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媒体作为传递主流价值的“信使”,担负着承载文化、引领价值、成风化人的使命。我们希望找到符合当代审美、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古”与“今”的对话,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日报》假日生活版开设了“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栏目,栏目刊登的稿件以诗词景物、意境为线索,将古典诗词赏析、文化背景普及与山水游记写作、个人情感抒发等有机结合,呈现一种“沉浸式诗词赏析”的效果,成为《人民日报》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唤起万千读者的情感共鸣。
作为集萃与延展,与栏目同名的《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一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选取30篇文章,分为“山岳篇”“登楼篇”“临水篇”“胜迹篇”“寻古篇”等五个部分,并充实诗词赏析与地名介绍等内容,力求引领读者多角度感受古典诗词的精华与魅力。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登楼篇中的“黄鹤楼”。
诗词小注
这是一篇“擅千古之奇”的览胜名作。诗人从黄鹤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全诗前两联是抒写登览凭吊之感,为虚写,后两联描写眼前所见景物,是实写,虚实结合;格律是前半散调变格,后半韵律整严,散整交错。
本诗是盛唐诗人中一首少见的“高唱入云”的七律。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集》卷十三)据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拟题咏,见此搁笔,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后作《登金陵凤凰台》,仿效其体(见《唐诗纪事》卷二、《唐才子传》卷一)。
诗意旅游
黄鹤楼始建于吴黄武二年(公元 223 年),因耸立于黄鹄矶而得名。近 1800年间,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是历史文化名城武汉不可或缺并最为耀眼的记忆符号。
黄鹤楼公园于 1985 年 6 月重建开放,现占地 40.3 公顷,位于蛇山之上,与龟山隔江对峙,长江大桥横连龟蛇两山,形成“龟蛇锁大江”的雄伟气势。目前,公园已形成东区、北区、南区、西区四大游览区域,涵盖 80 余景点,四大景观区域各具特色,交相辉映。
30 多年来,黄鹤楼共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近百位、中外游客 6000 多万人次,年均游客量近 400 万人次,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荣获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首批 5A 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中国旅游胜地 40 佳、湖北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身临其境
最是吊古怀乡处
程远州
凭栏远望,天际白云、脚下大江,再加上一颗感己伤时的心,一首好诗便已呼之欲出。这座耸立在武昌蛇山之上的“天下江山第一楼”,似乎天然便是文人骚客吊古怀乡的好去处。
诗因楼而作 楼借诗而名
当时,宦游天下、四处漂泊二十载的崔颢终于得回长安为官,途经武昌登临黄鹤楼。远望水雾江烟、芳草萋萋,倦鸟归林、游船归航,在逝者如斯、世事茫茫的想象中,乡愁顿生,一首高唱入云的七律纵笔得来,成为黄鹤楼的千古注脚。
千百年来,江河沿岸,楼宇何止万千,但唯有此楼堪称第一;来此楼临风怀古的唱咏又何止万千,但唯有此诗被推为绝唱。后人演绎,称李白登楼时诗兴大发,却也无奈搁笔,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诗因楼而作,楼借诗而名,文川相衬,交相辉映。从此之后,武汉人习惯将自己的城市称为白云黄鹤之乡,黄鹤楼成了这座城的图腾。
追根溯源,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曾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当时孙权筑夏口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有军事瞭望作用。随着东吴灭国,黄鹤楼转而成为长江之畔“游必于是”的名胜,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然而关于黄鹤之名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崔颢诗人本心,偏信浪漫传说,借仙人驾鹤而去的故事生发无穷想象,说“黄鹤一去不复返”,便有了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悠悠千载,唯余白云江水依然。诗人寥寥几笔描绘出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龟蛇锁江,心潮逐浪。
毁建再三 雄浑依旧
现在的黄鹤楼,早已不是崔颢登上的那个楼。在楼内二层,大理石镌刻着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在历史上的频繁兵火中,黄鹤楼屡建屡废,形制每朝不同,但大都保留着高古雄浑的特点。
史料记载,1957 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5 年重新建成的新黄鹤楼,位于距旧址约 1000 米的蛇山峰岭上,与大桥对望。新楼仿制建于同治七年、毁于光绪十年的最后一座“清楼”模样,却又青出于蓝,更加雄伟: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形如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则绘有以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如今登楼远观,近百米之下大江奔流、大桥横跨,两岸草木葱茏,建筑高企,依旧是苍茫浩大的气象,依旧有“把酒酹滔滔”的冲动。也难怪,日间常有书画展、诗词展在此举办,艺术家们凭栏走笔,转眼便是一纸盛世繁华。
楼虽毁建再三,黄鹤之名却从未断绝,吊古怀乡的“传统”也从未消失。如今,蛇山一带被辟为黄鹤楼公园,除牌坊、轩、亭、廊等建筑外,还建有诗碑廊,收藏着历代诗人的名作,景区内还聘请了专门讲解诗词的志愿者。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