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 近代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高中历史美国制度史整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高中历史美国制度史整理(近代欧美代议制)

高中历史美国制度史整理

历史复习· 近代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权利法案》的颁布

1.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年

(2)原因: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政治权利。

(3)过程: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②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4)结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2.《权利法案》的颁布

背景:“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议会权力大增。

内容: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立法、财政等大权。

意义:法案颁布以前,尽管对王权有较大的限制,但王权本质上仍然是专制的。在此之后,王权受到议会和法律的严格限制,确立起议会主权原则,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英国议会包括上院和下院。上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院议员由选举产生,议会实权由下院掌握。在英国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成为首相。首相在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之后进行组阁。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从确立方式看,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如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等。

②从代议制的内容看,其特点是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逐步完善,选举权主体范围逐渐扩大,内阁权力日益增强。

③从发展过程看,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特点是渐进的温和变革,民众的斗争和政府的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等,体现了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如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

(2)趋势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政治权力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一般公民。

内阁制形成:18世纪初,议会下院的多数党实际控制了政权。

特点:①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首相: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国家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掌握国家大权。

影响:促使资产阶级政党之间展开激烈竞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呈现的四个趋势

(1)延续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早期内阁的形成到责任制内阁的完善。

(2)渐进性。自1689年初步确立后不断完善。

(3)创新性。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

(4)法制化。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艰难的共和之路

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的原因

(1)反对共和派的力量比较分散。 (2)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共和制。

(3)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法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这是法国共和制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因。

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后,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2.宪法内容

产生方式

权力职责

议会

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掌握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总统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

①掌握行政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高级官员

②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影响

(1)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职位。

(2)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德意志的统一

(1)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大大小小的几十个邦国各自为政,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结果: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

2.德意志帝国政治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1)特点:

帝国名义上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通过宪法使皇帝和首相控制了政府和军队,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议会虽行使立法权,但是不能通过任何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没有行政监督权,因此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另外帝国的军队、军人地位很高,体现了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

(2)原因:

①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的,并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统一后掌权的是普鲁士贵族,因此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大量的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和军国主义特色。

②由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资产阶级软弱,封建容克和军阀势力强大。

3.帝国宪法

(1)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生产方式

权力

皇帝

世袭制

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

宰相

由皇帝任命

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2)联邦政体:

①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②普鲁士在帝国中占在统治地位。

4.影响

(1)积极影响: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消极影响: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背景(1)1781年美国打败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导致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

2.1787年宪法

(1)联邦制度:

①职权: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特点: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重要原则

(1)中央集权原则: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总统制共和政体,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联邦制原则:“联邦与州分权”的联邦制原则,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联邦政府的权力是各州政府赋予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的地位。

(3)分权制衡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4)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都实行任期制。

(2)共和制度:

①权力职责:

权力

行使者

职责权力

立法

国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行政

总统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大权,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司法

最高法院

掌握司法权,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②主要特点: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利弊影响:①积极: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②弊端: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政治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