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霸王别姬是什么故事(霸王别姬:张国荣成了程蝶衣)(1)

项羽为什么不过乌江?

古往今来颇有争议,其实,一个人之所以选择一种行为,很多时候是一念之间的事,别人是很难知晓的。

更何况历史穿越了二千多年,我们确实不知道,那位曾经破釜沉舟的英雄,当时心里最放不下的是什么,还有什么东西难道比生命最重要的吗?

难道他选择死真是因为对未来失去信心了吗?

张国荣霸王别姬是什么故事(霸王别姬:张国荣成了程蝶衣)(2)

真得只是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吗?不,其实,我们忽略这位钢铁硬汉背后的万种柔情和爱情故事。

项羽在垓下突出重围后一路拼杀,来到乌江边上,他如果没有求生的欲望何必要如此奔波,《史记》清楚地记载:“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他是为何来到这里,因为乌江亭是通往江东必须要经过的渡口,他知道这里有船,他是来求生的。

事实证明,他来对了,乌江亭长估计早就知道了项王后败的消息,正在江边停船以待,然而,这个时候,不知道什么东西扰动了项羽的灵魂,项羽犹豫了。

面对项羽的动摇,老亭长语重心长地讲:“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这句话是何等贴切,何等到位,何等真诚。

只要上了船,项羽便生命无忧,因为这里只有这一条船,追兵来了也无可奈何。更何况,老亭长对形势的判断也极其准确,江东父老乡亲还是认同你项羽的,那是他当年起兵的根据地,方圆千里也足够称王,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可以从长计忆。

张国荣霸王别姬是什么故事(霸王别姬:张国荣成了程蝶衣)(3)

面对这种突然而来生存机会,项羽却仰天大笑,和老亭长讲:“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我而王,我何面目见之?”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典故,也成为项羽之所以选择死的最流行、最普遍、最常规的说法。

本人觉得,项羽出身贵族,重视名节,不惧生死,有这样一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也完全是可能的,这一点应该是他选择不过乌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此时项羽非彼时的项羽,他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是是非非,经历了太多的成败存亡,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和叔叔起兵时的“毛头小伙”,他应该有胸怀承担这次暂时的失败。

张国荣霸王别姬是什么故事(霸王别姬:张国荣成了程蝶衣)(4)

其实,大家细想一下,项羽的叔叔项梁战死之后,楚怀王熊心趁机夺权,将项羽打入冷宫,削去兵权,对项羽打击何等之大,完全否定了他们项家在军中的地位,其实,没有项梁和项羽,哪有他这个楚怀王,项羽选择忍了。

后来,楚怀王商量选一人向西进攻咸阳,这本来是一个苦活累活,项羽希望为国效力,但是,大臣都说他为人滑贼,品德败怀,项羽也选择忍了。

后来,赵国危急,项羽请求北上救赵,而楚怀王命令宋义为上将军,只给了他一个无职无权的副将,项羽还是选择忍了,甚至差一点被宋义杀掉。所以说,很多人认为项羽有勇无谋,只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这绝对是一种道听途说的误解。

张国荣霸王别姬是什么故事(霸王别姬:张国荣成了程蝶衣)(5)

后来杜牧作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主要是批评项羽不能接受眼前的失败,不能忍受暂时的耻辱,看不到更远的未来和希望,所以,选择了死。我认为杜牧的认识有点自我和主观了。

我觉得项羽一路奔波到乌江边上,顺路上船,以期再战,他是具备这种成熟心性的。

所以说,导致项羽最终选择自刎乌江的,恰恰不是因为他的勇敢,而恰恰是因为他的脆弱,是他灵魂深处我们没有理解到的绵软的一面。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在四面楚歌声中,项羽没有选择逃跑,也没有对死产生畏惧,他是真正的“战神”,他为战而生,为战而死,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在这种危急之中却焉然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文人,写下他一生唯的一首诗,即《垓下歌》。

“力拔山兮所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项羽是拔山扛鼎的大英雄,而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乌骓马也不跑了,乌骓马不跑,可能意味着我就要死在这里,男子汉大丈夫死不足矣,我只担心一个人啊,虞姬啊我的小宝贝,虞姬啊我的小宝贝,你可乍办呢?

读罢让人伤感,让人落泪。

项羽写完之后反复吟唱,虞姬一起跟着唱,只到项羽唱得泣不成声,身边众将士也一起泪如雨下,不敢抬头看他们俩个。

张国荣霸王别姬是什么故事(霸王别姬:张国荣成了程蝶衣)(6)

《史记》中生动地记载了这个场面:“项王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由此可见,面对战争可能面临的失败,项羽没有想到还当不当王,没有想到生死,让他最放不下的是自己最爱的人——虞姬。

她为了不能保护自己的爱人而放歌、而哭泣、而把不愿意展露的那份脆弱表达得淋漓尽致。

然而,司马迁没有接下去记载虞姬是生是死,是如何死的,历史到了这里突然断了片,但是,通过后人的考据和相关资料,都显示虞姬选择了死,因为她不想连累项羽,她希望项羽能够杀出重围,再接着战斗,这便是爱情的力量。

试想,如果虞姬不死,项羽一定会陪着她战死垓下,也不会逃到乌江,哪还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故事。

甚至有野史记载,虞姬死后,项羽悲恸万分,甚至割下了虞姬的头颅,背在身上一起出逃,但是,后来丢在路上,项羽回来几番寻找,也耽搁了不少时间,否则,项羽的乌骓马以及他带领的轻骑,汉军如何能追得上。

不管这种记载是真是假,从感情来说,项羽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

项羽到了乌江边上,他真得累了,因为他已经号令过天下,人世间已经别无所求,江东那个王对他也没有什么吸引力。

张国荣霸王别姬是什么故事(霸王别姬:张国荣成了程蝶衣)(7)

特别是,自己最爱的人也是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生命,他痛恨了战争,痛恨了厮杀。

他在乌江边上那场生命的最后战斗,对战争而言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他只是在彰显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勇敢,也不想让自己的爱人失望。

他终于轰然倒下,一个西楚王朝也倒下了,而他也和自己最爱的人长眠在一片土地上。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写在正史中的第一段丰富而凄美的爱情,因为这份爱情,历史变得有了色彩,英雄也变得有了血肉,而中华大地上也多了一种漂亮的花朵——虞美人。

张国荣霸王别姬是什么故事(霸王别姬:张国荣成了程蝶衣)(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