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人类的认知中,对于天道之行处于无知之态,因而有轻视与否定之行;即使如此,天道并未因此而停止其运行,依然亘古不变地以其义理与原则而行,是自我运行者。

因此,与人类不同。

人类之行,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至理之行;因而是否看明天道之不同?

人类是有限与自我中心者,因而若天道以人类之行而待人类,则人类如何回应此行?

因此,无需过于自恃而冒言,而以谦逊与谨言而行,是智慧之行。

人类在言语领域之行已看明——轻言冒行,对于言语无原则与无节制,是广泛之行。

为此,因言语而起的纷争与苦痛如同洋海,是苦难之源;因而无需以为可放任无度,而需以最大之谨慎而面对,是从古至今的教诲。

即使如此,因人的自傲与自恃,以及自我满足之欲望,无能不如此行,则如何解决此问题?

真正之行已显明,即需看明此问题的性质——苦痛之源,则是予以重视之因。

自古以来,无人不知晓此理,然而能够实行者寥寥,因是无能之领域。

既是如此,人类是否是有能者?若不能节制言语,则又能有何成就?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类所取得的成就灿若星河,则人类是否认定为己成?

即使如此,在人类历史上,大多取得重大成就者,皆认定是天成,而非己成,是已知的结论。

虽然如此,其他人皆以为是自谦之词,而非事实,是否有悖于常理?

凡成就者,本无需将功劳归于天成,而以事实而论,归于己成,是诚实之行;然而为何多如此行?

即因任何成功,皆发生于成功者已竭尽全力,仍无所获,以致绝望之时,而成功忽至;非因他故,乃因天道“仁爱”与“公正”之故;凡此者皆看明此行,因而将功劳归于天成,即“功成弗居”。

既是如此,人类为何亦重新将成功之荣归于自己?即是唯我独尊之故。

此“唯我独尊”一词,在此,是客观之语,非以贬义而使用,而是真实之景。

因此,人类是否需要反思所行?而非固执己见而独尊?是否需有所谦逊而思索天道之行?

道德经第五章深度解读(以新视角阐释道德经二十五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