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西游记》的朋友,一定会有印象,其中有一段唐太宗李世民入地府和魏征斩渭河龙王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互相相连,在不同版本中有不同的描述方式。这两则故事,在民间也是流传甚广。后来小说把这个故事作为取经的缘由。不过这个故事在不同个版本里相差很大。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这个故事在不同版本中的差异,看一看故事差异的原因。

魏征斩龙故事(魏征斩龙王与唐太宗入冥故事在不同版本中叙述的差异原因探析)(1)

步辇图

一、最早收录的传世文献《朝野佥载》中的描述

唐太宗游地府的故事,在《西游记》之前的一些文献中就有记录。最早记录这个故事的是张鷟《朝野佥载》。这是一部唐代的笔记小说集,作者死于玄宗时期。书中可见批评武周时期朝政的一些事情,可以断定这本书成书于武周时期之后。书中描述情节十分简单,说有一个叫做李淳风的人,告诉唐太宗说晚上将要归西,结果唐太宗当晚入定到冥府走了一圈又回来。这与后来的故事和民间的传说,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魏征斩龙故事(魏征斩龙王与唐太宗入冥故事在不同版本中叙述的差异原因探析)(2)

图片源自百度,若有侵权请联系删图

二、敦煌写本《唐太宗入冥记》中的描述

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有《唐太宗入冥记》的一部文献。这部文献是斯坦因盗取敦煌文献中的一部,编号2630,全文用行书书写,无头无尾残缺较多。在这部文献中因为有多处残缺,描述的故事并不是非常的全面。文章开头就是唐太宗因事到地府去对质,但没有说具体是因为什么事情。唐太宗到了地府之后,判官崔子玉作弊帮助太宗应对冥府审判,后崔子玉向太宗索贿。这部文献的断代时间与《朝野佥载》时间应该相差不大,因书中称李世民为“太宗”可知当时李世民已经死了,而且其中末尾崔子玉让李世民讲《大云经》,流行此经之风恰好在武后建周之后。所以这部文献应该也是武周之后的作品。而且从文献的表达方式和抄写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一种俗讲的底本。

魏征斩龙故事(魏征斩龙王与唐太宗入冥故事在不同版本中叙述的差异原因探析)(3)

李世民陵墓

三、吴承恩《西游记》中的描述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将唐太宗入地府的这一段故事,作了展开叙述,并成为取经的一个源头。在原著中,第九回、十回、十一回就是以这个故事为叙述主线。故事的大概是说,渭河龙王,因为与袁守诚打赌,龙王私自改降雨的点数,触犯了天条,要在刮龙台上斩首。斩首的执令官是魏征。龙王向唐太宗求情,请他留住魏征,结果魏征在睡梦中斩了龙王。龙王因此记恨唐太宗,于是勾得太宗魂魄入地府。唐太宗入了地府后,魏征烧了一封书信给旧时好友崔珏。崔珏在地府得到魏征的书信之后。极力帮忙唐太宗还阳,冒险改生死簿。唐太宗还阳时,崔珏告诫唐太宗,要做一个水陆大会虔心礼佛,才有后来的唐玄奘的出现,成为后来取经的源头。

魏征斩龙故事(魏征斩龙王与唐太宗入冥故事在不同版本中叙述的差异原因探析)(4)

连云港吴承恩像

接着我们看看三种版本的差别。非常明显,在这三个故事里边叙述的目的,人物的名称都有差别。比如名称上,敦煌本的判官叫做崔子玉,而《西游记》中的判官叫崔珏。不过这种差异只是不同版本在传抄过程中形成的错误。我们重点看的是这些故事叙述过程和最后的结果。传世本的记载表现的李世民还是比较正面的。敦煌本的叙述突出了李世民行贿的一些细节,末尾所谓讲《大云经》实际反映了李世民的罪过,这里虽然有佛教传播的影响,但绝不排除李世民为了政治斗争杀害兄弟的因素在其中。最后《西游记》中的故事描述的最为全面,而且最为生动。整个故事情节既为唐玄奘取经铺垫。同时故事中塑造了一个贤明君主李世民,也塑造了一个能干的大臣魏征。这是吴承恩借小说之笔来表明当时自己的政治态度。从唐太宗入冥故事也可以看到,从口耳流传的一件简单的传说,经过不同目的叙述,掺杂进去诸多的政治情愫,最后形成一个完美的故事。

魏征斩龙故事(魏征斩龙王与唐太宗入冥故事在不同版本中叙述的差异原因探析)(5)

大慈恩寺大雁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