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5000年的中国历史上,历代广西兵都以骁勇善战而被人称为“狼兵”;即便是在热兵器唱主角的立体化作战时代,广西狼兵依然在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

1986年,为了惩罚不断入侵中国广西那坡县边境进行武装挑衅的越南高平省保乐县一个排的越军,隶属广西军区百色分军区的那坡县民兵特种小分队,以21人的兵力深入越南境内9公里实施特种作战,以轻微伤2人的代价,取得了全歼越军30人的战绩,为稳定中国广西那坡县边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逆行倒施的越军

1979年3月16日,中国实现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目标后,全部班师回国,本来是想给越军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然而,黎笋集团依旧我行我素,无视越南本国百姓的呼声,无视世界人民的谴责,反而趁中国军队回防之际,不断派兵入侵中国,不断进行各种人神共愤的武装挑衅。

当时的中国,为了全面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只在中越边境线上的战略要地驻扎解放军现役部队,普通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务工作,主要由各边防市、县的民兵部队负责。

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民兵人数(广西民兵入越作战)(1)

与中国广西那坡县接壤的越南高平省保乐县,于1985年初在该县一座名为兵充屯的小村庄驻扎了保乐县独立营165边防连一个排的兵力后,这些越军根本不顾当地越南百姓的死活,对内不是欺压本国百姓,就是武装入侵中国。

这个排的越军,兵力只有30人,但他们很会欺软怕硬,仗着手中的武器比中国民兵部队的武器好,因此,平时都是避开中国解放军现役部队的驻地,闯入边境那坡县一些边境村庄埋设地雷、抢夺中国百姓耕畜、粮食,或者是抓走中国边民,打死打死中国边民等,总之,就是无恶不作。

中国向来都是一个珍爱和平,重视礼节的国家,在实施对越自卫反击战前也好,实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目标也罢,战前战后,都没有因为越南黎笋集团的逆行倒施而将所有越南百姓视为仇敌,相反,即便是在作战过程中,中国解放军甚至宁可饿肚子,也要援助有困难的越南百姓。

例如,解放军121师在合围越南高平市期间,各团曾经被越军特工假扮普通百姓偷袭,导致该师遭遇重大伤亡,但冤有头债有主,师长郑文水仍旧严令全师将士不得为难闯入师指挥部阵前躲避战火的越南民众,而这些越南民众当中,有部分人还是参战越军的家属。

1984年,黎笋集团不顾越南百姓死活,砸锅卖铁也要入侵周边国家,使得越南百姓怨声载道。在此背景下,很多有良知的越南百姓也不希望越南继续与中国为敌;私下里,就有很多越南老百姓自发来到中国境内,通过物物交易的方式,跟中国边民进行各类贸易活动。

越南高平省保乐县兵充屯越军屡屡进犯中国边境的行为,越南保乐县及周边地区的越南民众看在眼里,为了狠狠打击这股作恶多端的越军,他们甚至主动来到中国境内,请求中国方面出兵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民兵人数(广西民兵入越作战)(2)

狼兵特种小分队

1985年10月,在广西百色军分区的领导下,那坡县武装部从本县各乡镇民兵部队中挑选身怀绝技的队员,组建了那坡县民兵特种小分队。

民兵特种小分队最初入围30人,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射击、通讯、排雷、野外生存、战地救助、武装泅渡、擒拿等科目的强化训练后,再淘汰9人,最终形成以赵少兵为队长,以赵文义为指导员的民兵特种部队。

那坡县民兵特种小分队隶属那坡县武装部指挥,被作为那坡县机动作战部队使用,平时负责保卫本县长达207公里的边境线的军事防务工作。

那坡县民兵特种小分队完成集训任务后不久,百色军分区就下达“伺机出境歼灭越南高平省保乐县兵充屯越军排”的命令。

接到命令时,队长赵少兵和指导员赵文义心里也没有底。虽然小分队中有很大一部分队员是退役军人,其余都是表现出色的基干民兵,但是,大家都没有打过大仗,现在小分队要出境作战,所面对的是人数比己方多的越军正规部队,难度有点大。

而且,越南高平省保乐县兵充屯的越军排,虽然只是地方部队,但大部分士兵都是二次服役,有过实战经验的老兵。在装备上,拥有3门82mm口径的迫击炮、7具40mm口径的火箭筒、27支苏制AK自动步枪、3支手枪,弹药充足。越军这样的火力,顶得上中国一个陆军边防连的火力了,这也是这个越军排骄横跋扈的主要原因。

该处越军排熟悉地形,武器精良,又占据着地形优势,如果那坡县民兵特种小分队选择跟越军硬碰硬,必然会吃大亏。因此,队长赵少兵提出夜间突袭的建议。

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民兵人数(广西民兵入越作战)(3)

指导员赵文义则负责收集情报,经常不顾个人安危,直接与来中国搞贸易活动的越南边民接触,以德服人,从越南高平省保乐县一带的越南百姓口中收集到了许多相关情报;然后带着一两个民兵队员,数次秘密出境执行战地侦察任务。

很快,指导员赵文义确定,越南高平省保乐县兵充屯的越军排,具体的驻地位于兵充屯居民定居点北侧约500米的石山脚下;军营北侧的石头山,比高约150米,是一处天然的防炮墙,中国军队的直瞄、曲射炮火无法绕过此处石头山击中越军的军营。

从兵充屯越军军营到中越边境线,最短距离为9公里,中间隔着4条山脉。此处的越军,平时都在一些山脚小道上设置岗哨,一来可以强迫途径此地进入中国境内搞贸易活动的越南老百姓交出部分钱财,二来可以监视中国军队的动向。

而在越南保乐县辖区内的中越边境线上,这个越军排埋设了大量的反步兵地雷带,甚至在一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也布设了大量的陷阱、地雷等障碍。中国那坡县民兵特种小分队要想迅速歼灭这股越军,可选择的行军路线有限。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为了顺利完成出境作战任务,队长赵少兵制定出了利用“三九”严寒天气,越军夜里防备松懈的机会,分兵出击,采用火箭筒、轻机枪突袭的作战计划。

时任百色军分区司令员曹金养与其他首长仔细分析了那坡县民兵特种小分队的作战计划后,很快就批准了此次行动方案,并加派两个排的民兵部队进驻边境线接应小分队。

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民兵人数(广西民兵入越作战)(4)

越南高平省保乐县一带,跟中国广西那坡县一样,都属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区,这里全年降雨量充沛,日均空气相对湿度较高,夏天非常炎热,冬天经常有霜冻。在严冬季节,人员穿再厚的衣服都没法抵御寒冷,需要烤火取暖,否则容易出现冻疮。

三九天是冬季最寒冷的时刻,在缺乏保暖服饰的情况下,人员要是夜间露宿野外,非常难受,甚至容易因失温症而身亡。那坡县民兵特种小分队认为,保乐县兵充屯越军排缺乏御寒的服装,夜间必然都在老巢中休息,这个时候动手,可以保证一锅端。

于是,在1986年1月9日(三九天第一天)早上8时,那坡县民兵特种小分队整装完毕后,开始乘坐车辆从县城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军,抵达位于那坡县与越南保乐县交界处附近的1277.1高地。

白天,那坡县小分队吃好喝好睡好,养精蓄锐后,于下午5点30分左右,从1277.1高地西北侧山谷出境。穿越雷区、避开陷阱等障碍后,特种小分队一边记下撤军路线,一边分组行动。

10日凌晨4点左右,特种小分队终于抵达兵充屯东侧一处凹地;经过清点人数和装备后,随即向境内指挥部报告情况,等待下一步命令。

凌晨4点30分左右,境内指挥部命令马上按原计划行动。特种小分队兵分3路,按计划分散行动。

凌晨5点30分左右,正面火力组7人携带3具火箭筒、两挺轻机枪和一支56式自动步枪,在越军军营正南侧80米处摆开站队队形时,突然遇到越军4名巡逻兵进行例行查岗,有一名越军拿着手电筒朝着正面火力组所在的位置照射。

战士们虽然利用草丛、乱石掩护,但越军巡逻兵还是察觉到周围的异常。很快,2名越军就地找掩体,让前面2名越军巡逻兵拿着手电筒往前观察情况。

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民兵人数(广西民兵入越作战)(5)

就在越军巡逻兵与特种小分队正面火力组1名火箭筒手之间的距离不足40米时,带队指挥的赵少兵果断下令,火力组所有人员各就各位,立即开火。

正面火力组队员借助越军房屋里外的火堆发出的亮光,都找准了自己的射击位置,随着枪声响起;位于越军军营东侧负责策应的指导员赵文义发射了一枚照明弹,使参战队员都能看清战场的情况。

6点5分左右,正面火力组1名火箭筒手一炮击中越军停放弹药的房屋,引爆了里面的地雷、炮弹、手榴弹等爆炸物,一股巨浪一般的火焰瞬间吞噬弹药库周边的房屋。

在屋子外面巡逻的越军小分队,被正面火力组和第一策应组合力击毙;还在屋子里睡觉的越军,还没还得及穿衣服,就被炮火吞噬。按照原计划,正面火力组和第一策应小组要合力作战,第二策应小组随时观察战场动态,一旦失手,马上撤出战斗。

没想到,只花了30分钟的时间,越南保乐县兵充屯越军排的营房都被大火吞噬,那坡县民兵特种小分队只是与五六名越军进行激战一阵,对方就没人反抗了。

于是,特种小分队马上撤出战斗,于早上6点15分左右,撤到兵充屯东侧原来暂时休整的山坳,经过清点人数和武器,确定无重大伤亡后,开始按照原计划撤军。

8点5分左右,那坡县民兵特种小分队途径越南一座小村庄居民定居点附近时,无意间被当地越南居民遇见,这些越南百姓不但没有向越南方面通风报信,甚至还主动给小分队的战士引路,使得战士们缩短了撤军时间。

上午9点20分,那坡县民兵特种小分队全部撤军回国,除了2人在撤军过程中滑倒受了轻微伤以外,所有人安然无恙。

不久,先后有86名越南百姓来到那坡县境内反映,1月10日天亮前的战斗,越南保乐县兵充屯越军排被击毙28人,重伤2人,所有武器装备、粮草弹药、夯土墙营房都被毁,并称赞中国军队打得好。

后来,那坡县民兵特种小分队又参加了数次围剿越特行动,再立新功,越南特工得知那坡县有这么一支骁勇善战的特种部队后,不敢再来那坡县一带作恶,甚至有些越南民众谎称自己有亲戚在中国那坡县特种小分队里当兵,都能够避免被越南保乐县越军勒索钱财。

参考资料:

[1]韦有新:那坡县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2]韦善辉:广西边海防民兵剪影[J]中国民兵199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