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捧西地那非粉,几捧玉米粉,在脸盆里混合搅拌后,装入胶囊,精美的包装盒上堂而皇之地标注上具有“壮阳”“补肾虚”等功效——这样没有正规生产厂家、没有准确生产日期、更没有经过相关质量检测的“保健品”,竟通过网络销往20多个省份。

小作坊里加工成的“三无保健品”,在网络平台为何能够畅销甚至成为“爆款”?记者进行了调查。

一批网购低价保健品牵出售假大案

今年2月,打算开办一家保健品店的李先生,从网络平台上采购了一批货物。到货后,其中部分保健品引发了他的怀疑。

“我在网上可能买到了一些假货。”李先生选择了报警。警方将这些盒子上印着“速效壮阳”等字样的可疑产品送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检测。检测发现:送检的多款产品并无正规生产厂家,属于“三无”假药,并非法添加了俗称“伟哥”的西地那非。

这样的“保健品”,是怎么流入市场的?

公安机关追查发现,这批假药购自一家拼团购物APP中的店铺——“猛男天堂”,店主为山东人王某。经过实地排查,警方锁定了一幢疑似为仓储、发货窝点的二层楼房。

伟哥能不能磨成粉(棒子面加伟哥)(1)

小作坊里加工成的“三无保健品”,在网络平台中为何能够畅销?记者调查发现,网络“刷单”让销售量“虚高”,是犯罪嫌疑人招揽生意的重要方式之一。

警方调查发现,2017年,王某在拼多多上开设了多家网络店铺。随后,他上架了“虎虎生威”“德国黑金刚”等多款“保健品”。为了让更多客户能在检索时看到自己的店铺,他先后投入近8万元“刷单”,将商品变成了“爆款”。

借助“刷单”伪造销量,王某的生意有了明显起色。以今年1月为例,王某售出假药6000余单。

相关销售记录显示,自王某开设网店以来,各类“保健品”被销往20多个省份。“刷单”等异常经营状况,被网络平台发现后,王某被处罚7.7万元。

社会问题专家、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认为,跨多省制假售假形成链条,并在网络中成为“爆款”,说明在监管层面存在疏漏。“一方面,工商、食药监、公安等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联动,形成打击合力;另一方面,对于发现的制假售假行为,也要加大打击力度。不能只盯着线下的实体店,也要多关注线上的销售。”

“作为网络销售的平台方,必须把好‘准入关’,对于涉及药品、保健品的相关店铺要严格审核相关的资质。”尚重生说,对于发现存在“刷单”、售假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店铺,处罚也应该更有震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