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1、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通过观察图片,材料分析,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蒙古建立的过程通过故事介绍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成吉思汗能够统一蒙古
2、蒙古军灭亡夏、金、南宋:蒙古的发展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通过图示法动态演示蒙古对外战争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蒙古灭掉各政权的先后顺序
3、知道元朝的统一:元朝统一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材料分析、史料介绍等使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元朝统一,用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元朝统一的意义。
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一方面结束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基本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重点课,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建立元朝的过程,涉及到部分元朝的政治史内容。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继而忽必烈又建立元朝,在政治经济方面很有建树,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就教材的地位来说,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就章节联系而言,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一方面结束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基本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另一方面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元明清500多年来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 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3、 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金庸经典著作及火锅来历等小故事,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产生历史的前后对比,形成知识迁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个学期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生兴,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县级学校,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学生已经学习了辽宋夏金的政权更替,有了一定的背景础知识作为铺垫。
在历史课堂中,学生容易出现疲意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所以,本课设计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分步性,以及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来临其境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深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影响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3分钟)
师:上课前,我先进行一个小调查,咱们班喜欢武侠电视剧的同学请举手?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金庸的一部经典《射雕英雄传的片头曲》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金老的这部《射雕英雄传》讲述了两位射雕英雄,一位是从武侠意义上讲的也就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郭靖,另一位就是与我们今天的课程有关成吉思汗,从视频中出现多个草原骑兵争战的镜头可以得看出成吉思汗是哪个民族?
生:蒙古
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来了解蒙古是如何从一个部落一步步走向统一,又是如何建立政权统一天下的。
【设计意图】:通过经典视频再加上老师的介绍,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目标 ,明确任务:(约2分钟)
课件出示: 【导读】学习目标
目标1.通过分析史料 观察图示:掌握蒙古的兴起及统一的过程,了解蒙古如何灭西夏和金。
目标2.通过材料分析 故事讲解:掌握元朝建立到统一的史实及历史意义,了解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的情况。
目标3.通过对比史实分析:学会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学习目标的同时,可以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和学习知识的途径,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了解,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内容。
师:明确了学习目标,我们就向着目标前进吧。
(三)、分散目标 ,逐步推进:(约25分钟)
第一篇章: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导读目标】屏幕展示目标1的内容,提出学习要求。
【导议】阅读课本47-48页内容,结合图片回答问题,注意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2.12世纪时蒙古草原出现什么局面? 3.这一局面后来是如何改变的?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47-48页内容,观察四幅图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在学生间巡视,即时提问,以便发现问题。然后,根据自主学习内容,设计3个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在交流中恰当的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师:说到蒙古族,谁能说一下你对蒙古有哪些印象? 生:……
课件出示:滚动播放不同的蒙古元素,引出问题: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比较分析。 过渡语:那么最初的蒙古草原上他们的生活是不是像图片中这样的悠然自得呢?
课件出示史料:《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
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引出问题:这段材料反映了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什么局面?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课本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过渡语:在当时的蒙古民间还有这样的一首歌: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假如你是当时的牧民你的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生:和平 课件出示史料:
多年的纷争使人们盼望草原统一,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的纷争中离世,童年的磨难练就了铁木真坚强的意志和机敏的胆识,使他具备了领导能力,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多年逐一打败草原上各大势力。
引出问题:为什么铁木真能统一蒙古各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语: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第二篇章: 蒙古灭西夏和金【导读目标】屏幕展示目标1的内容,提出学习要求。
【导议】复习37-40页 阅读课本48页内容,回答问题,注意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巩固:金、辽、西夏、南宋、北宋五个政权之间的关系 1.了解蒙古对外战争的经过,找出蒙古依次灭掉的那些政权? 2.与哪一政权处于对峙局面?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37-48内容,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在学生间巡视,即时提问,以便发现问题。然后,根据自主学习内容,设计3个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件引导:图示蒙古对外战争的过程
材料介绍: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去世后,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成吉思汗陵。
【导练】教师提问:成吉思汗遗言“借道宋境 进攻金朝”为什么可以借道宋境? 教师提示:从南宋与金的关系上考虑。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计及元朝对外战争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语:相关史实的介绍
第三篇章: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导读目标】屏幕展示目标2的内容,提出学习要求。
【导议】阅读课本49页内容 结合图片,回答问题,注意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谁继承了蒙古国汗位? 2.他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3.元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 4.列举出抗元的著名将领? 5.元朝统一的全国的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49页内容,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在学生间巡视,即时提问,以便发现问题。然后,根据自主学习内容,设计3个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件引导:角色扮演:假如你是当时的大臣,你会建议忽必烈如何做? 课件出示材料:他是如何调整政策稳固统治的呢?
材料一 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材料二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材料三 1264年,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定都燕京(今北京地区), 设中书、行中书省以理朝政,建议取《易经》中“大哉乾元”的寓意,将国名更名为“大元”。忽必烈言听计从,下诏改 “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定燕京为“中都”,令刘秉忠赴燕京规划营建。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导练】教师提问: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汉法,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教师提示:从民族差异上来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之前的知识分析当时的社会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课件出示材料:
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沿长江东下,南宋将领或纷纷投降,或望风而逃,到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气数已尽。
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他严词拒绝,从容就义,年仅47岁。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学习文天祥怎样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领读,亲自体会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天祥的大义凛然的精神。 课件出示图片:比较唐朝与元朝地域图,分析元统一全国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元朝疆域的辽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