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人境何患车马喧(潜居抱道重在抱道)(1)

《素书·原始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区区九字,却意理深邃,值得深入体会——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并不难懂,有道者洞悉事物发展规律,“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所以能审时度势,平日韬光养晦,待时机成熟,乘势而起,成就一番事业。

张良得《素书》后潜心研读,后追随刘邦,助其打下大汉天下;诸葛亮怀才不出,隐于隆中,后得刘备三顾茅庐,自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们都曾潜居抱道以待其时。往往很多人看得见名人志士的隐,却忽略了他们在隐居时的所作所为。

很多有道者在隐居时期,都是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三国志·隆中对》对诸葛亮出山前的描写是:“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同乡人都觉得诸葛亮是在吹牛,一个耕种农田的无名之辈,哪能与管仲、乐毅相比呢?

他们看不见从常诵《梁父吟》中所透露出来的胸怀万象。汉朝乐府歌谣《梁父吟》,讲述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二桃杀三士”。齐国宰相晏子,用两个桃子,挑拨三位勇士自刎而死。《梁父吟》表达了对晏子的讽刺,也抒发了对勇士的惋惜之情。

诸葛亮常吟此谣,体现的是他的宰相之心,他在时时提醒自己:一国丞相,万不可用小道小术来坑害将士。

诸葛亮在成为蜀汉丞相后,广进贤才,托起他人,蜀军上下无不信服。他一生之成就,怎是当初同乡所能想象呢?

结庐在人境何患车马喧(潜居抱道重在抱道)(2)

成就大业需要战略高度与战略定力,战略定力让你拥有等待的从容,战略高度让你知晓何时应当出击。

而这两种素养,都需要在潜居时加以修炼。“潜居抱道”,重在“抱道”,若没有一定的格局与境界,“潜居”就会变成消极避世,反而可能会助长心中的不当认知与过度欲望。

今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投资市场不甚景气,有的企业经营者选择让资金回流,不再扩大生产,颇有“潜居”之意。

诚然,在形势复杂多变之时,不盲目投资、扩建是一种合理的谨慎。但在收缩经营之时,经营者也当思考,自己是否心中有道?

潜居容易抱道难,若非依道而行,很可能便会错过在危机中建立自身优势的良机,也就谈不上“以待其时”了。

道在人心,民心即道。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拥抱客户就是扎根大地。

投资、扩张需视实际情况而定,但创新随时都可诞生,因为真正的创新来自对客户的关怀,对客户的爱越深厚,企业就越能根深叶茂,如此才能无惧风雨,从容、自信、坚定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