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来到了铜台府地灵县。这里有位财主名叫寇洪,虽是地方一富,但良田千亩,宅屋富丽堂皇,虎坐门楼,家中国珍宝堪比亲王贵胄。他素日乐善好施,斋宴僧人,从四十岁开始,已有二十四年。他发誓斋过路僧人一万人,如今只差四人,功德得以圆满。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1)

眼见这唐僧师徒登门造访,寇老员外心中大喜,让唐僧等人住上一月,再做上一场法师,便送他们西行。

但唐僧取经心切,三日后便辞行西去,万万没想到,途中生变,寇员外被贼人打死,悟空等人制服贼人抢回财物,准备送还寇家府上,可那寇洪的老婆穿针儿却命儿子,一纸诉状将唐僧师徒状告于大堂之上,诬陷他们才是盗贼,悟空的头还在用刑中被勒成了葫芦。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2)

为洗清冤屈,悟空到了地府捞回寇老爷的魂魄让他还了阳,还给了个顺水人情,给他加了一纪十二年的阳寿。这才了却此事,取经团队继续西行。

《西游记》中的这段啊,和其他章节相比略显寡淡,没有美人儿也没有群妖恶鬼,但平平无奇之中却暗含深意,揭露是那赤裸裸的人性。

寇员外虔心向佛斋僧有万,为何在功德圆满时却遭贼人所害,飞来横祸,不得善终呢?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3)

细细斟酌作者笔下的细节,原来,这个寇洪并不是真善人,用现在的话来讲,他就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话说唐僧等人来到铜台府地灵县,舟车劳累感觉有些饥饿便想去化些斋饭,这时有位当地人告诉他们说:“长老若要吃斋,不须募化,过此牌坊,南北街,坐西向东者,有一个虎坐门楼,乃是寇员外家,他门前有个万僧不阻之牌。似你这远方僧,尽着受用。”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4)

“虎坐门楼”怎会是等闲人家,这寇员是个财主无疑了,可寇大财主这钱是怎么来的呢?他为何要在四十岁后斋僧一万个?四十岁之前他干了什么?

真善还是伪善?《西游记》中寇员外“善”有恶报,他一点都不冤枉

在寇洪二十岁的时候是个家境殷实的小财主,靠着收租、放账赚钱。后来娶了张旺之女穿针儿,这穿针儿“旺夫”,自从她嫁到寇家,寇洪的买卖越做越大,成了地灵县的首富。

但是,一个能诬陷好人,品行败坏的女人会“旺夫”?你信吗?寇洪这个媳妇,人如其名,心眼比针眼儿小,而寇洪也是个爱财如命的主。

能放债,还能讨回来,这对夫妻没有一个是善茬,若不是这样,寇家怎能发财?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5)

而寇员外的死更加印证了他这个人其实是很爱财的,强盗和寇家管家勾结,趁着雨夜去寇家抢劫。结果,那寇老员外舍不得财物,便拼了老命前去和歹徒抢夺,结果被强盗一计撩阴脚,给踢死了。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6)

再看他媳妇穿针儿这边呢,正为唐僧师徒“不知好歹”提前离开感到气愤呢。说好了呆上一个月,这瓜果梨桃都备好了,你们却急着走,剩下的东西不都浪费了吗!

要说这呆上三天和一个月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区别,寇员外这个人就是要“做好事留名”他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自己是个大善人,不然也不会在唐僧临走时叫上全村的人来送行。

寇家斋僧,却不为行善,只为做给人看,是强行斋僧,不然答应留上一月的唐僧也不会在第三天就反悔要走。

但是事情还没有完,这寇家在当地势力很不一般。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7)

在寇员外被强盗打死之后,穿针儿命儿子一纸诉状将唐僧师徒状告到了县衙。这衙门的老爷是个糊涂虫,可能早就和寇家是老相识了,他也不调查就严刑逼供。要不是孙悟空本事大,变化了去灵堂上演了一出“老爷显灵”,还去县太爷的家里吓唬他,那他们几个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所以这寇家的恶,在孙悟空的本事下被弱化了。

但是若想自证清白,就得让死人开口说话,悟空跑到了森罗殿找到了寇洪的魂。地藏王菩萨道:“寇洪阳寿,止该卦数,命终不染床席,弃世而来。”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8)

死于强盗之手,乃是这寇洪的命数。而他斋僧一万,很有可能是先前找人算到了自己阳寿乃六十四岁,斋够僧人方能给自己逢凶化吉,延年益寿。

可奈何他目的不纯,难逃此劫。

在阴曹地府,李世民续了命,孙悟空加了寿,这寇洪为何也能续命?当真是看在孙悟空的面子上吗?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9)

这寇洪死后来到地府,被阎王安排了个一官半职,也就是说,这个生前“一心向佛”之人却无缘见如来,将永远呆在那地狱里。可见寇员外年轻时并非善类,等到人到中年开始贪生怕死,便下定决心做一些“善事”。

待到孙悟空前来索要寇洪的魂魄,这阎王是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是他怕孙悟空吗?当然不是。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10)

阎王的上级是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顶头上司那自然是佛教老大如来。若是不放寇洪,孙悟空这个耿直又要面子的家伙必然会觉得,做善事还没好报,对取经这件事产生质疑。

而没有寇洪回去作证,唐僧等人接下来该如何踏上取经之路那就既不顺理也不成章了。

但是念在寇洪确实斋僧有功,任孙悟空在生死簿上给他加了一纪(十二年)阳寿。如此一来,这寇洪再次知道了自己的命数,还阳之后想必会更加积德行善。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11)

经此一难,寇员外也是得到了教训。而越到佛祖脚下世道越险恶,这寇员外所在的铜台府距西天八百里,看似遥远,其实也就是一念之间,越往西天走,艰难险阻越靠近人事。

寇家斋僧心不诚,求名求功算尽了性命,难得圆满见如来,正是应了那句话:世人真善少,为名为利多。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而世间多得像寇员外这样的“伪善”之人。求佛求神,为的是保佑自己升官发财,祈求的是搞死对手。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12)

有人去抄经印经,劝人信教,却境遇不顺,于是,埋怨上苍不公,对佛和菩萨不满,认为自己如此虔诚却没有得到照顾感到愤懑不公。

有人去布施、去供养,却在日常生活里气人有笑人无,人前矫揉造作,人后嚼舌根。

这样的修福就犹如往破桶里灌水,灌得没有流得快,到头来也是白费力气。

更有甚者美其名曰去放生,却把陆龟放生到海水里,把热带鱼放生到温带的海洋里。宠物不愿意养了就丢掉,在小区喂只流浪猫还要发个朋友圈,美其名曰,你们快来看,我又做好事了。我真是个好人。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13)

还有一些爱做“好事”的明星,他们去孤儿院慰问,去非洲抱着孩子们拍照,回来继续偷税漏税,明里暗里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所以,种种看起来的善行仅仅就是形式。除了感动自己,美化自己的外在人设之外,在没有别的作用。

自己积的福已在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中被折损了还不知道的,实在是大有人在。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是否注意过自己的心?我们所说的话、我们所做的事,是否真正去观察过?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14)

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升官发财是不是会忿忿不平?吃到难吃的饭菜会不会埋怨做饭的人技术不行?看到某些行为不端的人遭到了报应是不是会幸灾乐祸?

此时此刻的内心是刻薄还是仁厚,到底清不清楚呢?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但福报绝不是在烧香拜佛,抄经颂文中换来的。敬万神不如敬父母,拜万佛不如拜良心。带有一颗慈悲之心吃好每顿饭,睡好每次觉便是最成功的修行。

佛是觉悟人,人是未醒佛。整部《西游记》正是在用佛家口写人间事,读懂了西游,也就参透了大半个人生。

斋僧布施的意思(斋僧二十年却善)(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