,才得知马善的真实身份。来到燃灯道人的元觉洞,发现燃灯道人的琉璃灯灭了,而马善就是这盏灯的灯芯。

此时的燃灯道人表现却是那么的成熟!他一脸的无辜和茫然,惊讶道:这孽障什么时候走的?

身边的琉璃神灯灭了,燃灯道人却不知道,他是真的不知情,还是另有隐情?“源易缘”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燃灯道人的疏忽大意

神话传说中,燃灯道人就是后来的燃灯佛祖,又被称为“过去佛”。

燃灯道人为什么要替姜子牙(明知琉璃灯芯下凡间)(2)

无论是在《封神演义》中,还是后来的神话故事中,燃灯道人都是三界中很有实力,且地位很高的神仙。

作为世间仅有的三盏琉璃神灯的主人,燃灯佛祖可能习惯了琉璃灯长明的现象。

灯一直亮着,忽然灭了几天,燃灯道人却是没有注意到。

但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呢?

想想看,家里的灯或蜡烛灭了,白天即使注意不到,晚上一片黑暗,总能注意到吧!

二、燃道人的难言之隐

杨戬在元觉洞,见到燃灯道人时,原话是这样说的:老爷面前的琉璃灯灭了!

这说明琉璃灯就在燃灯道人的前面。

前后五百年事情,对于三界中的上仙来讲,都不是什么难事。眼前的神灯灭了,灯芯下了凡,燃灯道人岂能不知,岂又不知?

燃灯道人明知马善下凡,却装作不知,是因为马善下凡后,西周大营内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原本奉广成子之命的殷洪本来下山是辅佐西周武王和姜子牙的。但殷洪被申公豹的一番话,就变了卦,站在了广成子和西周的对立面。

要知道马善下界后,在九龙山追随殷洪时,殷洪尚时一席严正辞明的话:商家气数已尽,周周王气正盛,何况我父纣王得十罪于天下,今天下诸候应天应人,以有道伐无道,以无德让有德,此乃常理……

燃灯道人为什么要替姜子牙(明知琉璃灯芯下凡间)(3)

正是听到这番话后,马善和他的小伙伴温良,才决定离开白龙山,跟随殷洪建功立业。

谁曾想,没有多久殷洪便不顾大义,投靠到自己的父王一方。

这就让燃灯道人很是为难,马善下界他是知道的,可是跟错了主人,站错了队!

您说,是承认好,还是不装作不知,不承认好呢?

三、不知不罪,马善默契配合

下界作乱,再厉害的妖怪,遇到自己的主人,都会乖乖的听话或现出原形!

这在西游神话中,最为常见,金鱼精是、青狮精也是,南极仙翁的仙鹿等精怪也是……只有这样,主人才能保护他们,让他们继续活下来。

但在封神中,“源易缘”却发现,燃灯道人的这个琉璃神灯灯芯却做法大不一样。

马善乘强与姜子牙争斗,几个会合后子牙便向东南方逃走,马善并不知道自己的主人在那里等着他!

燃灯道人为什么要替姜子牙(明知琉璃灯芯下凡间)(4)

燃灯道人见到马善,断喝一声:马善,你可认得我?

马善不愧是鸿钧老祖发明出的先天神物,口称不认识!还装作生气的样子拿枪刺向燃灯道人。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

燃灯道人只是将琉璃灯抛向空中,还让马善回到了神灯中,然后将他带回了灵鹫山。

从神话故事中可以看出,神仙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虽有不同,却态度大都相似:坐骑或宠物下凡,主人真心不知情!

因为,知情而放任不管,罪加一等!不知者却不罪!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西游记》、《中国神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