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代表作就是“临川四梦”

《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前两个可以说是儿女风情戏,后两部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部剧作都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更或许这“四梦”就是汤显祖毕生心血所凝聚而成的人生之梦。

《紫钗记》:汤显祖创作的第一本完整的传奇就是《紫钗记》,严格说来应该是《紫箫记》,但是这部戏只写到三十四出就中止了。之后汤显祖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的时候将《紫箫记》稍加润色,易名为《钗记》,于万历十五年(1587)将全剧初稿写成。该剧主要是在唐传奇《霍小玉传》基础上改编的,同时也借鉴了《大宋宣和遗事》中的部分情节。

汤显祖代表作有紫钗记(汤显祖临川四梦)(1)

《紫钗记》讲的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陕西才了李益刚过20岁,尚未娶亲,游学于长安,便托鲍四娘为他寻佳配,四娘应允。四娘想到霍王府的霍小玉,芳龄16岁,才貌俱佳,便想介绍给李益。她知道小玉要在元宵节去观灯,便约李益同去街上观灯。元宵这晚,李益与其好友崔允明、韦夏卿二人同去街上观灯,而小玉和母亲郑六娘和丫鬟浣纱也来观灯。

霍小玉忽见前面有几个秀才,连忙避开,不小心将自己头上佩戴的紫玉燕钗落下。被李益捡到。小玉发现钗子丢失后便去寻找,并与李益相见。小玉从四娘口中已经得知李益的才学,见面更是钟情于他。小玉要求归还玉钗,李益推说让媒人送还。

第二天,四娘受李益之托手持钗子,说李益托她来求盟定。小玉心中窃喜,推说需要母亲定夺。郑六娘听了鲍四娘的话,又见女儿不反对,也就应允了。二人成婚后情深意浓,如胶似漆。

汤显祖代表作有紫钗记(汤显祖临川四梦)(2)

一天,李益得知天子来到洛阳,开场选士,便与小玉忍痛分别来到洛阳。后李益考中状元,权贵卢太尉欲招他为乘龙快婿,李益拒绝后被太尉记恨。太尉推荐李益去玉门关外随军参军,不得还朝,而李益不知这个消息,却与小玉在长安相聚,后使臣来报得知实情,只得与小玉盟誓而别。小玉与李益分开后彼此日思夜想,李益托人给小玉带去他自己画的《征人闻笛望乡》。

卢太尉见李益在边关因功受赏,又心生一计奏请皇上升李益为秘书郎改任孟门参军,不准回长安,即去赴任。这时候的卢太尉正奉命镇孟门,又逼迫李益入赘他家,李益推说自己家里已有妻子,太尉便将其软禁在卢府。太尉随即派人送信到小玉家,说李益已经招赘在卢府,小玉伤心欲绝,怨恨李益薄情。

为了寻访李益踪迹,小玉变卖家产,甚至连紫钗也卖了,恰巧被卢府买去。太尉得知紫钗的含乂,就派人扮作鮑四娘的姐姐鮑三娘,向李益献钗。李益见到紫钗大惊,三娘说小玉已经改嫁他人。李益无言以对,仍然严词拒绝了太尉的迫婚。

汤显祖代表作有紫钗记(汤显祖临川四梦)(3)

侠士黄衫客听说李益负情、小玉病重,慷慨相助,用计将李益接到霍府,使之与小玉相见。两人相见后,始知一切都是卢太尉指使所为。李益又拿出紫钗,于是二人冰释前嫌。黄衫客又把卢太尉专权、李益与小玉受屈的事情上奏皇上,最后主上降旨:加封李益为集贤殿学士和鸾台侍郎,霍小玉为太原郡夫人、郑六娘为荥阳郡太夫人。

《紫钗记》着重塑造了霍小玉和黄衫客两位令人敬重的人物形象。正如作者在该剧本《题词》中所说:“霍小玉能作有情痴,黄衫客能作无名豪。余人微各有致。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霍小玉出身低微,其母是霍王麾下的一名歌姬。但她与李益的相遇,为情所动,为情所耽,为甜蜜的婚姻所陶醉,把全部生存价值和生命理想都寄托在自己的爱情之上。自感卑贱的她在幸福之余仍不忘为对方着想。

为了一个虽然不算是负心却有些软弱的男人,变卖家里所有的一切,自己赔着小心、受尽委屈。如此坚贞不移、痴情到底的女子,在封建社会底层显得是多么的善良、纯洁和高尚。她所抛洒的感情,分明就是揉碎了的寸寸肝肠,让人心碎,让人感叹!而剧中另一个人物黄衫客,其仗义豪侠的行为既成全了有情人,又对卢太尉的丑恶行径加以警示,他可以说是汤显祖笔下社会的正义和良知的化身。

汤显祖代表作有紫钗记(汤显祖临川四梦)(4)

剧中把矛盾的解决寄托在一个黄衫客身上,而把剧中男女主角放在几乎完全被动的地位。霍小玉身上就缺乏杜丽娘那种顽强不息、追求爱情和幸福的精神。整剧从结构上来看,稍显拖沓和散漫,抒情的场面少而又缺乏规模。唱词和说白没有完全脱离骈俪辞章的痕迹,稍显典雅却不够生活化,也就使戏曲的本色味道不够醇厚。

,