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行走蜀地,触摸“三国”历史,抚今思古,对关公、张飞们那一代英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戎马生活向往不已。按计划,明天我们将离开阆中,驱车剑阁,体验雄关天下之险。

史载:诸葛亮死后,其继承者是蜀中大将军姜维。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钟会带兵进攻蜀汉。姜维守住剑阁关口要道,令魏军进攻受阻。邓艾带着精兵偷偷绕道剑阁西面山道进军七百里路,直奔蜀国首都成都,最终灭了蜀国......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1)

次日大早,我们驱车离开阆中古城,朝150多公里外的剑阁出发。阆中市区很安静,道路旁雕塑着一匹昂首奋蹄的俊马。司机说:“听当地老人讲,这匹马就是当年张飞的坐骑。张飞遇害后,这匹马终日不吃喝,郁闷而死。”

闻听,我感慨道:“这是一匹义马哟!”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2)

果不其然,进入一座村落,迎面驶来一串结婚车队,不宽的土路将双方车子堵住。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3)

我们的司机主动将车子艰难倒退数百米,让婚车队通过。双方车子相交的一瞬间,我分明瞧见了坐在红色婚车里新娘投来的甜甜笑靥。

我对司机说:“快瞧,新娘子在冲你笑呢。人家是在感谢你没误了今晚入洞房。”

闻讯,司机大喜过望,忙伸出头去,一连串地发问:“那呢,那呢?我乍没看见?!”

顿时,满车都是嘘嘘声。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4)

中午时分,车子驶入剑阁县城。在一家酒店前停下来,准备吃饭。遇上有人家举行婚礼,来不及为我们另开炉灶。

便拍出几文“银子”,让店家多做出一份酒宴揣过来,匆忙填饱肚子。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5)

一位老人站在酒店大门前的婚庆招牌前,上前与其搭讪,得知这老人也姓赵,全名叫赵大鹏。

哈,老人赵大鹏站在新郎赵鹏的婚庆招牌前,真是难得。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6)

我给老人递上一棵烟,请他站在这婚庆榜下照张相,老人愉快地答应。随着相机快门按下,这幅难得的画面定格啦。

这老人赵大鹏年轻时也是一位帅哥儿。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7)

出了剑阁县古城,车子行驶在长满千年古柏的道路上。眼前这条道,正是“三国”时间蜀国修建的成都至剑阁古道,当年可是运送军需的主干道。

如今的路面就是在原古道上修建起来的,保留了几十公里长的路段,很是珍贵。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8)

瞧:这株千年古树死后依旧坚挺,象是在无言讲述着风起云涌的“三国”历史......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9)

前方路牌显示:目的地就要到了,顿时众人兴奋起来。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10)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11)

进入剑阁,跃入眼帘的第一幅画儿,竟然是与王麻婆豆腐并挂的剑门豆腐招牌。素来喜欢川菜的我,回味着这几日顿顿少不了的麻婆豆腐,不由口水哗哗滴......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12)

瞧这“三娃子豆腐”的招牌,就会明白:甭管你是否喜食麻辣,只要一入川,就算是与麻辣味儿的菜肴干上啦。保你顿顿少不了,直到辣得你大呼受不了!

呵呵呵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13)

瞧:这位哥子光膀子,挺大肚子,仰靠在椅子上。是否象那个演《傻儿师长》的主角儿——红遍川蜀大地的刘德一?

人家这小日子过的,一包烟、一杯茶,冷眼瞅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好一副功成名就的架式。用四川话讲,就叫:“想当年,格老子刀山血海里撕杀,才拚了起这片天地。如今你娃儿还敢和我比?那还差滴太远!”

哈!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14)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15)

头天联系的小导游,早就在大门口等着我们了。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16)

我们此行的方向,是径直朝关楼行进。导游说:左边那条金牛峡山道是后人开发出来的,很不好走,就不去了。

闻听,我顿时跳起来:“凭什么不去?我们大老远跑这儿来,不就是抚今访古吗。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攀登!”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17)

我打定主意:进入了这书写着“剑阁”的山门之后,就独自去攀登那条金牛峡山道,并与导游说好在剑阁关楼会合。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18)

一路之上,众人围着美女导游谍谍不休,问遍了关于三国、关于蜀汉的各种问题。直问的这导游不解地发问:“你们这些客人莫不是专事研究三国历史的呀,乍知道的比我这个当地人还要多?”

同伴指着我,插话道:“这个总是在打扰你的家伙,前几年倒卖“三国”文物,昨儿才从牢里放出来。落下个病根,只要一听别人说三国准犯病儿。这不,现在已经开始犯病啦!”

闻听,小导游害怕地瞅着我,直往后退。

众人哗哗地笑。

我大窘。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19)

与同伴告别,我独自一人朝着这招牌指引的方向——金牛峡栈道前进。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20)

脚下是一条用原木在山体之间搭起的小道,它的学名叫栈道——架在山岩边上的人工小路的意思。行走在上面,脚下木板直颤悠,让人心惊胆战。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21)

这条山道长度达到四公里,围绕着一条山谷搭建。

瞧:对面山道上的游人清晰可见,但我要走到那儿得花费1小时功夫。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22)

远远的山下有一座石桥,此时我置身在数百米的高山之腰。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23)

迎面走来两个游客,我对他们高喊:“朋友,前面的路好走吗?”

可回答我的,却是“好走吗......好走吗......好走吗......”的满山回音声。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24)

片刻,对面山道上隐约传来了回应声:“好......好......好走呐......呐......呐!”

空矿的山峡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音箱,将我们的声音无限放大了。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25)

转过N道山路,半山腰出现一座长廊亭子,便加快步子往山下奔去。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26)

一群游人正在休息。我大汗淋漓地问:“对面的山道好攀登吗?”

有人风趣回答:“好走得很,只要你手脚并用就成!”

闻听,我顿时泄气坐下来,休息会儿再走吧,真格是蜀道行路难哟。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27)

对面山上,纵横交错的栈道在绿林间时隐时现,不时有游人唱起悠扬的歌子,轰轰烈烈地在山涧回荡。

我手脚并用地朝对面山上攀登......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28)

瞧:两条栈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对面的游人也变得清晰起来。这说明山谷越靠得近,越是证明我快要攀登到对面的山头啦。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29)

迎面闪出一面大写着“姜”字的旗织,表明镇守此地主将的姓。还用问这里的主将是谁吗?诸葛亮的大徒弟——姜维!

只不过,此时这旗下竟然站着一个姑娘。原本满山阳刚的气氛,顿时阴柔了许多。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30)

这组雕塑中,站在几人中间的将领便是姜维。雕像主题意思,表现出来的是姜维们战败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倒霉样儿。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31)

仔细瞧瞧石碑说明——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32)

远远地,一座雄伟的关楼出现了。这就是著名的剑阁楼台。我和同伴们约定就在这儿汇合。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33)

游走在雕象与实物之间,抚今追古,让思绪在三国的山风里扯得很远很远......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34)

这就是诸葛亮,字孔明。蜀国承相,为三国分治后的刘备入川立下汗马功劳。最后病死在“七出祁连”,征伐魏国的五丈原军帐之中。

诸葛亮死后,蜀国一落千仗,最终消亡。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35)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36)

关楼依山峡而建,在冷兵器时代,真正是“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37)

站在关楼上,放眼眺望:山道如线、险峰如墙,挡住了来自北方的铁骑。令诸葛亮死后的后蜀国时代,苟延残喘渡过了风雨飘渺的十几年光阴。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38)

问在山道上摆小买卖的山民:“啷个晓得诸葛亮不?”

回答:“啷个不晓得嘞,那是一个伟大滴军事家嘛!”

再问:“那姜维晓得不?”

山民愤然答道:“哪是一个败家子嘛!蜀国的大好河山,硬是让他给毁掉喽!”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山民历史知识够丰富,一般人还比不上。啧啧啧。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39)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40)

这位光头同伴,戴黑眼镜、摇羽毛扇,扯住我,要拍一张比诸葛亮还要帅的相片。我二话不说,揣起相机按下快门——同伴就这样被定格了。

围观游客笑评:“这位先生不象诸葛亮,跟江湖上的黑老大到是有一拼!”

一行人说笑着,往关楼走去......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41)

眼前这条破败的山道,是当年蜀国保留下来的惟一古栈道。当年,诸葛亮统率10多万北伐大军沿着这条古栈道,先后七次出祁连山,为框扶大汉天朝,与魏国进行了十多年的血海撕杀。最终,诸葛亮病死在军帐之中。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

此时此刻,面对先人留下的遗迹,不禁感慨岁月如同白云苍狗,世事苍凉......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42)

走出剑阁,回首望去。蓝天之下,雄关昂然挺立在两山之间。默默见证着人世间的风霜剑雨、阴睛圆缺、悲欢离合。

往事如烟,多少年过去了。昔日的古战场,如今已经成为旅游胜地,再也听不到金戈铁马的杀喊之声。

行走在山道上,若大的山谷间不时回荡着游人们的嘻笑打闹之声。

蜀国魏蜀(蜀地风流之5)(43)

此情此景,思维仿佛步入了一个时光通道,正与千年之前的先人们进行着心灵对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