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音频(听见宋朝好声音)(1)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名将,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小时候家境贫困,但 “化粥断齑”的艰苦磨练也让其成为一代品学兼优的伟人,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为后人所称颂。自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起,范仲淹率军驻守陕西抗御西夏入侵,前后约四年。他的词作不多,但守边任上他留下了上述两首反映守边将士思乡心境和艰苦边塞生活的佳作。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音频(听见宋朝好声音)(2)

范仲淹画像

无心留恋的雁群径直南飞到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的回雁峰下,周围风怒马嘶,羌笛与胡笳伴随着军中号角响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落日西斜,城门紧闭。一个“异”字统领上片描述的秋光,,词人用南归之雁、边角连营、长烟落日和千里孤城层层渲染,烘托出一派荒凉肃杀的战地气氛,让下片所写征人的乡愁苦闷更加深刻。

饮上一杯浊酒仍无法排解离家万里的乡思,遥想当年东汉车骑将军窦宪追击匈奴到燕然山,最后由大文学家班固撰写碑铭并在山上刻石记功而回,而眼下边乱未平,没法在燕然山上刻上平西戎的功绩,哪能作班师回朝的打算。羌笛悠悠,遍地寒霜,如此情景如此凄夜,怎让人入睡,愁白了将军头,迷湿了征夫眼。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音频(听见宋朝好声音)(3)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家乡也是很自然的。但这首《渔家傲》并不是消沉斗志之词,它既真实地表现了将士思乡之情,又流露出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在当时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劣势,只能对西夏保持守势。范文正虽然守边颇见成效,但其全部功绩都体现在“维持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范文正来说是不能满足的,但又十分无奈,因此词的格调就不会是慷慨昂扬的。”

《渔家傲》用词凄凉,词风偏向雄浑悲壮,而《苏幕遮》这一首则用多彩的画笔绘出绚丽、高远的秋景,意境开阔,词风偏向温婉细腻,让人仿佛置身在中原大地,正享受着秋色下的暖阳。然而夕阳西下,那漫无边际的青草地又无情地把词人的思绪带回到现实中来。自从《楚辞·招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以后,芳草在诗词中就往往与乡思相联系。脚下的芳草遥接天涯远连故土,让瞩目望乡的词人难以为情。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音频(听见宋朝好声音)(4)

秋景勾起乡思,教人黯然神伤,羁旅的愁苦缠绕在心头让我夜夜难眠,偶有归家的好梦才能使我酣睡。月夜下不要登高独倚栏杆眺望,那样只会徒增愁绪。本想喝个几杯排解忧愁,谁知酒入愁肠全化作相思情泪。词人以夜不能寐、楼不能倚、酒不能醉的三层刻画,让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的触发下达到高潮,最终以泪释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