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日是中国春节,时间从辛丑牛年步入到壬寅虎年。众所周知,中国的十二生肖元素很早便为日韩两国所接受,中日韩三国的虎文化却有着深厚历史渊源与文化共通性。

中国虎文化:山兽之君的霸气与神化

中国虎文化早在商代便广泛流行。殷墟考古出土了大量虎形器物,其中妇好墓的8件玉虎最为精美。商周青铜器常出现“虎食人”的图样或浮雕,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代表上古中国人对虎的崇拜,将虎视作人与神沟通的媒介或渠道。不仅如此,虎因其勇猛而被视作权力的象征。《诗经·常武》说“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把军士比作猛虎,展现军威。东汉《说文解字》则解释“虎”为“山兽之君”。因此自春秋战国起,中国帝王便把军事印信刻画成虎的模样,称作“虎符”。“虎符”平时一分为二,分别保存在帝王与将军的手中,用兵时方才作为凭证合二为一。此外,古代中国十分流行四神文化,白虎作为西方位神得以尊崇,更被誉为“战神”。传说周文王曾梦见长着翅膀的老虎,而后得到姜尚辅佐,奠定周朝基业,可谓“如虎添翼”。

韩国虎和东北虎哪个厉害(虎年说虎漫谈中日韩三国的虎文化)(1)

虎在古代中国除了威武形象外,还被视作辟邪祥瑞,形象被不断神化。比如,《山海经》中有虎食恶鬼的传说,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和财神赵公明的坐骑都是黑虎。中国民间为祈求婴幼儿健康成长,常为之配备虎头帽、虎头鞋,十分可爱。

韩国虎和东北虎哪个厉害(虎年说虎漫谈中日韩三国的虎文化)(2)

韩国虎文化:山神象征的灵气与美化

韩国的虎文化发源较早。《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载,朝鲜半岛许多部落“祠虎以为神”,和中国一样对虎有着原始崇拜,民间常视虎为山神。檀君神话中也出现了虎,所以有学者猜测虎可能是早期朝鲜半岛部落的图腾之一。

朝鲜半岛多山林,环境适合老虎生长,所以史料留下了大量记载虎进入城市、宫廷伤人的记录,因此虎一度被视作威胁百姓生产生活的猛兽,更被看作是不祥之兆。比如《高丽史》说“虎猛兽不祥, 是主兵也”“虎狼入国, 府中将空荒”,所以国王不得不祭神祈求保佑。朝鲜太祖曾是猎虎能手,而官府为对付老虎专门设置武职—“捉虎甲士”,捕虎五头以上可升官。由此,虎皮、虎骨等成为古代韩国土产,高丽骑兵多用虎皮作弓袋,而日本对马岛主曾多次请求朝鲜赠与虎皮。

韩国虎和东北虎哪个厉害(虎年说虎漫谈中日韩三国的虎文化)(3)

反映檀君神话的画

受中国影响,古代韩国也认可虎作为权力的象征。高丽和朝鲜都使用虎符调兵;高丽军有龙虎军、神虎卫,朝鲜军则有虎贲卫。高丽、朝鲜国王出巡仪仗使用白虎旗,山陵则会放置石虎;朝鲜一二品武官常服胸背为虎豹纹。有趣的是,朝鲜世祖因其野心勃勃曾被外界称作“大虎”。由此现实中凶暴的“虎”和文化意向中的“虎”产生分离,虎的形象得到不断美化与推崇。比如,韩国巫俗有以虎为形象的辟邪符咒,岁画也常以画虎来祈求震慑邪祟,代表吉利的喜鹊和象征辟邪的老虎一同出现的“鹊虎图”堪为韩国虎文化代表。朝鲜时代画家金弘道的《松下猛虎图》《竹下猛虎图》也展现出独特的虎形象。韩国古代有“金现感虎”的传说,讲的是母虎爱上了新罗人金现,并为之真情感动而自我牺牲的故事,使虎的形象又多了一丝温情元素。

现代韩国人对虎的热爱更为加深,1988年汉城奥运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吉祥物中都有虎,甚至有人将朝鲜半岛地图的形状描绘成虎。许多韩国人相信梦见虎便预示着胜利与成功,而这和中国《周公解梦》的观点不谋而合,可以说中韩人民在虎的梦境意向上实现了“异床同梦”。

韩国虎和东北虎哪个厉害(虎年说虎漫谈中日韩三国的虎文化)(4)

日本虎文化:英雄对手的豪气与萌化

日本的虎文化则相对有些姗姗来迟。尽管考古发现日本列岛曾有虎生存的踪迹,但到了绳文时代本土虎便已灭绝。由于当时并无文字记录,所以后人浑然不知日本曾有虎存在的事实。

日本文献中关于虎的记录最早出自于《日本书纪》,其中涉及虎的三处记载都与朝鲜半岛有关,这或许意味着来自东亚大陆的虎文化极有可能是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记述年代最早(公元545年)的一则是关于日本地方豪族膳巴提便在出使百济途中制服老虎的故事。虽然其真实性尚不可考,但至少可证明当时日本人已然对虎的凶猛特性有所了解,并以此制服老虎而成就武勇美名。此后,日本人常乐此不疲地将制服老虎的故事附会在它们喜爱的英雄人物身上,如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将加藤清正与其家臣打虎的故事,以及江户时代以郑成功为原型创作的人形净琉璃名作《国姓爷合战》的主角“和藤内”打虎的剧情均是如此。

韩国虎和东北虎哪个厉害(虎年说虎漫谈中日韩三国的虎文化)(5)

日本知名画家伊藤若冲的《虎图》

虎作为英雄的对手,自然凶神恶煞。日本传统“恶鬼”的经典形象之一便是头生双角、身着虎皮裙,虎的凶猛意象通过虎皮裙附加到了恶鬼身上,所以如桃太郎等传统民间故事中的恶鬼样貌常被如此描绘。与之异曲同工的是,中国《西游记》人物“孙悟空”的传统形象也穿着虎皮裙,配上原著中“毛脸雷公嘴”的外貌尽显“妖王”霸气。此外,虎文化还通过佛教从中国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舍身饲虎”等故事在三国广泛传播。有意思的是,《日本书纪》中记载了一位叫做“鞍作得志”的日本僧人,传说他以虎为友,而虎向其传授了各种神奇的法术。

和中韩一样,古代日本人相信虎可镇邪。因此虎受到了上至天皇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的崇拜。虎皮一度被认为具有灵力和治病效用,所以常出现在外贸商品和外交使节的礼品清单中。由于虎皮昂贵,大多数平民无力承担,因此民间会通过制作、使用模拟虎的玩具以祈求无病消灾。

不过与中韩不同的是,古代日本人鲜能在现实中一睹虎的“庐山真面目”。大部分日本人只能通过来自中国、朝鲜半岛的画作认识虎的模样,或者干脆从猫的身上想象虎的形象。江户时代流行民间百科全书《和汉三才图会》中记载道,“虎,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因此一些古代日本画师笔下,虎少了些兽王的霸气,多了几分大猫的俏皮,猛虎变成了萌虎。

韩国虎和东北虎哪个厉害(虎年说虎漫谈中日韩三国的虎文化)(6)

日本青花虎竹纹大盘

总之,虎文化已经深深渗透融合到中日韩三国民俗信仰之中。虎的凶猛霸气和辟邪祥瑞的文化元素看似矛盾,却同为三国所共有,并经过千余年的文化交流,不断交织生发出其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文:喻显龙(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