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
yī
衣
象形字,像汉代之前古人穿的大襟交领上衣,上面象领口,下面像左右两襟相叠交。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衣部》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许慎的解释有误。段玉裁注:衣者,人所倚以蔽體者也。《釋名·釋衣服》: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衣」的本意就是用皮革、麻布、丝帛制成,以遮蔽身体、抵御寒冷用的。
以「衣」作为偏旁的字
以「衣」作为偏旁,通常写在字形的下面,也有个别写在上面的。有时候把衣的上下拆开,中间插入一个声符。「衣」在字形左边时写作“衤”。
从“衣”的指示字:卒,奴隶穿的有标记的衣服。从“衣”的会意字:袁,本意是长衣。袭,死者敛葬时穿的左衽袍。衰,粗麻布的毛边丧服。裂,裁剪后剩下的残余。製[制],本意是剪裁。褰[qiān],本意是套裤。表,本意是毛朝外的皮衣。褒,「褒衣博带」,指儒者所穿衣袖宽大的衣服。襄,本意是解衣耕地。以“衣”作意符的形声字:襦,短上衣。衫,本意是无袖的单衣。襖[祆],有衬里的上衣。複[复],有里的衣服。袂[读若妹],衣袖。袪,袖口。衽,衣襟。襟,衣的交领。裔,本意是衣服的前襟。裾,衣服的后襟。褚[zhǔ],丝绵衣服。袍,棉大衣。褴,没有边缘的破旧短衣。褛,衣襟。裨[pí],次等礼服。袒,解开衣扣。褫[chǐ] ,夺取衣服。褊[biǎn],衣服窄小。褐[hè],粗麻织的袜子。被/衾[qīn],被子。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裕,衣物丰饶。補[补],修补衣服。衷,贴身的内衣。褻[亵],贴身内衣及居家便服。裏[lǐ],衣物的里层。裹[guǒ],缠。裁,制衣。袋,口袋。装,行装。裳[cháng] ,下身穿的裙子。衮[gǔn],帝王或三公所穿画有龙纹的礼服。袈裟,僧人穿的法衣,必须染成不是正色,而且要用长方形的布片连缀而成。裘,皮衣。袤[mào],南北曰袤,东西曰广。本指衣带以上的部分。袅[niǎo],以系带系马。雜[杂],衣服的五色杂会。褱[huái],怀的本字。襪[袜],本指肚兜。以“衣”作声符的形声字:依,倚。哀,悲悯。
文献选读
《诗经·邶風·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上身穿的称“衣”,下身穿的称“裳”。古代的服色,以青、黄、赤、白、黑五种为正色,其他颜色为杂色。如果上衣穿的是杂色之绿,而下裳却是正色之黄,这是礼仪的本末倒置。
《诗经·齐风·東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国君乱施号令,天还没亮就召见。使得小官在慌乱中把衣服、裤子都穿颠倒了。
成语典故
衣冠楚楚
衣帽穿戴得鲜明、整洁,光彩夺目,很漂亮。《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是一种昆虫,成虫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那怕生命再短暂,也要让自己鲜亮地活一天。
布衣韦带布衣,指粗布衣服。韦带,没有装饰的皮带。本指隐士或未做官者的服饰,后借指普通的平民百姓。《汉书·贾山传》:夫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绝息。贾山是汉文帝时的草根学者,这是他《至言》一书的开篇之辞。
袪衣受业《韓詩外傳·卷三》:孟嘗君請學於閔子,使車往迎閔子。閔子曰:「禮有來學,而無往教」……於是孟嘗君曰:「敬聞命矣。」明日,袪衣請受業。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想请闵子为老师,于是就派车去接他。闵子说只有到老师那里去求学,没有老师送上门教学的。于是孟尝君第二天登门,撩起衣服拜师受业。衣衫蓝缕形容衣服破烂不堪。《左傳·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筚路,指用竹木编成的车,很简陋。蓝缕,即褴褛,破旧的衣服。楚国的先王熊绎,当年就居住在这偏僻的荆山,筚路蓝缕,开辟荒野;跋山涉水,以事奉周天子,只能以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来作为贡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