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海抗疫在关健阶段,各种物资紧张,连以前最普通的大米面粉都变得稀奇起来,要节约点用不过相信这是暂时的,上海一定会渡过难关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关于上海外滩的感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关于上海外滩的感悟(上海有过一种龙江米)

关于上海外滩的感悟

现在上海抗疫在关健阶段,各种物资紧张,连以前最普通的大米面粉都变得稀奇起来,要节约点用。不过相信这是暂时的,上海一定会渡过难关的。

想到老朝70年代,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物资贫乏困顿的年代。那个时候不但购买任何消费品要凭证凭卡数人头,柴米油盐的,而且任何商品都要讲节俭的。什么包装净菜啊,那是浪费,菜叶菜皮都不会剥了要一齐卖的。比方讲当时的菜场,会有一种鸡壳售卖的。就是那种一只鸡杀了去除了鸡腿鸡翅鸡肉就剩鸡骨头的架子,上头一点肉沫都没有了。这种东西放现在做饲料都不要的,当时都可以拿出来卖,而且还是热门紧俏货。为啥?因为便宜,2分钱可以买一只。又因为不要凭票买,可以随便买几只。所以在当吋就变成很吃香的东西了。当时买到这种鸡架鸡壳是要花功夫凭运气的,菜场里不是每天有卖的。要有菜场里认得人,有内部消息捅出来:今朝下半天有鸡壳买。各么好,早上一早就要去排队,要排到下半天三四点钟才能买到。

不管那能,这种鸡壳虽然没鸡肉,但削得再清爽,鸡壳上头总还会有些鸡皮鸡油鸡鸡疙瘩残留的。所以回去弄锅水笃笃,笃个几个钟头,总会笃出点油水出来的,然后再弄了一把鸡毛菜掼进去,至少还是会有点鸡汤的味道的,不叫鸡汤叫啥?

想想世道多变,人生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崇尚推崇的东西,无论职业爱好曾至衣食住行。现在是搞金融搞投资搞ⅠT的吃香,在物质困乏年代是做营业员的吃香。比方上头的鸡骨鸡壳,要是没菜场里的内部消息,侬就买不到。

讲到鸡壳,就要讲到那个年代还出现过一种更极致的节俭产物,就是一种大米,这种米叫“龙江米”。啥叫“龙江米”?我估计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或者现在还是50岁以下的70后80后小青年们是不大会晓得的。我在这里就卖个关子,要是大家有兴趣了解,我下一篇文章介绍揭晓。

可以先提示几点。

1.“龙江米”也算是一种稻米,是可以用来烧大米饭的。

2.这是一种特殊的米,不过不是在一般粮油店出售的,是要去居委会申请购买的,可以不要购粮证和粮票。

3.“龙江精神”就是因为这种大米而出现的当时宣传提倡的一种艰苦扑素勤俭节约的精神。龙江是当时上海一个地头地区的名称。

好了,就提示这三点,老上海们可能会想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