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一书真的想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来表达“人定胜天,改造自然”的思想吗?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解,《列子》想表达的并非改造自然的思想。下面居士我为你详细分析一下这个故事。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在这个故事之前,作者借殷汤与夏革之口讨论了一个问题:事物是否有大小、长短、同异的分别?夏革先说了另一个故事。
在东海之外不知有几亿万里的海面上,飘着五座仙山,分别是:岱舆,员峤,方壶,瀛洲与蓬莱。这五座仙山非常高大,上下周围三万里,山顶平地九千里,上面住着许多仙人。但是这五座仙山没有根,就在大海水飘着,随着风浪而摇晃。
时间一长,仙人们就受不了了,他们晕船啊,于是便向天帝诉苦。天帝也怕五座仙山漂到西极去,让山上的仙人们流离失所。于是他命令北方之神禺疆,派十五只巨大的海龟把大山顶在背上。一只龟驮一座山,驮六万年再换另一只龟,十五只海龟正好三班倒。
不料有一天出了意外,龙伯之国有个巨人,他投下钓钩,一钩就钓走了六只海龟。这六只海龟正好是负责岱舆和员峤这两座仙山的,这两座山没有海龟负责,于是一直漂流到北极,沉没在大海里了。
《列子》想用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呢?你看,这五座仙山够大吧,上下周围三万里。可是北方之神禺疆派出的海龟比仙山大多了,能驮着山在海里游。海龟够大吧,可是龙伯国的巨人一钩就钓走六只。可见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大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小的事物,小的事物也可以变为大的事物,全依赖于你如何看待了。
接下来,夏革列举了很多长寿的事物与短命的事物,大的事物与小的事物。
如楚国之南有一种叫冥灵的生物,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些是非常长寿的生物。腐朽的土壤上会生出菌芝,早上长出来傍晚就死,春夏时节下雨时会生出蠓蚋,看见太阳就死,这些都是极端短命的生物。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有几千里之大,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它的翅膀就仿佛天边的云彩,这是非常巨大的生物。江浦之间有一种叫做焦螟的小虫子,它们群聚在蚊子的睫毛上,蚊子居然感觉不到它们,这是异常微小的生物。
看起来,事物确实有长短、大小的分别了。但是夏革话锋一转说道,黄帝和容成子住在崆峒山上斋戒三个月后,他俩看焦螟的身形如同嵩山一般巍然耸立,听焦螟的声音如霹雳一般响亮。可见《列子》一书确实想说明,大与小是没有界限、分别的。
《列子》论证道,虽然事物的形体性情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各自适应各自的环境,每一种生物的生理功能都是完备的,具有充足的天分,又怎么能去辨别他们的大小、长短、同异呢?
接下来,《列子》中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正是想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大小、长短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换。
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居士我就不复述了。愚公想要挖王屋、太行两座大山,可是这两座大山真的太大了,所以智叟笑话愚公说,你如此老迈,连山上的一根小草都拔不动,又怎么可能把山挖平呢?愚公反驳道,人力与山相比虽然渺小,但是我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山却不会增加,又怎么会挖不完呢?可见与无尽的人力相比,这两座山又变渺小了。
因此,《列子》中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并不是要说人定胜天,而是想论证大与小、长与短是相对的,并没有固定的界限。所以,最终愚公感动了天帝,派天神把两座大山给搬走了。
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