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位于印度板块东侧,其地质构造受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影响十分明显,并且基本上可分为近于5-向 延伸的三大部分。东部包括掸邦、克钦邦和克伦邦部分,为加里东褶皱带,上部有发育的晚古生代地台型沉 积盖层;中部包括实皆省、曼德勒省、勃固省、伊洛瓦底省,为第三纪盆地,发育万余米厚的新生代沉积层;西 部相当于钦邦、若开邦及其沿海地区,为新生代褶皱带,古近系较发育并具有复式褶皱。上述三大部分之间 均以断裂带为界,并伴有超基性岩以及中、酸性岩侵入。显然,在古近纪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之时,在其东部的 缅甸地区同样承受了侧向构造变动,形成了俯冲带、弧后海沟和古陆块边缘等三部分,其间被具有推覆性质 的深断裂带所分割。因此,在横向上其地质构造的时间演化则表现出从西向东具有由新向老演变的趋势。 有人认为,缅甸地质构造与中国西藏南部地区较相似,只不过西藏南部地区是呈近.< 向延伸。这种认识 不无道理。上述成矿构造环境无疑对区域成矿作用起着控制作用,使缅甸地区不论是产出的矿床类型,还是 其时空分布都呈现一定规律性。在成矿时间上,大部分矿产主要形成于中、新生代,在西部地区,成矿期基本上为第三纪,特别是古近纪,中部地区除古近纪外还有相当于中国燕山期的中生代,而在东部地区则以中生 代为主,少数为前中生代。在成矿类型上出现=大类型:与俯冲带混杂堆积有关的超基性岩及其铬、镍、铂 等岩浆矿床;与古近纪沉积有关的能源矿产;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热液型钨、锡以及铜、锑等矿床;与碳酸盐岩 有关的层状和层控型铅、锌、银矿床。在空间分布上,所有矿产几乎都与区域构造方向相一致,呈近5-向分 布,其中,西部新生代褶皱带以岩浆型铬、镍、铂矿以及部分沉积型能源矿产为主;中部第三纪盆地是缅甸最 主要的能源矿产以及部分非金属矿产的产区;东部褶皱带集中了大量热液型及层状和层控型有色和稀有金 属矿产,但由于工作程度关系,这些矿产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煤炭资源:缅甸煤炭资源分布比较广,但资源储量不是十分巨大,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其次为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目前只在若开地区及兰里岛见有很薄的煤层或煤线,大多无经济价值。中部地区煤炭资源较 丰富,在空间上仍然受构造盆地的控制,煤层主要产于古近系始新统中,其中有烟煤与褐煤两种。前者产出较少,以北部钦德温地区较发育,如Nantarin和Telong河谷一带的煤田,东西宽20km,南北长100km,煤层厚平均0.6m,个别为3.6m,燃烧值为6200cal,估算资源储量为1.23亿吨,现己开采,日产量可达万吨。褐煤分布较广,主要在伊洛瓦底江畔的敏巫、木格等地, 煤层层数多,厚度一般在1.2~2.1m,煤质变化较大,其湿度为:4.8~26.4%,灰分为:4.1~29.8%,挥发分为24.1~48.7%,含硫12.9~52.8%。矿床规模不大,现已部分开采。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产出层位较多,其中,黑巴的志留纪无烟煤和垒安的侏罗纪烟煤均因厚度薄、煤质差以及受构造变形与变动较强,目前无法利用。而最有价值的是产于山间盆地新近纪至更新世河流C湖泊相沉积中的褐煤,它主要分布在掸邦北部的腊戍及其以南的南马、马山以 及德林达依的木盖朗等地,其中以腊戍盆地中褐煤规模较大,煤田面积约130平方公里,煤层厚度0.9~10.5m, 煤质较稳定,其湿度为17.8~19.8%,挥发分9.3~13.5%,挥发分为34.8~35.6%,含碳30.4~37.4%,含硫1.4%。东部地区褐煤勘查程度较低,但远景较大,目前仅少量民采,作为生活用煤。
铁矿资源:己知有22个铁矿点,以风化残余型铁矿为主,主要产于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灰岩和白云质灰 岩上部,或于古近纪基性和超基性岩表层。矿石成分以赤铁矿和褐铁矿为主,多呈结核状、皮壳状或小透镜 状。该类型矿床广布在掸邦东部以及曼德勒-眉谬一带,其中以东技南东约10km的Pang Pet铁矿规模最大,估计赤铁矿资源储量1000万吨,含TFe56.4%。。该类型矿床均可露天开采,但由于选矿较难,因此没得 到利用。在克钦邦北部葡萄北有缅甸唯一的菱铁矿点,产于千枚状板岩与砂岩接触带上,矿石矿物以菱铁矿为主,伴有磁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等,相传以往曾开采过,但由于海拔高,交通不便,现尚未进行勘查。总之,缅甸铁矿资源比较缺乏,尚无可利用的大型矿床。
铬矿资源:铬铁矿以岩浆型为主,并与断裂带中超基性岩关系较密切,主要集中在西部,即缅甸中部第三纪盆地与新生代褶皱带结合部位的大断裂带中,以实皆省、马圭省、伊洛瓦底省较为发育。其次分布于东北部,即缅甸中部第三纪盆地与早古生代褶皱带结合部位的大断裂中,以曼德勒北和密支那西北等处较发育。初步研究表明,在北纬22°以南,超基性岩已绝大部蛇纹石化,铬铁矿化均产生于蛇纹岩中,如马圭省的Thayermyo地区及伊洛瓦底省的兴实达附近,至于蛇纹石化是表生作用还是自变质作用引起目前尚不清楚。 而在北纬22°以北,铬铁矿化均发生在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中,含Gr2O3较高,有的可达50%,如实皆省的Mwetaung地区。此外,曼德勒北170km处的Tagaung Taung岩体也很引人注意,其出露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在橄榄岩、方辉橄榄岩中普遍发生铬铁矿化。在密支那西北部的岩体附近广布铬铁矿滚石,其产出有待进一步调查。总之,缅甸超基性岩及其铬铁矿化较发育,具有远景,但至今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勘查。
铅锌矿资源 缅甸的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密支那至德林沙那约有50多处产地,其中以掸邦北部的腊戌和掸邦南部的东技一带最为集中,规模也较大。铅锌矿床类型较相似,大多产于古生界,尤其是石炭系至奥陶系的灰岩中,呈似层状或层状,矿化可断续延长数千米。矿床附近从未发现侵入岩体,围岩蚀变较弱,而在含矿层下盘或上盘经常见有断续分布且厚度变化不大的流纹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层,其产状与灰岩的基本一致。矿石成分以含银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黄铁矿、重晶石等。近年来许 多学者认为,该类型矿床应属于产在碳酸盐岩中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层控型矿床。该类型矿床常由于后期岩 溶作用使其塌陷和泥化而再富集,形成新的富矿体。目前已知该类型矿床以腊戍西南约50km的Bawdwin 矿床最为典型,其矿化带长4km,宽400m,在NW向断裂带侧旁,有3个富矿体,长度分别为380m、400m 和550m;,平均厚度分别为6m、42m和6m。在富矿体周围分布着低品位的铅矿化带,以及厚度在#;左 右的重晶石脉。矿石成分以含银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为主,有少量车轮矿、斜方砷铁矿、辉砷锑矿等。矿石品位(质量分数)较高,Pb为21%,Cu为0.3%,Ag为0.055%,Zn为15%。该矿床在15世纪曾由中国人开发,用于炼银;1918年改由缅甸人经营,曾开采了18万t铅锌矿,目前年开采矿石量为1万t左右。此外, 东技西北部的Bawsaing铅锌银矿床、腊戍西南部的Nymyae铅矿床和东技东南部的Loung Hken锌矿床等,其成矿特点与Bawdwin矿床基本相似,并都具有一定远景,但目前大多数矿床仅开采浅部的氧化矿(如Nymyse矿床的白铅矿,Loumgh Hken的菱锌矿)以及由岩溶作用导致次生再富集的矿体,开采量不大,每年产精矿数百吨。
缅甸矿产分布图(北)
缅甸矿产分布图(南)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